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在下面的作文题中任意选做一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秋天,成熟...

请在下面的作文题中任意选做一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秋天,成熟的果实低下了头。不是在自我陶醉,它是在想——我是怎样变得成熟?不是风,我怕早已霉烂枝头;不是雨,我怕早已枯落山沟;不是光,我怕早已灰暗苍白;不是热,我怕早已憔悴丑陋……

感谢风吹雨打,给了我成熟的筋骨;感谢光照日晒,给了我成熟的俊秀。

提示和要求:请你结合上述内容,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2.告别纯真的童年,跨入艳丽多彩的花季;告别虚伪的面具,做一回真实的自己;告别亲友,踏上远去的列车;告别家乡,去经历一次陌生的旅行……

告别可以是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告别也可以是一段心路历程,一座成长的丰碑。

请将题目《告别              》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讲述你的经历,抒发你的感受。注意,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略 【解析】 1.本篇作文是一篇话题作文,结合材料,可以从“感恩”这个角度来思考。那么写好这篇作文,就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什么是感恩。 宽泛的说就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它的情感比感谢要深切、要厚重、要丰沛。(二)对谁感恩。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写作对象和范围。在写作范围上同学们一定要拓宽选材空间,可以思考的范围有:回顾历史,放眼社会,倾听大自然,展望未来。在写作对象上同学们要倾注丰富情感,可以寄托的情感的载体有人、物、景、事等。(三)感恩的原因。 这是这篇作文的写作缘由。感恩,充实着我们的生活;感恩,塑造着我们的心灵;感恩,使世界变得美丽;感恩,使我们拥有爱心,天天拥有感恩之心是多么幸福、清净的境界。但现代社会中有很多缺乏感恩的表现:对父母辛苦的无动于衷、对老师付出的漠然置之、对动物受伤的冷眼相待、对别人危难的缺乏同情、对民族忧患的缺乏关注……面对这些现象, 我们可以展现自己与写作对象之间发生的事件交往、情感交流和独特体悟。很多事情、很多情感值得我们写入作文。 2.半命题作文题目让考生自由填写,有一定的开放性,它的写作范围将会比命题作文有所扩展,从自我类为主的写作内容向社会、文化、人生等各个角度延伸。如何把半命题变成便于自己发挥的命题?只有掌握一定的技巧,写作时才能游刃有余。首先,立意要深远?本题虽未设审题障碍,但那些主题不够积极健康的素材在作文中应加以避免。文品即人品,思想健康、立意深远是写作中首先应做到的。如写自我类的文章,可以体现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等;写其他类的也是如此,能给人以启示,激发内心的情感才是上选。其次,题目要独特?本题没有提示语,给了你更大的写作空间,补题部分没有词汇上的约束,大部分可以填成动宾短语,也可以填其他短语,如构成偏正短语或主谓短语等:“告别之美”“告别回忆录”“告别也美丽”。总之,补题尽可能地体现你的独特,并尽量做到范围适当,集中明确,鲜明醒目。第三,发挥个性特长?由于本题写作范围较宽,你可以用第一人称写自己告别的独特经历,如“告别回忆录”;你也可以用第三人称写他人告别时的场景,重现人物心情,发挥想象,凸显其文化内涵,一展才华,如“告别也美丽”。当然,在选好内容的基础上,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如采用小标题连缀、镜头组合等形式,可以让阅卷老师耳目一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然后完成小题。(12分)

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1月18日,斯科特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到达极点。由于他已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这就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他们在那里发现的唯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1.“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是指什么事?(2分)

2.为什么斯科特五人到达极点时,“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2分)

3.画横线句子中讲“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该如何理解?表现了斯科特怎样的感情?(3分)

4.文中加点的“这”指的是什么?(3分)

5.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任务”?(2分)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2分)

①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阳城闻笛》)②                    ,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

③万里赴戎机,                。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木兰诗〉》)

                    ,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

2.在王维的《竹里馆》和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中任选一首默写。(4分)

题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清·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暇甚意:神情

B.行甚远缀:紧跟

C.屠自后断其股:屁股

D.狼亦矣黠:狡猾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复投,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久,目似瞑

B.意将隧入攻其后也乃悟前狼假寐,盖诱敌

C.恐前后受敌屠自后断

D.蒙始就学悟前狼假寐

3.对这篇文章的中心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对于狼那样的坏人,可以作必要的让步,如果他们得寸进尺,贪得无厌,那就必须把他们消灭掉。

B.说明狼是一种贪得无厌、狡猾残忍的动物,我们必须坚决消灭它,否则它将危害人类。

C.说明对于狼那样的拦路打劫的坏蛋,不能给他们财物,只能把他们消灭掉。

D.说明对于像狼那样的敌人,不应该有丝毫畏惧,而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从而战胜他们。

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查看答案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今晚我要好好地睡一觉,养精蓄锐,好对付明天的考试。

B.李凯郑重其事地对我说:“他要去竞选班长。”

