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2分)
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②,迨③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1019—1086年),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曾主编过《资治通鉴》。②下帷绝编:“下帷”,是指东汉儒生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绝编”,是指孔子读《易》时,好几次把穿简(书)的牛皮绳子翻断了,这里借此指读书勤奋。③迨(dài):等到。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2分)
①患记问不若人( ) ②众兄弟既成诵( )
③温公尝言 ( ) ④乃终身不忘也( )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②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
3.本文中能表现主旨(中心思想)的句子是(2分)( )
|
A.用力多者收功远。 |
B.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 |
|
C.书不可不成诵。 |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
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一人苦读。我们学过一些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请你列举一个: 。(2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按要求答题。
春 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1.诗中 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 一词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2分)
2.这首诗的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请在下面的作文题中任意选做一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秋天,成熟的果实低下了头。不是在自我陶醉,它是在想——我是怎样变得成熟?不是风,我怕早已霉烂枝头;不是雨,我怕早已枯落山沟;不是光,我怕早已灰暗苍白;不是热,我怕早已憔悴丑陋……
感谢风吹雨打,给了我成熟的筋骨;感谢光照日晒,给了我成熟的俊秀。
提示和要求:请你结合上述内容,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2.告别纯真的童年,跨入艳丽多彩的花季;告别虚伪的面具,做一回真实的自己;告别亲友,踏上远去的列车;告别家乡,去经历一次陌生的旅行……
告别可以是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告别也可以是一段心路历程,一座成长的丰碑。
请将题目《告别 》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讲述你的经历,抒发你的感受。注意,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阅读下面的文章,然后完成小题。(12分)
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1月18日,斯科特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到达极点。由于他已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这就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他们在那里发现的唯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1.“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是指什么事?(2分)
2.为什么斯科特五人到达极点时,“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2分)
3.画横线句子中讲“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该如何理解?表现了斯科特怎样的感情?(3分)
4.文中加点的“这”指的是什么?(3分)
5.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任务”?(2分)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2分)
①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阳城闻笛》)② ,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
③万里赴戎机, 。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木兰诗〉》)
④ ,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
2.在王维的《竹里馆》和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中任选一首默写。(4分)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狼
清·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意暇甚意:神情 |
|
B.缀行甚远缀:紧跟 |
|
C.屠自后断其股股:屁股 |
|
D.狼亦黠矣黠:狡猾 |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久之,目似瞑 |
|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
|
C.恐前后受其敌屠自后断其股 |
|
D.蒙乃始就学乃悟前狼假寐 |
3.对这篇文章的中心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
|
A.说明对于狼那样的坏人,可以作必要的让步,如果他们得寸进尺,贪得无厌,那就必须把他们消灭掉。 |
|
B.说明狼是一种贪得无厌、狡猾残忍的动物,我们必须坚决消灭它,否则它将危害人类。 |
|
C.说明对于狼那样的拦路打劫的坏蛋,不能给他们财物,只能把他们消灭掉。 |
|
D.说明对于像狼那样的敌人,不应该有丝毫畏惧,而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从而战胜他们。 |
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