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生命的季节,亦如四季的更替,有春的烂漫,...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生命的季节,亦如四季的更替,有春的烂漫,有夏的   ,有秋的   ,也有冬的   。此乃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

A.奔放 成熟 萧瑟

B.奔放 萧瑟 成熟

C.成熟 奔放 萧瑟

D.成熟 萧瑟 奔放

 

A 【解析】此题为词语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考查。只要明白词语的大概意思,根据夏 秋 冬三个季节的特点选择即可,尤其是夏和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水(zì) 吹毛求(cī) 热利禄

B.褴(lǚ) 栩栩如生(xǔ)锤自出

C.磕(bàn)前顾后(zhān) 隐眼花

D.摩(chuǎi) 轻怕重(zhān) 陶与日具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亲爱的同学,现在你正坐在试场里进行着语文学科的考试,相信你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一定会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其实,我们在学习中、工作中、生活中……无不经历着一次次的“考试”,倘若能交出一份份满意的“答卷”,那么,在行进的路上,我们会走得更欢畅,更坚实。

请以“一份满意的答卷”为题目,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5分)

送人之松江

宋?俞桂

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满缸。

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微雨过松江。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袂:袖子。诗中“分袂”是分别的意思。

1.《送人之松江》所写送别的季节是          ,《别董大》所写送别的季节是        

2.请赏析这两首送别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勤勉之道无他,在有恒而已。良马虽善走,而力疲气竭,中道即止。驽马徐行弗间,或反先至焉。是故举一事,学一术,苟进取不已,必有成功之一日,在善用其精力耳。今人或有志于学,一旦发愤,不分昼夜,数十日后,怠心渐生,终以废学。孔子日:“欲速则不达。”孟子日:“其进锐者其退速。”此之谓也。

有种树者,树茂而果繁,他人莫及也。或问其术,则日:“吾无他巧,但识物性,辨土宜,培壅①有道,灌溉以时耳。凡人于初植者,恒朝夕审视,吾听其自然,若不以为意。植之既久,人已厌忘,吾则加勤焉。”

宋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②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往视之,苗则槁矣。

观此二者,则知修业之道矣。立志苟坚,执事苟专,必不在一日增进,自矜功效也。百里为期,捷行九十里而止,不可谓已至。事求有济,功贵其成,修业者其念之哉。

[注]①壅(yōng):用土壤或肥料培在植物根部。②芒芒:疲倦。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驽马行弗间(缓慢)

B.他人莫也(比得上)

C.其子往视之(催促)

D.自功效也(夸耀)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力疲气竭思不学则殆

B.灌溉时耳策之不其道

C.凡人初植者胡不见我

D.苗槁矣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植之既久,人已厌忘,吾则加勤焉。

②捷行九十里而止,不可谓已至。

4.作者为什么说“观此二者,则知修业之道矣”?(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蓝光警戎

朱 斌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蓝光正以一种微妙的方式包国着我们。手机、电脑、电视机的显示屏,甚至LED节能灯、充电器等都发射着蓝光。但是,你可曾想到,蓝光会影响人体的生理状态。

相信多数人对生物钟并不陌生,我们每天生活的规律和生物钟密切相关。过去,人们认为每天的活动能使我们的生物钟和时间保持同步。但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一系列研究表明,“光”才是关键,正是光在不断地调整着人们的生物钟。而蓝光对我们生物钟的影响作用最为显著。这种潜在效应对生物钟的影响远远超过了时差的影响。

与此同时,一些研究证明,光照还会抑制人体内褪黑激素①的分泌。当周围的环境变暗时,我们体内的褪黑激素水平会上升,使我们感到困倦;而当光照增加时,体内的褪黑激素会停止分泌,从而使我们保持清醒。2001年,研究人员发现,当受试者于凌晨2点左右暴露在波长为450~480纳米的蓝光下,褪黑激素受到抑制最为严重,因为人类视网膜的特殊光感受器包含一种光敏蛋白,它对蓝光最为敏感。实验证明,波长为460纳米的纯蓝光对褪黑激素的抑制作用是波长为555纳米的纯绿光的两倍。

虽然蓝光在夜间对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最大,但在白天它又是能使人保持精力充沛的最好的光。研究人员在对蓝光进行评估时开玩笑说:“清晨,明媚阳光的作用不可估量,享受阳光,扔掉药瓶吧!”研究证明,蓝光让人类保持警觉的效果最好,暴露在蓝光下,人们犯的错要远远少于暴露在绿光之下。

由此可见,无论是白昼还是黑夜,蓝光对人体生理状态的影响都最为显著。现在,人们已经开始诟病包含所有可见光的全光谱照明方式。它对工作环境最为适宜,但是对帮助人们集中精神则不如蓝光。这些发现让我们开始重视对不同颜色的光的研究。低能量的荧光灯和LED光与传统的光源相比,所含的蓝光比例大大增加。事实上,最新的研究已经将注意力转移到普通家庭照明和微光对人体生理状态的影响。最近一项研究就指出,不超过2000勒克斯②的正常灯光在傍晚的房间里照射,使得受试者褪黑激素的分泌延迟,这种抑制作用持续了90分钟左右。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对蓝光的相关研究可以解释现在普遍的睡眠障碍的成因。目前,已经有大量的证据说明,持续的短睡眠可能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抑郁症和中风的风险。

使用产生更少蓝光的灯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好办法。一种最新的低能量光源——ESL冷光源就是不错的替代品。其实,换个灯泡是非常方便的,难就难在让人们养成睡觉前关灯、关电视、关掉一切发光东西的好习惯。

(本文有删改)

[注]①褪黑激素:人脑深处分泌的一种胺类激素,有保护细胞、防止病变、调节昼夜节律等作用。②勒克斯:光照度的国际单位。

1.“蓝光”对人体的生理状态有哪些影响?根据文意,分点简要回答。(3分)

2.请根据本文的内容,简要说明“睡眠障碍”的成因。(3分)

3.指出下列说法的错误,并简述理由。(4分)

(1)第6段在列举最近一项研究时,用举数字的方法,说明了科学家已经开始着手研究不同颜色的光。

(2)第7段中划线的“大量”和“可能”这两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大量”一词,说明证据的充足;“可能”一词,说明对短睡眠的研究不够深入。

4.请依据本文中“蓝光”的相关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科学地对待“光照”。(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