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一个人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并不在于他就读的学校是重点还是普通,而在于他是否具备成功的特质。(在“一个人”后面加“否”) |
|
B.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不仅引发了人们对“文化认同”和“软实力输出”的思考,而且让人怀念童年时的美味。(将“文化认同”和“软实力输出”互换位置) |
|
C.费洛伊德认为梦的材料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身体;二是白天经历的事情;三是儿童时期的经历。(在“身体”后面加“的状态”) |
|
D.喜欢游泳的人大多有这种体验:不管天气很热,可是刚从水里出来时会感到有点凉,有时甚至还会打一下寒战。(把“不管”改成“尽管”) |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6分)
1.我母亲对我们的jieju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2.它chenmian于高山,大川,平野对它的欢呼敬意。
3.yue ming feng qing 的夜晚,人们有时看见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
4.“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个人都sui sheng fu he 着。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2分)
1.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2分)
2.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分)
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轼《浣溪沙》)(2分)
4.看待别人的进步,我们要有发展的眼光。正如《孙权劝学》中所说的“ , ”。(2分)
5.把李白的《渡荆门送别》默写完整。(4分)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 。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写作(50分)
·魅力:很能吸引人的力量。
·汉字集形体、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具有独一无二的魅力。
·不是每个人都有美丽的外表,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魅力。
·文章有魅力,人们就会爱不释手;人有魅力,别人就想靠近与之交往。
·刘白羽《日出》:“登高山看日出,这是从幼小时就对我有魅力的一件事。”
……
文题:请以“ 魅力”或者“魅力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选择题目并补充完整。②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③避开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④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40行。⑤书写规范、标点正确、卷面整洁。
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小题。(8分)
龙生九子背后的民族文化心理
①玉兔辞岁,腾龙降世。在中国,历朝皇帝被封为“龙”,而中华儿女称自己为龙的传人。2012年,中华儿女迎来了21世纪的第一个龙年。历代关于龙的形象,依其含义: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出现于具有特殊宗教意义的载体之上,其身份一通天神兽为主;另一类广泛出现于实用器皿、建筑上,其身份以吉祥瑞兽为主,比如北京市北海公园的九龙壁等。
②中国古代有龙生九子的传说,这九子各有个性和兴趣爱好。明代学者李东阳在《记龙生九子》一文中说:“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囚牛,龙种,平生好音乐,今胡琴头上刻兽是其造像;睚眦,平生好杀,今刀柄上龙吞口是其造像;嘲风,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造像;蒲牢,平生好鸣,今钟上兽纽是其造像;狻猊,平生好坐,今佛座狮子是其造像;霸下,平生好负重,今碑座兽是其造像;狴犴,平生好讼,今狱门上狮子头是其造像;赑屃,平生好文,今碑两旁龙是其造像;螭吻,平生好吞,今殿脊兽头是其造像。”
③龙的这九个儿子有好音乐的、好行文的、好诉讼的、好冒险的、好负重的、好动的、好静的,还有好打架的,等等。这个被中国人尊为神圣的龙,并不要求儿子像自己一样成龙,而是任由其自由发展,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自主发展,各行其是,这是多么宽容的博大胸怀。
④龙生九子虽然只是一则在民间广为流传的神话,并附会在中国人无比崇拜的龙的身上,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民族文化心理的反映。
1.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和 。 (2分)
2.第②段中“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造像”中“其”字是指“九子”中的 。 (2分)
3.阅读第③段,请写出本文题目的含义。 (4分)
阅读下面散文,完成小题。(13分)
青 春
塞缪尔·厄尔曼
①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态;青春不是粉面、红唇、柔膝,而是坚强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炙热的恋情;青春是生命深泉的自在奔流。
②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如此锐气,20岁的后生有之,六旬的男子则更多见。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
③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热忱抛却,颓废必致灵魂。忧烦、惶恐、丧失自信,定使心灵扭曲,意气如灰。
④无论年届花甲,抑或二八芳龄,心中皆有生命之欢乐,好奇之冲动,孩童般天真久盛不衰。你我心中都有一台天线,只要你从天上人间接受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你就会青春永驻,风华常存。
⑤一旦天线落下,锐气便被冰雪覆盖,玩世不恭、自暴自弃油然而生,即使年方20,实则垂垂老矣;然而只要树起天线,捕捉乐观信号,即使80高龄,行将告别尘寰,你也会觉得年轻依旧,希望永存。
1.本文第①段中“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态”属于下列复句的( )项。 (2分)
|
A.并列复句 |
B.假设复句 |
C.条件复句 |
D.因果复句 |
2.本文中“花甲”是指人六十岁。那么,文化常识中“ 年华”是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2分)
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析其表达效果。 (3分)
4.下列语言特色符合本文的一项是( ) (2分)
|
A.朴实无华,不加雕饰 |
B.委婉含蓄,小巧静谧 |
|
C.凝练诗化,旋律高亢激越 |
D.诙谐幽默,口语化 |
5.文末是作者对我们的希望,更是对我们的告诫,请写出你的理解。 (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