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20分) 纸币究竟该有什么文化符号 ①举国瞩目的“两会”...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20分)

纸币究竟该有什么文化符号

  ①举国瞩目的“两会”尚未召开,一个关于“钱”的“轰动性的建议”便提前出炉。据企业家、慈善家陈光标表示,他将在旁听今年“两会”时建议人民币改版,在其上印《道德经》《弟子规》《论语》等名篇名言,使人们记住传统文化的精髓。建议传出,拍手称快、直呼“雷人”、讽刺挖苦等各种声音不绝于耳。

  ②无论合适与否,该建议体现出的社会责任与包含的文化期望不应否定。面对当下社会许多领域出现道德失范、价值失落等种种“社会病”,从传统文化精神中寻找力量不啻为治疗“社会病”的一剂妙药。这种责任与文化的自觉意识难能可贵。

  ③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中介工具,而其中作为主币的纸币,更是经济社会中与人最为息息相关的特殊商品,几乎无人不与之接触,因此利用纸币流通性强和覆盖面广等特点,开发文化和教育功能,其合理性不言而喻,效果亦不可估量,对拓宽传统文化传播途径也不无启发。况且,国际上也不乏此类先例。法国的“自由、平等、博爱” ,比利时的“团结就是力量”,尼泊尔的“祖国比天堂还宝贵”,安道尔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新西兰的“永远正直”等,各种名言警句出现于10余个国家纸币上的事实也说明,利用这一重要介质传播文化、教育人民并非建议者的奇思异想。

  ④然而,纸币除了具有货币功能,更是多侧面地反映一国历史文化的横断面,承载着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与价值诉求。正如世界上80 %的纸币印有伟人头像,其文化含意远远大于高识别与易仿伪作用。纸币中沉淀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几乎成为民族微缩版文明史、编年史、文化史。其所蕴含的深层内涵又岂是几个名篇、几句缄言所能尽显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即便一张张人民币上印满了金玉良言,有限的字句又如何彰显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传承在于对其精神的领会,而非形式的拘泥,否则,即便人人将有限的名言佳句烂熟于胸,文化精神也许依然相去甚远。

⑤更何况,纸币不仅是文化载体,更是一件艺术品。正像中国山水画,也许无笔墨处正是妙境。今天的人民币中,无论是三潭印月、桂林山水、布达拉宫、泰山、长江三峡这些点缀中国大江南北的风景建筑典型,还是兰花、月季花、荷花和菊花这些具有特殊意味的传统审美意象,壮阔恢弘、气节高雅、品格留芳等民族传统文化品质尽在其中。“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表现方式,正体现了我们民族含蓄内敛的文化特质。如今若将这无限情怀囿于有限的字句中,非要以连篇累牍的显性文字来覆盖隐性文化元素,岂非舍本逐末、画蛇添足?

(有删改)

1.改动第③段画直线句,使句子中没有“不”字却表达相同意思。(2分)

2. 选择合适的选项填入下面括号中(3分)

陈光标认为纸币作为特殊商品具有(    )、(    )的特点,所以提出在人民币上印名篇名言。

A.流通性强

B.中介工具

C.文化功能

D.覆盖面广 E.教育功能

3.以下语句可以作为第       段的论据,理由是                                

                                                                       (5分)

我国是世界上使用纸币最早的国家。我国货币从原始贝币到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方孔钱,演变到出现第一张纸币“交子”,直至发展到第五套人民币。

4.阅读全文可知,作者认为陈光标提议的价值在于                                

但也表明了不赞同这一提议的理由,认为陈光标的提议                              

                                                                     (6分)

5.文章第③段作者肯定了在纸币上印名言,第⑤段却又认为在人民币上印名篇名言是舍本求末、画蛇添足。阅读全文后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1.(2分)几乎所有人都与之接触 2.(3分,答对一空得2分,两空都对得3分)A   D 3.(5分,前一空2分,后一空3分)第④段,该句话表明我国纸币的产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而更形象地证明了纸币能反映一国历史文化的横断面。 该论据表明我国货币具有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几乎成为民族微缩版文明史、编年史、文化史,能够更好地证明纸币能反映一国历史文化的横断面,承载着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与价值诉求。 4.(6分,每空2分) 体现社会责任与文化期望/社会责任与文化的自觉意识   拘泥于形式,忽略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在于对其精神的领会 忽视了(无视)本民族含蓄内敛的文化特质 5.(4分)第③段例举各国在纸币上印名言,用以证明陈光标的提议并非异想天开,是有据可循的;第⑤段的观点是,在人民币上印名言是用显性文字掩盖隐性文化,并不可取,否定了陈光标提议。 第③段的内容表明在纸币上印名言利用了纸币本身具有的特点,是可行的;第⑤段特指人民币,中华民族的文化特点是含蓄内敛,因此在纸币上印名言不合适。两段所指对象不同。 第③段强调纸币可以是传播文化的载体;第⑤段强调人民币不仅是文化载体,更是艺术品。 【解析】 1.句式转换要求不改变愿意,并做到简明得体的表达。 2.学生能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理解和选择词语含义正确即可。 3.本题考查对论据内涵的理解能力以及合理分析论据与观点关系的能力 能体会该语句体现出的历史久远的内涵,并能准确找到该论据所论证的观点即可。 4.阅读全文,了解议论文中论据的类型以及论据证明论点的作用,分析时,结合具体语境来阐述论据所起的具体作用。 5.考查梳理行文思路的能力,能够筛选、提炼信息并形成诠释的能力 学生作答时能准确分析第③、⑤两段的论证指向,厘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所提供的情境,按要求表达。(6分)

在鸡西市某中学门前,执勤的交警张凯爱岗敬业,9年来从未发生交通事故,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学生们亲切地称他“学校门口一棵会微笑的大树”。

1.炎炎烈日下,你要为执勤交警张凯送一瓶矿泉水,你对他说些什么?(3分)

2.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你发现某校校车超载,把这种情况报告给执勤交警张凯, 你怎样说?(3分)

 

查看答案

走近名著。(4分)

1.右图是老舍作品的电影海报,请你写出宣传语(不超过20字)。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2.在____(作者)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他的《________》被鲁迅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10分)

1.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     (白居易《观刈麦》)

2.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3.瀚海阑干百丈冰,_____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___________,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

5.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人精神面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6.如今,雷锋精神早已超越了地域和国界,成为“助人为乐”的代名词,并默默地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播撒着温暖和感动,这正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杜甫《春夜喜雨》中的诗句作答)

7.鸡西市提出了“修身、齐家、爱国、敬业”的鸡西人精神,请你写出与“家”有关的连续两句古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仔细观察右边的漫画,写出你的感受。(2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7分)

一条(      )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泄万里。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yá,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折,极其险俊□民族生命的进程,其经历亦复如是。

1.给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折 _____                    断yá  _____

2.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2分)

_____ 改为 _____         _____ 改为 _____

3.在文段方框内加上标点符号。 (1分)

4.根据上下文内容,请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文中的空白处。(    )(2分)

A.声势浩大        B.波浪滔天        C. 浩浩荡荡        D.浩如烟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