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共13分) 一只飞在深秋的蜜蜂 ⑴天气骤然变冷了,一只孤独的蜜蜂栖在...

现代文阅读(共13分)

一只飞在深秋的蜜蜂

⑴天气骤然变冷了,一只孤独的蜜蜂栖在窗台上。它一动也不动,一副冻僵了的样子。我推开窗户,原想室内的暖意,一定会将它吸引进来。可是它仍无动于衷,只是微微地翘了两下翅膀,而后吃力地朝远方飞去。

⑵我猜想,它应该是一只迷失了方向的流浪蜂。在这个乍暖还寒的季节,它竟拒绝了一丝温暖的慰藉,毅然选择了远行。

⑶一只蜜蜂飞过,竟悄然唤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⑷很多年前,在我居住的村前,有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槐树林。每当到了五月槐花盛开的时节,远远望去,那片槐树林犹如一座座延绵起伏的雪山似的,浓郁的花香,溢满了整个天空

⑸这个时候,就会有一些从异乡赶来的放蜂人,在槐树林旁边搭起一个个小帐篷。那一排排蜂箱的四周,被舞动的群蜂围裹着,宛如一团团漂浮的彩云。那些蜜蜂们总是不知疲倦地飞进飞出,忙碌着采集花蜜。

⑹当时,尽管我对那些蜂箱充满了好奇,可是嗡嗡嘤嘤的蜂群却令我望而生畏,只能远远地观望。有一次,淘气的我为了探究蜜蜂是如何采蜜的,竟然用柳条去扑打那些落在野花上的蜜蜂。我的野蛮举动,被一位放蜂的老人发现了。他疾步赶过来,狠狠地呵斥了我一顿。之后,他蹲下身,捡起一只奄奄一息的蜜蜂放在手心。他的眼神溢满怜惜。过了许久,放蜂老人才把目光从那只蜜蜂的身上移开。他看着我,说话的声音轻了很多,“孩子,你看它们活得多么不容易啊。”我听了之后,惭愧地低下了头。但一直令我感到不解的是,放蜂老人养着数不清的蜜蜂,为什么会因为一只蜜蜂的意外死亡而伤心呢?这个谜,就像放蜂老人那充满怜惜的眼神,在我的内心久久挥之不去。

⑺后来,村前的那片槐树林被人们砍伐殆尽,只剩下一片光秃秃的盐滩和纵横交错的沟壑。从此,再也见不到那些远道而来放蜂的异乡人。

⑻去年初夏的一天,我和几位朋友一起到十梅庵森林公园观赏槐花。在山脚下,我们遇见一位放蜂的中年男子。当时,有几只蜜蜂不慎飞落到帐篷附近的一个小水洼里。他正手持一根竹篾,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捞上来。然后,他将那几只蜜蜂放在手掌上,用嘴将沾在它们翅膀上的水渍吹掉

⑼我在一旁看见了,有些不解地说:“你不怕被它们蛰伤吗?”他憨厚地一笑,而后幽默地说:“应该是它们害怕呀!你看,它们辛辛苦苦积攒的口粮,不是都被我剥夺了。”

⑽随后,我与他攀谈起来。原来蜜蜂们虽然酿出了甘甜的蜜液,可是大多时候它们食用的却是兑了少许蜜液的清水。然而,它们从来不因此抱怨和偷懒。每一只蜜蜂在每一天都会尽心尽力的采蜜,一直到它们生命的终结。

   ⑾放蜂人一年四季大都在外面奔波,一路追赶花期。有时候因为走得仓促,总会有些外出采蜜的蜜蜂,变成无家可归的流浪蜂。

  ⑿从此,那些流浪蜂一边艰难地活着,一边为寻找家园做着徒劳的努力。最终大都暴尸野外。它们的牺牲,只有放蜂人知道。因此,每一只蜜蜂都值得放蜂人爱惜。在守着它们的时候,放蜂人尽力不让每一个小生命受到伤害。

  ⒀他说到这儿的时候,轻轻一抬手,将那几只翅膀已被吹干的蜜蜂放飞出去。他看着那几只小生灵,欢快地融入到前方的蜂群里,脸上露出舒心的笑容。

⒁他的神情,蓦然使我联想起许多年前那位放蜂的老人。刹那间,曾经压在我心里的谜团,悄然释放.......

⒂此刻,已经从回忆中走出的我,凝视着那一只流浪蜂飞去的方向,心头则充溢着一种久违的感动。它能否穿越这漫长的的寒意,寻找到花香四溢的家园?

