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2分)

①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阳城闻笛》)②                    ,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

③万里赴戎机,                。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木兰诗〉》)

                    ,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

2.在王维的《竹里馆》和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中任选一首默写。(4分)

题目                       

                                                        

                                                          

 

1.(2分)①何人不起故园情 ②马上相逢无纸笔 ③关山度若飞 ④江山代有才人出  2.(4分) 《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解析】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词名句的背诵填写能力,直接填写更考查了突破书写障碍的能力,理解填写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清·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暇甚意:神情

B.行甚远缀:紧跟

C.屠自后断其股:屁股

D.狼亦矣黠:狡猾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复投,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久,目似瞑

B.意将隧入攻其后也乃悟前狼假寐,盖诱敌

C.恐前后受敌屠自后断

D.蒙始就学悟前狼假寐

3.对这篇文章的中心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对于狼那样的坏人,可以作必要的让步,如果他们得寸进尺,贪得无厌,那就必须把他们消灭掉。

B.说明狼是一种贪得无厌、狡猾残忍的动物,我们必须坚决消灭它,否则它将危害人类。

C.说明对于狼那样的拦路打劫的坏蛋,不能给他们财物,只能把他们消灭掉。

D.说明对于像狼那样的敌人,不应该有丝毫畏惧,而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从而战胜他们。

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查看答案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今晚我要好好地睡一觉,养精蓄锐,好对付明天的考试。

B.李凯郑重其事地对我说:“他要去竞选班长。”

C.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

D.这个毒枭被缉毒警当场击毙,终于落得个马革裹尸的下场。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26分)

这个星球有你

张丽钧

①彭先生打来电话,邀我去西部教师培训会上讲座。尽管与彭先生仅有一面之交,但还是愉快地应允了。撂了电话,翻一下工作安排,发现居然与一个会议撞车了。连忙打电话向操持会议的人请假。对方沉吟了片刻,半开玩笑地扔过来一句:“去走穴?”问得人火往头上拱,又不便发作,陪着笑说:“跟商业不沾边。组织者提供交通、食宿费用,不安排旅游。我的讲座是零报酬。”对方听了,用洞悉一切的口吻说:“哦?零报酬?那不是他们太不仗义就是你太仗义了吧?——来这个会还是去那个会,你自己掂量吧。”

②我跟自己说:“何苦来?背着一口黑锅去搞什么讲座!”可是,答应了的事又怎好推辞?我需要寻觅一个推掉讲座的充分理由。我上网搜索彭先生的背景材料。彭先生本是名牌大学的高材生,毕业后到天津一家知名软件公司做软件企划。朝阳般的年纪,做着一份朝阳般的工作,惹来许多人艳羡。但是,突然有一天,他毅然决然地辞去工作,做了一名自愿“流放”西部的IT人。

③促使彭先生下决心去西部的,是一对苦难的母女。冬季的傍晚,彭先生从公司下班回家,发现车胎没气了,便把车推到一个修车摊去修理。三九天气,刀子风刮得人脸生疼。为他补胎的是一个进城打工的女人。女人身边,是她五六岁的女儿。小女孩渴了,一直缠着妈妈要水喝。但妈妈忙着挫胎、涂胶,腾不出手来给女儿弄水。小女孩见妈妈实在顾不上自己,便趴在试漏的水盆前,小声地问妈妈:“妈妈,这盆里的水能喝吗?”没等妈妈回答,渴极了的小女孩居然把头伸向了那飘着浮冰的脏水盆……这一切发生得那么突然,彭先生的心仿佛被撕裂开了一道口子,在不住地滴血。他赶忙跑到最近的一家商店,买了几瓶牛奶,以最快的速度跑回来交到小女孩手中……

④第二天上班后,整个上午,彭先生全身都在发抖。他事后说:“在离我们公司不到五百米远的地方,竟有如此苦难的事情发生!而我却坐在有空调、有暖气的办公室里……这件事是一个导火索,它把我几年来想好的事情一下子提前了;或者说,好比是一个朋友打来电话,让我赶紧去做更应该做的事。我再不能等下去了!”

⑤他于是去了那个叫黄羊川的地方。分文不取,义务支教。当他坐在一户姓王人家的炕头,吃着读到四年级就因贫困而辍学的女孩烤的土豆时,他哭了;当他在另一户人家,听到一个做了母亲的人说因为没念完书而一直后悔着、怨恨着时,他哭了。

⑥通过努力,他让黄羊川的中学生每周吃上了一次肉。

⑦通过努力,他让黄羊川连上了互联网并拥有了自己的网页……

⑧我原本寻觅推辞的心,此刻却被亲近的热望塞得满满的。在这些故事面前,一口“黑锅”显得多么微不足道!被误解的痛,幻化成一条可以忽略不计的蛛丝,随手抹掉或者交付风儿,都可以微笑着接受。

⑨孙红雷有个广告说:“我们都是有故事的人。”这句话多么适合彭先生!这年头,有故事的人很多。但是,彭先生的故事却堪称高品位。有故事的人没有亲口讲述自己的故事,幸运地分享了这故事的人一直在心中说着孔子那句话: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⑩我决意充当那个可有可无的会议的叛逃者;我决意把多年淘得的教育真金悉数献给西部。我发给彭先生的短信是:“这个星球有你,我多了一重微笑的理由。”  (有删改)

