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22分) 让人类面临危机的抗生素 ①人类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22分)

让人类面临危机的抗生素

①人类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直接后果是耐药菌的出现,并且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速度远远快于人类新药开发的速度,如不遏止,人类将进入“后抗生素时代”,也即回到抗生素发现之前的人们面对细菌性感染束手无策的黑暗时代。

  ②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明青霉素,1940年用于临床,开创了感染性疾病治疗的新纪元。几十年来,青霉素挽救了数以千百万计的生命,使人类平均寿命从40岁提高到了65岁。青霉素的“事迹”可谓抗生素为人类社会所做贡献的缩影。

  ③疫苗、抗生素以及现代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造成了一种我们几乎不受疾病影响的假象。然而,几乎与此同时,许多可怕的毁灭性新生或再生性传染疾病正在世界各个角落出现,某些传染性疾病又有卷土重来的势头。例如,目前全球已有17亿人感染了结核杆菌,约有2000万结核病病人,现在每年新增加结核病病例800万,死亡300万人,高居传染病死亡人数之首。细菌性传染病的死灰复燃,归根结底是人类的免疫系统出现故障,而这种故障的罪魁祸首可能就是抵御细菌袭击的抗生素。

  ④事实上,在抗生素投入使用至今的仅仅60年间,很多细菌就对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有的甚至产生了多重耐药。例如,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过去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等药品都很敏感,现在几乎“刀枪不入”。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更是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20世纪50年代在欧美首先发生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这种感染很快席卷全球,有5000万人被感染,50多万人死亡。

  ⑤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针对46477份儿童病历的一项调查表明,当前抗生素使用的频繁度极高,平均每个儿童一年间接受3次抗生素处方,其中有一半的抗生素是用于处理中耳炎等问题的正常使用,而有12%是用在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等并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的感染治疗。美国在1982年至1992年间死于传染性疾病的人数上升了40%,死于败血症者上升了89%,其主要原因是耐药菌带来的治疗困难,仅1992年全美就有13300名患者死于抗生素耐药性细菌感染。

⑥中国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造成我国抗生素滥用的原因有很多,各种分析报道也常见诸报端和专业杂志,有两点可能是我们应该特别关注的:一是医疗卫生系统对医务人员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缺乏行政与法律的界定。二是抗生素在畜牧业中的大量使用,导致在环境中大量的抗生素释放和耐药细菌的驯化和进化。这不光是我们国家的问题,也是全球性的问题。

1.第②段,作者为什么要在“事迹”一词上加引号?(3分)

2.从词语的意思和表现力角度看,与第③段加点词“”罪魁祸首最接近的一个选项是(  )。(3分)

A.始作俑者

B.根本原因

C.主要祸害

D.凶手巨恶

3.第④段划线句与“在抗生素投入使用至今的60年间,很多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相比,哪一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4.第⑤段,作者主要通过列举                                                 两个事实,说明(1)                               ;(2)                                 。(8分)

5.依据第⑥段内容,遏制我国滥用抗生素,可采用的主要措施是:(4分)

(1)                                                                             

(2)                                                                             

 

1.(3分)“事迹”是指个人或集体过去所做的比较重要的事情,此处将“青霉素”曾经发挥的功效称作“事迹”,表示特殊含义,用一种拟人手法使说明更加形象生动,所以作者要将“事迹”一词加上引号。 2.(3分)A 3.(4分)原句好。(1分)原句用“仅仅’;“就”说明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时间短、过程简单,引起读者对抗生素问题的高度重视,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而改句则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占(3分) 4.(8分)哈佛大学对将近5万份儿童病例进行调查 耐药菌导致美国在1982年至1992年间传染性疾病和败血症死亡人数上升(4分) (1)当前滥用抗生素现象昀确存在  (2)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性极大(4分) 5.(1)医疗卫生系统对医务人员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进行行政与法律的界定;(2分) (2)规范和限制抗生素在畜牧业中的使用。(2分) 【解析】 1.了解“引号”等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要求学生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里是表特殊含义。 2.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即都强调首先做坏事的人,选择表述正确的能够替代的一项即可。 3.说明文的语言讲究准确严密而又不乏生动。作答时,先要陈述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再否定其去掉或换用的不准确性。此题的原句用了表修饰和限制性词语,这样就表明说明文用语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学生学会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做具体的分析与说明。 4.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的特点,并理解这种种说明方法的生动具体的作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和回答。 5.了解文本内容,明确本文选段说明对象及其特征,依次说明遏制我国滥用抗生素的措施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12分)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邑焉,曰:“请以此修衣①。”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以全其节也。”

【注释】修衣:添置衣服。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4分)

(1)使人往邑(     )   (2)以全其节(     )

2.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然国君赏赐了我土地,也不对我显露骄色,(但)我能不害怕吗?

B.虽然国君赏赐了我土地,我也不骄傲地待人,(但)我能不害怕吗?

C.纵使国君赏赐了我土地,也不对我显露骄色,(但)我能不害怕吗?

D.纵使国君赏赐了我土地,我也不骄傲地待人,(但)我能不害怕吗?

3.文中表现曾参生活异常艰苦的一句话是“____            __”。(2分)

4.从曾参拒绝赏赐的行为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8分)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人名)。(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孔子云:“何陋之有?”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层通过类比点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B.第二层描写了来客学问渊博和生活怡然自适。

C.第三层运用典故与名人名言证明“陋室不陋”

D.全文借助陋室不陋体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思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4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本诗中“万籁”指____          。(2分)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点明诗人出游地点和入寺所见。

B.颔联细致描绘一幅竹花繁盛的画面。

C.颈联以鸟之乐表现诗人的怡然自乐。

D.尾联用钟磬声再现寺庙的灵动生机。

 

查看答案

默写(18分)

1.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          。           《蝶恋花》

2.____          ,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

3.爱上层楼,____          。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4.东边日出西边雨,____          。            《竹枝词》

5.复行数十步,____          。               《桃花源记》

6.____          ,必先苦其心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查看答案

写作(共60分)

请以“我了解他(她/它)吗”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不要在文中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