C.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

D.这个毒枭被缉毒警当场击毙,终于落得个马革裹尸的下场。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26分)

这个星球有你

张丽钧

①彭先生打来电话,邀我去西部教师培训会上讲座。尽管与彭先生仅有一面之交,但还是愉快地应允了。撂了电话,翻一下工作安排,发现居然与一个会议撞车了。连忙打电话向操持会议的人请假。对方沉吟了片刻,半开玩笑地扔过来一句:“去走穴?”问得人火往头上拱,又不便发作,陪着笑说:“跟商业不沾边。组织者提供交通、食宿费用,不安排旅游。我的讲座是零报酬。”对方听了,用洞悉一切的口吻说:“哦?零报酬?那不是他们太不仗义就是你太仗义了吧?——来这个会还是去那个会,你自己掂量吧。”

②我跟自己说:“何苦来?背着一口黑锅去搞什么讲座!”可是,答应了的事又怎好推辞?我需要寻觅一个推掉讲座的充分理由。我上网搜索彭先生的背景材料。彭先生本是名牌大学的高材生,毕业后到天津一家知名软件公司做软件企划。朝阳般的年纪,做着一份朝阳般的工作,惹来许多人艳羡。但是,突然有一天,他毅然决然地辞去工作,做了一名自愿“流放”西部的IT人。

③促使彭先生下决心去西部的,是一对苦难的母女。冬季的傍晚,彭先生从公司下班回家,发现车胎没气了,便把车推到一个修车摊去修理。三九天气,刀子风刮得人脸生疼。为他补胎的是一个进城打工的女人。女人身边,是她五六岁的女儿。小女孩渴了,一直缠着妈妈要水喝。但妈妈忙着挫胎、涂胶,腾不出手来给女儿弄水。小女孩见妈妈实在顾不上自己,便趴在试漏的水盆前,小声地问妈妈:“妈妈,这盆里的水能喝吗?”没等妈妈回答,渴极了的小女孩居然把头伸向了那飘着浮冰的脏水盆……这一切发生得那么突然,彭先生的心仿佛被撕裂开了一道口子,在不住地滴血。他赶忙跑到最近的一家商店,买了几瓶牛奶,以最快的速度跑回来交到小女孩手中……

④第二天上班后,整个上午,彭先生全身都在发抖。他事后说:“在离我们公司不到五百米远的地方,竟有如此苦难的事情发生!而我却坐在有空调、有暖气的办公室里……这件事是一个导火索,它把我几年来想好的事情一下子提前了;或者说,好比是一个朋友打来电话,让我赶紧去做更应该做的事。我再不能等下去了!”

⑤他于是去了那个叫黄羊川的地方。分文不取,义务支教。当他坐在一户姓王人家的炕头,吃着读到四年级就因贫困而辍学的女孩烤的土豆时,他哭了;当他在另一户人家,听到一个做了母亲的人说因为没念完书而一直后悔着、怨恨着时,他哭了。

⑥通过努力,他让黄羊川的中学生每周吃上了一次肉。

⑦通过努力,他让黄羊川连上了互联网并拥有了自己的网页……

⑧我原本寻觅推辞的心,此刻却被亲近的热望塞得满满的。在这些故事面前,一口“黑锅”显得多么微不足道!被误解的痛,幻化成一条可以忽略不计的蛛丝,随手抹掉或者交付风儿,都可以微笑着接受。

⑨孙红雷有个广告说:“我们都是有故事的人。”这句话多么适合彭先生!这年头,有故事的人很多。但是,彭先生的故事却堪称高品位。有故事的人没有亲口讲述自己的故事,幸运地分享了这故事的人一直在心中说着孔子那句话: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⑩我决意充当那个可有可无的会议的叛逃者;我决意把多年淘得的教育真金悉数献给西部。我发给彭先生的短信是:“这个星球有你,我多了一重微笑的理由。”  (有删改)

1. 第②段划线词“一口黑锅”在文中具体指                              。(2分)

2.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       修辞,其表达效果是                     。(5分)

3.纵观全文,彭先生能放弃原本朝阳般的工作去西部的原因是:(4分)

(1)                            ;(2)                                 

4.“我”的情感态度的发展变化贯穿了全文,具体可梳理如下:(4分)

欣然接受彭先生的邀请,去西部讲座;→                 ;→                 

5.对第⑥⑦两段不宜改为“通过努力,他让黄羊川的中学生每周吃上了一次肉,也让黄羊川连上了互联网并拥有了自己的网页……”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原句比改句更能强调彭先生的能力有限,做成这两件事实属不易。

B.原句比改句更能强调彭先生为黄羊川做好这两件事的过程漫长。

C.原句比改句更能突出彭先生办事能力强,为黄羊川做的好事多。

D.原句更能突出彭先生为改变黄羊川而尽的不懈努力及取得的成效。

6.认真阅读第⑨段,结合划线句,说说彭先生的故事给你的心灵带来的触动。(80字左右)(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