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12分) 读书是一种妙不可言的精神之旅,尺幅之中,...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12分)

读书是一种妙不可言的精神之旅,尺幅之中,畅游三山五岳;片刻之间,淘尽千年沧桑。善于读书者,不仅可以领略大千世界的无限风光,而且能够用书籍为dǎoháng生命,成就人生的精彩piānzhàng,有书的日子,犹如置身于五彩斑斓的世界,芳香沁人,心潮激荡;而无书的生活,则仿佛                                   

亲爱的同学,让我们相约与书同行,在bólǎn群书的过程中   A   (采纳∕采撷)人类智慧的花朵,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吧!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在A处横线上。(1分)

3.结合语境,在文中横线上仿写恰当的句子。(2)

4.通城中学九(2)班拟举行“书香悠悠伴我行”读书周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自拟(或自选)一知读书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1分)

(2)参加“我读我思我成长”主题活动,从《西游记》四个主要人物中任选一个,说说在品读其形象时可以汲取怎样的精神养分,同时避免其个性方面的哪些不足。(2分)

唐僧   孙悟空   猪八戒   沙和尚

(3)星期一上午,班长李明前往市文化馆,邀请作家张老师于本周三下午第三课为大家做“读书方法”专题讲座。假设你是李明同学,见到张老师后,你准备怎么说?请写下来。(3分)

 

1.导航   篇章   博览 2.采撷 3.示例:走进了精神的荒漠   枯燥乏味   了无情趣(意思相近即可) 4.略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以及具体的语境来给加点的汉字拼音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采纳: 接纳 采用;采撷:采摘。这里说的是“人类智慧的花朵”,故用“采撷”。 3.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语境来仿写句子的能力。根据例句“有书的日子,犹如置身于五彩斑斓的世界,芳香沁人,心潮激荡”来仿写,注意选择意思相反的词语即可。 4.(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所写的内容只要与读书有关,表达简明完整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名著中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对《西游记》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这四个人物的了解来品读其形象时汲取的精神养分以及避免其个性方面的哪些不足。不设统一答案,能明确所选人物的优缺点且符合原著精神即可。 (3)本题是一道口语交际题。班长在邀请作家张老师时要扣住“读书方法专题讲座”这一缘由,同时要注意语言还要注意简明、连贯、得体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暑假,我们可以放下书本,背起行囊,行走四方,过一种别样的生活----读自己

爱读的书,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努力实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愿望。

请以“带一本书去旅行”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2)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书写(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12分)

                                     知识的责任

                                       罗家伦

①知识分子应该担负起一种特殊的责任——知识的责任。所谓知识的责任,既指学术责任,更指社会责任。

②担负学术责任,他的前提是建立起负责任的思想。怎样才算负责任呢?它需要搜集大量的事实根据,再经过逻辑的审核,最后形成周密的体系。从这个标准来看,建立负责任的思想是很艰辛的,需要漫长的过程,有时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比如在实验室做实验,受伤的人不知有多少,有的甚至献出生命;再如去荒山沙漠勘探,因为天灾人祸而死伤的人也不知有多少。他们不依赖空想和幻想,他们看重实验,这便是对思想负责任。

③担负学术责任,还要能对这种思想去负责。思想一旦建立之后,就应该去发表,去推进,去扩充。在发表以前,当然要斟酌它是不是真理,可不可以发表;但做出发表的决定之后,如果没有新的发现或修正,也没有为别人更精辟的学说所折服,那就应当以大无畏的精神把它更有力地推进,更广大地扩充。比如哥白尼最先发表地动学说,说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及其他行星都在他的周围运行,他因此受到教会的迫害。后来布鲁诺继续研究,认可了这个思想,并极力传播,结果惹怒了教会,被处以极刑。伽利略继起,凭借物理学的证明,发扬光大了这种学说,却为此锒铛入狱。他们虽受尽困辱,但科学思想因他们的负责而熠熠生辉。

④再进一层说,知识分子还应为社会担负起更大的责任----做“社会的良心”。他们要用责任的思想照亮时代,用高尚的人格感染世人,否则如何对得起自己的天赋?如果对得起国家民族的赐予?又如何对得起历史先哲的伟大遗留?在中国,知识分子被称为“士”。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身为知识分子,就应该抱一种天降大任义不容辞的态度,去担当领导大众继往开来的责任。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正是有了这样的抱负,他才被称为真正的知识分子。他的“胸中十万兵”,也是由此而来的。

⑤古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知识分子?让我们互相勉励,勇敢地担负起知识的责任来,克服困难,振兴民族。

(节选自《历史的先见----罗家伦艺术随笔》,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2.把握文章结构并填空。(2分)

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                              建立负责任的思想            

                 (1)   

知识的责任                 (2)                 相互勉励,振兴民族

                社会责任

 

 

 

3.按照要求回答下面问题。(5分)

(1)第②节划线的“负责任”在文中指什么?(2分)

(2)第③节举了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三个人的例子,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

4.罗家伦先生认为知识分子“应该抱一种天降大任义不容辞的态度,去担当领导大众继往开来的责任”。下列材料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面对黑暗的官场,陶渊明拂袖而去,在田园“著文章自娱”,留下丰富的精神遗产。

B.面对国势倾颓,文天祥苦苦支撑,领兵报国,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光耀青史。

C.面对麻木的国民,鲁迅毅然弃医从文,在茫茫的黑夜中呐喊,激励爱国者不断前行。

D.面对独裁统治,闻一多拍案而起,大声地“说了个痛苦”,来唤醒民众追求民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16分)