(作者:矫友田,选自《阅读》2012年第4期,有删改。)

1.理解下列划线词在句子中的含义。(4分)

(1)淘气的我为了探究蜜蜂是如何采蜜的,竟然用柳条去扑打那些落在野花上的蜜蜂。

(2)那些流浪蜂一边艰难地活着,一边为寻找家园做着徒劳的努力。

2.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1)每当到了五月槐花盛开的时节,远远望去,那片槐树林犹如一座座延绵起伏的雪山似

的,浓郁的花香,溢满了整个天空。

(2)他正手持一根竹篾,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捞上来。然后,他将那几只蜜蜂放在手掌上,用嘴将沾在它们翅膀上的水渍吹掉。

3.文章多次使用了照应,请写出其中一组。(2分)

4.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题。(3分)

 

1.(1)竟然,表示出乎意料之外(1分);对自己儿时的无知之举感到后悔(1分)。 (2)徒劳,白费力气(1分);为流浪蜂寻找家园不得而心生怜惜之情(1分)。 2.(1)运用景物描写的方法(1分),为下文写放蜂人来此放蜂做铺垫,与后面槐树林被人们砍伐殆尽形成鲜明的对比(1分)。 (2)运用动作(细节)描写(1分),写出了放蜂人对蜜蜂的怜惜、呵护与喜爱(1分)。 3.(1)最后一段与开头前三段形成照应。 (2)第⑺段槐树林被砍伐殆尽与第⑷段对茂密的槐树林的描写形成照应。 (3)第⒁段压在心头的谜团释放了与第⑹段对放蜂老人为蜜蜂死亡而伤心的不解之谜形成照应。(可概括写出,也可抄原句回答。2分) 4.文章通过对放蜂人善待蜜蜂、怜惜蜜蜂的叙写(1分),表现了蜜蜂酿蜜的艰辛和食蜜的稀少(1分),抒发了对蜜蜂那种勤劳执着、无私奉献精神的钦佩之情(1分)。(或:文章以物喻人(1分),借辛勤酿蜜的蜜蜂(1分),赞扬那些像蜜蜂一样勤劳执着、无私奉献的人(1分)。) 【解析】 1.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的含义,首先结合上下文推断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然后结合文意分析词语在文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答案应该是:表层意思+深层含义。 2.此题考查散文的描写方法。第1题是景物描写,第2题是人物动作细节描写。考生要指出描写的方法并结合文章分析描写的作用。 3.理解文章照应的含义和作用,考生只要在文章找到前呼后应的句子,写出一组即可。 4.本文是托物言志的散文,文章主旨应包括主要事件概括、事物的主要特征、事物所表现的精神等。也可采用通式概括:文章通过描述……,采用……手法,借助……,赞美了……的人(精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综合题(共7分)

认真阅读以下材料,按照要求,完成后面的两个活动。

今年适逢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诞辰1300周年,语文课本中的杜甫画像被部分同学涂成了一些可笑的漫画,如机枪男、滑板哥(如图)、海盗、火影忍者、宠物小精灵等新形象,“杜甫很忙”这句话很快走红。之后,李白、辛弃疾也未能幸免。对此,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也有人不置可否。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对这种涂鸦方式戏说历史人物的做法,你怎么看?请阐明你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字数在70个字以内。(4分)

2.按照示例,把你最熟悉的一位历史人物介绍给大家。要求正确概括其主要事迹,反映人物特点,至少采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示例:在鲁国面临生死存亡之际,他深谋远虑,挺身请见;他从容不迫,战于长勺;他一鼓作气,创造了以弱胜强的成功战例。他就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谋士——曹刿。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每句1分,共10分)

1.举杯邀明月,                    。(李白《月下独酌》)

2.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3.                         ,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4.何夜无月?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5.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描写南山暮景自然意趣的诗句是:

                                                     

6.请完整默写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张齐贤明察

宋张齐贤,尝为江南转运使。一日家宴,一奴窃银器数件,齐贤于帘下熟视而不问。尔后张齐贤三为宰相,门下奴仆皆得迁,唯此奴不沾禄。

奴乘间再拜而告曰:“吾待相公 久矣,门下奴皆已得官,相公独遗吾也?”因泣下不止。

齐贤悯然曰:“予欲不言,尔则怨我。尔忆当年江南日,盗吾银器数件乎?我怀之三十年,不以告人,尔亦应知也。吾为宰相,进退百官,志在激浊扬清,安敢荐盗贼为官乎?念汝事我久,今予汝钱三十万,去吾门下,自择所安。”奴震骇,泣拜而去

(选自郑瑄《昨非庵日纂》)

【注释】①转运使:官职名称,主管水陆运输。 ②乘间:乘着空闲。③相公:古代对宰相的称呼。④进退:任免。  ⑤激浊扬清:揭露丑恶,发扬正气。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2分)

(1)尝江南转运使  为:              (2)汝事我久   念 :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奴震骇,泣拜而去。

3.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谈谈你对张齐贤这样处置奴仆的看法?(2分)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傅说于版筑之间 /  今亡亦死,大计亦死      B. 其筋骨 /  无案牍之

