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古文阅读。 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古文阅读。

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含义。(4分)

(1)躬耕南阳   (   )   (2)三臣于草庐之中(   )

(3)遂许先帝以驱驰(   )   (4)斟酌益   (   )

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具体原因。(2分)

 

1.(1)在 (2)拜访 (3)奔走效劳 (4)“除去”或“减少” 2.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并不谋求在诸侯中扬名做官。 3.(1)先帝三顾茅庐;(2)先帝临危委重任;(3)先帝临崩寄大事。 【解析】 1.注意文下注释,即文中的重点字词,一般不会失分。 2.注意做到字字落实。 3.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既考查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考查了在理解基础上的概括能力。但总体上难度不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阅读。

使至寨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走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题“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是         ,“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         。(2分)

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填空。(共6分,每空1分)

1.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2.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

4.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5.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                       。” (《论语》)

 

查看答案

综合运用(共8分)

中华自古祟文化,湖湘从来重精神。从今年2月1日起,我省广泛开展“湖南精神”表述语征集提炼活动,数千万群众积极参与了此次活动。某学校也为此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探究湖南精神

初三(1)班开展了“我心中的湖南精神”的讨论活动,下面是同学们的一些看法,请你对这些看法进行综合归纳。(2分)

(同学甲)吃得苦,霸得蛮,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事情。

(同学乙)敢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

(同学丙)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推荐湖湘名人

湖南历来人才辈出,请你举出两位你心目中最具“湖南精神”的代表人物。(2分)

3.设计调查提问

为了调查师生对“湖南精神”的知晓率与具体看法,校园小记者准各在校园内对师生进行随机调查,请你设计两个调查提问.注意提问的针对性与用语的得体。(4分)

①调查对象:学生:调查目的:对“湖南精神”的知晓率。

②调查对象:老师;调查目的:对“湖南精神”的理解程度。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共5分)

1.中国文学名著如一轴人物画卷,塑造的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例如,一部《水浒》就描绘了武松、林冲、李逵等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的经典形象。请回答下面与《水浒》有关的问题。

(1)(他)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

“他”的名字叫        ,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他”的性格特点。(2分)

(2)请将下面与武松有关的几个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只写序号)。(1分)

①打虎景阳冈②大闹飞云浦③血溅鸳鸯楼④醉打蒋门神

2.外国文学名著似一条九曲长廊,叙述的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例如,英国小说家写的《鲁滨逊漂流记》,讲述了鲁滨逊在一座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历尽艰险,度过28年的孤独时光的故事;乔纳森?斯威夫特的《     》则讲述主人公在小人国、大人国等地的经历,以清新的文字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奇异的幻境。(2分)

 

查看答案

说明文阅读(共8分)

中国适合走向“汽车社会”吗?

①2009年,中国以1300多万辆汽车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中国人虽然理应享受汽车文明,但中国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达到那么高的汽车拥有率。原因如下:

②第一,土地制约。城市街道交通拥堵,不少街道两侧摆满了车,远远看击就如一条长龙;不少住宅区、公共绿化带等也都成了“停车场”。中国已占用了太多的良田、林地、草原用于新建、扩建公路。占地面积数量大的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突破5万公里,相当于美国的近60%;而占地面积相对较少的铁路总里程仅有8.4万公里,只相当于美国的1/3。这说明中国交通发展向汽车倾斜的程度超过了美国。

③第二,能源制约。美国的汽车普及率已超过50%,如果中国的汽车普及率达到美国的水平,到2020年预计中国将有6.9亿辆汽车。若以每辆汽车每年平均耗油2吨来计算,中国的总耗油量将达13.8 亿吨,相当于目前 全球每年石油贸易量的86%。这可能吗?即使普及电动汽车,也只不过是改变了使用能源的种类。中国超过70%的电能来自化石燃料中最具污染力的煤,这种状况在今后相当长时期也难以改变,电动汽车的普及不可能明显缓解能源的制约。

④第三,环境制约。汽车尾气排放正在成为最大的污染源。如果今后二三十年中国的汽车普及量达到6.9亿辆,就意味着未来废气排放量相当于当前世界所有的汽车排放的总和。

⑤受土地、能源、环境这三大因素的制约,中国是否适合做一个“汽车轮子上的国家”呢?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2分)

A.中国己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

B.目前中国交通发展向汽车倾斜的程度超过了美国。

C.土地、能源、环境三大因素制约了中国汽车业的发展,中国不可能达到西方国家那么高的汽车拥有率。

D.普及电动汽车能有效缓解能源的制约。

2.对第②段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

B.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

C.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

D.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

3.请结合上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在日本,虽然汽车普及率很高,但东京等大城市公共交通十分发达,人们普遍利用公共交通上下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有车族”倾向于少开车或不开车 ,尽量选择附近的商店进行购物,以致远离住宅区的大型商业设施的经营者惊呼“‘汽车社会’在日本消失了”。其实,汽车社会在日本并没有消失,只是人们提高了开车出门的门槛,降低了以拥有豪车显摆身份的兴趣。美国、日本这些汽车社会“先行国家”的新动向,值得中国深思。

(1)汽车的高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麻烦与不便?请列举两项。(2分)

(2)参考美国、日本等汽车社会“先行国家”的新做法,结合我国实际,请你提一条能有效缓解汽车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矛盾的合理化建议。(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