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雷锋成为一种习惯
侯 磊
①记得小时候,老师说饭前要洗手,我们嫌麻烦,总是借口托词,甚至想出歪招来对付。后来,养成了讲卫生的习惯,饭前不洗把手,就感到心里别扭。。读书那会,总爱睡懒觉。毕业到了部队,作息变得规律了,每天早晨一到六点,生物钟就条件反射似地准时敲响,偶尔赖在床上也难睡着。看来,凡事成了习惯也就变得自然了。
②习惯是一种深入骨髓的自觉。曾有人问“当代雷锋”郭明义:“你自己家里也不富裕,为什么还拿出那么多钱帮助周围的人,而且能坚持这么长时间?”他的回答很简单:“其实也没什么,就是习惯成自然。”从典型身上,我们看到了习惯的力量。科学研究表明,人每天高达90%的行为源自习惯的支配。古罗马诗人奥维德也说:“习惯是一个人思想与行为的真正领导者。”如果学雷锋也能成为我们每个人的一种习惯,“雷锋”岂不天天在身边?
③习惯的养成要靠日常的点滴积累。纪念日要学雷锋,但纪念日仅是“加油站”。“善与美蕴藏在生活点滴中”,雷锋做好事就表现在每时每刻,落实在日常点滴。出差乘车,他帮乘务员扫地;战友归来,他帮助补补课;路遇困难,他帮忙搭把手。正是一件件小事,凝聚了雷锋精神的光辉。“勿以善小而不为”,说的是“积善”。积少才能成多,积累本身就是一种养成.
④本职岗位是养成习惯的基本平台。雷锋是一个实干家,他总是把实现崇高理想落实到本职岗位上,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钉子精神”是雷锋爱岗敬业的生动写照。谁能说干好本职工作,用实际行动带动周围的人,不是学雷锋呢?如果你是一名学生, ,这是在学雷锋;如果你是一名农民,能种出让人民群众放心吃的粮食和蔬菜,这是在学雷锋;如果你是一名人大代表,能经常到基层走访,履职尽责反映群众心声,这也是学雷锋。导演陈国星在拍摄电影《郭明义》中体会到,善待周围的人,在工作岗位上做有益的事,就是学雷锋的体现。作为一名军人,当雷锋精神扎根于内心,爱岗敬业成为我们学习、训练、生活中的一种习惯时,那岂不是天天都在学雷锋?
⑤“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崇高的道德观念,能不能产生现实的力量,关键在于能否长时期的坚持。“京城活雷锋”孙茂芳执著50年做好事,除了因为崇高的道德追求,还在于他的毅力和坚持,在于他把学雷锋化为实实在在、持之以恒的自觉行动。习惯带来的持续自觉,也许只是凡人小事,举手之劳。但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就能成就伟大。当学雷锋成为一种习惯后,我们必将迎来更为精彩的人生!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选文第②段举郭明义的事例,有什么作用?(2分)
3.结合上下文,将选文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补充出来。(2分)
4.你如何理解第⑤段“当学雷锋成为一种习惯后,我们必将迎来更为精彩的人生!’这句话的意思?(3分)
诗歌鉴赏。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2分)
送东阳马生序
宋 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1.对下面语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门人弟子填其室(塞满,充满) |
B.四支僵劲不能动(肢体) |
|
C.右备容臭(臭味) |
D.同舍生皆被绮绣(穿) |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以”与“以中有足乐者”中的“以”意思和用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
B.无从致书以观 |
|
C.以塞忠谏之路也 |
D.以其境过清 |
3.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选文第一段讲述了作者年少时求学之艰难和用心之诚恳专一。 |
|
B.选文第二段中“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与第一段“行深山巨谷中”去求学形成对比。 |
|
C.选文最后说“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是为了进一步勉励马君则更加刻苦向学,实际上也是向更多的年轻人进行告诫。 |
|
D.本文主旨在劝学,写法上叙议结合,主要采用议论方式,直接表明观点,收到了很好的说理效果。 |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分)
(1)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
(2)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5.选文多次提到太学生学习条件优越,其用意是什么?(2分)
完成下面两道综合性学习题(6分)
1.5月8日晚,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十九中语文老师张丽莉,面对一场突如其来的车
祸,推开了身边的两个学生,自己却被卷入车下……为了表彰张丽莉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
神,教育部授予她“全国优秀教师”光荣称号。请你拟写一则关于张丽莉的颁奖词。(3
分)
颁奖词:
2.“五·一”期间,王双华同学回到了家乡。家乡的山,家乡的水,使他陶醉,他
很想把家乡初夏的美景描绘出来。请你用下面所给的词语,经过自己的想像,用比喻或拟人、
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出王双华家乡的美景。(100字以内)(3分)
山峦 翠竹 深潭 小溪
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2分)
据统计,交通事故绝大部分是因为司机酒后驾车引起的。假如你遇到一位司机叔
叔,喝酒以后仍然准备驾车,这时,你应该怎么对他说?
古诗文默写。
1.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 。(《诗经》)
2.庭下如 ,水中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3.白居易《观刈麦》中刻画劳动人民在特定情况下近乎变态心理的诗句是 , 。
4.《爱莲说》中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以孤高自许的句子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