C. 益其所不能 / 荡胸生云                    D. 百里奚举于 / 愿为鞍马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B. 必先苦心志 / 如土石何

C. 征于色发于声后喻 / 人不知不愠

D. 管夷吾举士/ 是故所欲有甚生者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人要有所作为,除了必须在艰苦环境中经受考验外,还必须在精神上、意志上经受磨炼。

B一个国家要免遭灭亡,既要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又要警惕敌国外患。

C.论证严密,首先从造就人才说起,再论国家存亡之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结论。

D.通篇设喻说理,行文有气势,句式灵活,语言犀利,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4.把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查看答案

说明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8分)

食虫植物开花

①曾经无数次想象吃荤的植物究竟开出怎么样的花,大腹便便、或是油头粉面、又或是张牙舞爪?近日,华南植物园温室群景区内的“白颈”、“朱思迪”等多个品种的瓶子草已进入花期。瞧!花儿虽然没有它叶子的那份趾高气扬,但是也绝不低调,花茎高高挺出,有的甚至比叶子高出许多,柔弱的花茎支撑着硕大的花朵显得有些吃力。紫色,粉红的花朵明媚中带着几分羞涩,恰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吸引了无数关注的目光。

②瓶子草是奇特的食虫植物,它利用叶子来捕捉和消化蚂蚁、苍蝇、蚊子等昆虫。其瓶状叶是有效的昆虫陷阱,瓶状叶外部色彩鲜艳,内壁能分泌消化液,与瓶内贮藏的雨水相混,起到溺死并消化昆虫的作用。瓶状叶的开口处常分泌香甜的蜜汁,引诱昆虫前来采吃,一旦受骗的昆虫爬进内壁,滑落到瓶内的消化液里,将受到内壁的倒刺毛挡住去路,最终溺死其中无法逃出生天。昆虫的尸体在瓶子草消化酶的作用下,变为营养物质氨基酸被瓶壁吸收。

③吃饱喝足的瓶子草在每年的4-5月开出了美丽的花朵。花单生茎顶,两性,花朵较大,呈紫色或粉红色。细心的你一定会发现花朵具有复杂而精密的构造。

④瓶子草最主要的授粉者是蜜蜂,蜜蜂要采蜜的时候,由于花朵的构造,它们必须先经过其中一个柱头,才能进入倒伞状的空腔部分。在空腔内,它们不免会沾到一堆来自花药或者掉落的花粉。离开的时候,也由于花朵的构造,蜜蜂得从其中一个盖状的花瓣出去,这种方式可以避免蜜蜂经过柱头造成自花授粉。正是瓶子草的这种异花授粉也就决定了它的不简单。

⑤当然聪明的瓶子草不会对所有造访的昆虫都格杀勿论,为了避免授粉的有益昆虫掉进“瓶”内被误食,它的花茎往往高出叶子很多。瓶子草设下美丽的陷阱,只吃它们“相中”的食物,而对帮助它们传粉的昆虫,则温柔地网开一面。

(摘编自2012年5月7日《光明日报》)

1.下列对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D.总分顺序

2.下列句子属于平实说明的一项是(      ) (2分)

A. 曾经无数次想象吃荤的植物究竟开出怎么样的花,大腹便便、或是油头粉面、又或是张牙舞爪?

B. 紫色,粉红的花朵明媚中带着几分羞涩,恰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吸引了无数关注的目光。

C. 瓶子草是奇特的食虫植物,它利用叶子来捕捉和消化蚂蚁、苍蝇、蚊子等昆虫。

D. 瓶子草设下美丽的陷阱,只吃它们“相中”的食物,而对帮助它们传粉的昆虫,则温柔地网开一面。

3.根据文意,下列与瓶子草相关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瓶子草的花儿虽然没有它叶子的那份趾高气扬,但是也绝不低调,花茎高高挺出。

B.瓶子草叶子分泌的消化液,与瓶内贮藏的雨水想混,可以溺死并消化昆虫。

C.瓶子草花朵的构造复杂而精密,花单生茎顶,两性,呈紫色或粉红色。

D.食虫植物瓶子草的授粉方式一般是异花授粉,蜜蜂是其唯一的授粉者。

4.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2分)

A.聪明的瓶子草利用自身的氨基酸把昆虫的尸体变为营养物质消化酶吸收。

B.蜜蜂采蜜的,要进入瓶子草花朵倒伞状的空腔部分,必须先经过其中一个柱头。

C.蜜蜂经过花朵柱头会造成自花授粉,所以离开花朵空腔时,可以不从盖状的花瓣飞出。

D.瓶子草的花茎往往高出叶子很多,是为了引诱那些帮助它们传粉的昆虫掉进“瓶”内供其享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