1. 第②段划线词“一口黑锅”在文中具体指                              。(2分)

2.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       修辞,其表达效果是                     。(5分)

3.纵观全文,彭先生能放弃原本朝阳般的工作去西部的原因是:(4分)

(1)                            ;(2)                                 

4.“我”的情感态度的发展变化贯穿了全文,具体可梳理如下:(4分)

欣然接受彭先生的邀请,去西部讲座;→                 ;→                 

5.对第⑥⑦两段不宜改为“通过努力,他让黄羊川的中学生每周吃上了一次肉,也让黄羊川连上了互联网并拥有了自己的网页……”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原句比改句更能强调彭先生的能力有限,做成这两件事实属不易。

B.原句比改句更能强调彭先生为黄羊川做好这两件事的过程漫长。

C.原句比改句更能突出彭先生办事能力强,为黄羊川做的好事多。

D.原句更能突出彭先生为改变黄羊川而尽的不懈努力及取得的成效。

6.认真阅读第⑨段,结合划线句,说说彭先生的故事给你的心灵带来的触动。(80字左右)(8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22分)

学会倾听

①数年前,一起医疗纠纷把我推到“风口浪尖”上。患者家住近郊,很快就有二十来人聚在会议室的门口,吵吵闹闹,人声鼎沸,大有一触即发的火药味。我提议大家坐下来,请对方不限时地把话说完,医师一方则推举代表限时发言,超时说话要经过对方同意,但一方讲话时,另一方都不得插嘴。轮到我讲话时,我先介绍自己的姓名和身份,声明我讲话时可以录音录像做笔记,录音录像可以播放,讲话可作告状材料任意引用,决不出尔反尔。当我十分耐心地听完对方讲话时,发现其中既有对医学的误解、对医师的误会,也不乏对医院工作的中肯之词。三个小时的交流后,医患纠纷烟消云散,对方甚至留下地址和电话号码邀请我去钓鱼。干戈玉帛之变,始料未及。这件事让我明白,在某些场合,会说不如会听。听清楚你才会明白对方的意图和需求,才知道怎样面对怎样解说。

②其实,无论是“衙斋卧听萧萧雨,疑是民间疾苦声”,还是“四面云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都是静心倾听的结果。因此,我们要在生活中学会倾听。

③倾听是一门学问。做学问要讲规矩,倾听也有规矩。倾听者必须有同情心,必须专注,必须敏捷。同情就意味着理解的一半”(高尔基),有了同情心,你才会尊重对方,待人以诚。倾听需要专注,不专注听别人的谈话无异于轻视或侮辱别人。专注的倾听对于倾诉者来说是一种无形的褒奖,从专注的倾听中流露出来的真诚和善意,比任何药物都更有抚慰作用。要边听边想,分析综合   既要抓住对方在倾诉中流露出来的闪光点,加以引用   夸奖和张扬   又要留意其中的纰漏和谬误,以便适度疏导或批评。这就需要缜密,也要掌握分寸。

④倾听也是一种艺术。作为艺术,倾听也讲技巧。倾听者必须保持平静的心态、坦诚的胸怀,并拥有符合要求的体态语言。倾听时或上身前倾,平视对方,或俯身侧耳,紧闭双唇,洗耳恭听。倾听中应尽量保持静默。且看中央电视台“讲述”栏目,倾听者时而面带微笑轻轻点头以示肯定或赞赏,时而双眉微皱面有愁容甚至眼泪盈眶,仿佛身临其境,不经意地走进了对方的心灵世界。《长沙晚报》休闲副刊有一个“倾诉”版面我也常看,其实阅读也是倾听。窃以为倾诉和倾听是一对孪生兄弟,一次毫无顾忌的倾诉和一次不受干扰的倾听常常使双方受益。倾诉者一吐为快,心中块垒为之一消;倾听者大增见识,心灵为之震撼,同时获得一个结交朋友、研究人性和了解社会生活的机会。

⑤成功的倾听是改善人际关系的一剂良方。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努力学会倾听。医师学会倾听,就会从善如流,提高疗效;官员学会倾听,就会更加体贴民情,为民造福。如果每个人都把倾听当作一门本领来掌握,我们的社会定然会多一份和谐与温馨。

1.第③段划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标点是     。(3分)

A.; , ;

B.。 、 ;

C.: , ,

D.: 、 ;

2.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1)                                            ;

(2)                                         。(4分)

3.第③段划线句采用了      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                     。(5分)

4.本文围绕着论点,从两个方面告诉我们应如何学会正确倾听:(6分)

(1)                              ;(2)                             

5. 第⑤段划线词语“从善如流”用在此处不太贴切,请换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4分)

词语:              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12分)

赵襄王学御

赵襄王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王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子期,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注释】①王子期:战国时期驾车能手,即王良。②安:安稳。③调:协调。④诱道:引导。此处之“道”,同“导”,不作道路解。

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4分)

(1)三马而三后(   )        (2)而后可以进速远(   )

2.对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技术已全教给你了,你在运用这些技术时错了。

B.我已经尽力了,你好好驾驭这三匹马就能超过我。

C.技术已全教给你了,你好好驾驭这三匹马就能超过我。

D.我已经尽力了,但你在运用这些技术过分了。

3.赵襄王“三易马而三后”的根本原因是                。(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

4.读了文章后,我们应努力戒除赵襄王身上所暴露的                 的缺点。(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