兄 弟

                                        郑小玲

    春旺和福生是兄弟,春旺是哥,福生是弟。

春旺不大喜欢福生,因为他一直觉得爹娘偏心,对福生好。小时候村里家家都不宽裕,偶尔有了好吃的,爹娘总是由着福生吃,还反复对春旺说:“你是哥,多让着弟弟。”春旺二十岁的时候,爹娘叫他把福生带去打工,春旺心里不情愿,可拗不过爹娘,还是把福生带了出来,不过春旺告诉福生,自己所在的城东工地不要人了,把福生介绍到了城西工地,那个工地有他们村里的大牛。春旺让福生有事找大牛,别往自己的工地跑。大半年了,兄弟俩就见了两次面,每次见面福生总告诉春旺,他在公司很好,让春旺不要担心。

中秋节到了,春旺的工地活儿多,没有放假,但发了月饼,一共四个,四个品种。春旺拿起一个最贵的肉馅儿月饼,喜滋滋的。他闻了闻,口水差点儿流出来。他忍不住三口就吃掉了这个月饼。因为吃的快,他没吃出月饼的滋味,只是觉得特别好吃。春旺想自己是哥,过节还是该去看看福生。

吃过晚饭,春旺就出了工棚。春旺想自己不能空手去见福生,得带月饼,就一个就行。春旺挑了一个最便宜的椒盐月饼,然后往城西走去。

半路上,春旺遇到了福生。春旺问:“你去哪里?”福生说:“哥,我正准备去你那儿,在这里遇到你就太好了!”福生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月饼说:“哥,这是我们公司发的月饼,给你一个尝尝!”春旺一看,正是刚吃过的那种很好好吃的肉馅儿月饼,他说:“福生啊,哥也发了月饼,也给你带了一个!”说着从口袋里掏出那个椒盐月饼,一把塞给了福生。福生捏着春旺给他的月饼,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春旺和福生在街道找了个地方坐下来。春旺抬起头看看天上的月亮,福生也抬起头看看天上的月亮。春旺说:“爹娘也在看月亮吧?”福生说:“肯定在看!他们肯定很想我们!”春旺说:“吃月饼吧。”福生说:“好,吃月饼吧。”春旺随口问:“好吃吗?”福生说:“好吃。”福生也问:“哥,好吃吗?”春旺说:“好吃,真好吃!”春旺这回可吃出味儿了,他吃得很香。他看到福生像自己一样,也吃的很香,不免尴尬地笑了一下。春旺等福生吃完月饼就说:“回去吧,太累了,明天还得干活。”福生点头说:“回吧,明天还得干活呢!”

三天后,大牛来找春旺,说要跟他借点钱,给他上大学的儿子买电脑。尽管春旺不情愿,可是自己才发了工资,况且大牛是村里人,不借说不过去,只得把工资借给了大牛。大牛接过钱,兴奋地说:“太谢谢了!我知道你们哥俩都是好人!前几天中秋,公司什么都没发,福生去超市花十块钱买了两个肉馅儿的月饼,非要送我一个。”春旺听得愣住了。

送走大牛,春旺走到一边,捂着脸留下了眼泪……

两天后,福生进了春旺所在的工地,住进了春旺的工棚,福生的床挨着春旺的床。睡觉,两人顶着头,挨得很近很近。

(选自《中学时代》2011年第4期,有删改)

1.哪件事使春旺对福生的态度发生了根本变化?用一句话概括回答。(2分)

2.春旺把福生介绍到城西工地,这对下面的情节安排有什么作用?结合具体情节回答。(3分)

3.根据具体情景,回答下面问题。(4分)

(1)兄弟吃月饼时,为什么福生总附和着春旺说话?(2分)

(2)春旺看到福生像自己一样吃得很香,为什么会“尴尬”?(2分)

4.分别分析下面句中划线动词的表达效果。(4分)

(春旺)说着就从口袋里掏出那两个椒盐月饼,一把给了福生,福生着春旺给他的月饼,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5.请展开想像,根据要求填空。(3分)

    半路上,春旺遇到了福生。(1)    。春旺问:“你去哪里?”福生说:“哥,我

正准备去你那儿,在这里遇到你就太好了!”福生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月饼(2)     地说:

“哥,这是我们公司发的月饼,给你一个尝尝!”春旺一看,正是刚吃过的那种很好好吃的

肉馅儿月饼,(3)      。他说:“福生啊,哥也发了月饼,也给你带了一个!”

要求:(1)填写一个描写福生动作的句子;(2)填写一个描写福生神态的词语;(3)填写一个描写春旺心理活动的短语。

 

查看答案

古文阅读。

古   镜

                                    (宋)沈 括

[甲]古人铸鉴,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乙]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节)

[注释]①鉴:镜子。②原:推究。③差:略微。

1.下列给【乙】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B.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C.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D.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2.下列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收人而小             初下,群臣进谏(《邹忌讽秦王纳谏》)

B.观之                 同者何人(《爱莲说》)

C.又他家所藏           才美不外(《马说》)

D.文画铭字无纤者       渔人甚之(《桃花源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4.根据文段内容,完成下面题目(4分)

(1)古人制镜,使镜面略凸,能收到“          ”的效果(用文中原句填空,1分);

制造的透光镜,能在日光下透射出背面的花纹和文字。由此可见古代铸镜技艺很   (用一

个词语概括,1分)

(2)有人推究透光镜能透光的原因,作者原先赞同,后来产生了怀疑。他怀疑的依据是

什么?(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4分)

阙 题

                                 (唐) 刘慎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释]①“阙”同“缺”,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②每:每当。

1.白云深处,清溪岸边,山路蜿蜒,柳条掩映,体现了“读书堂”环境之    (请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1分)。

2.诗人善于从感官的角度表现景物的特点,请以第二联为例分析。(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