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风筝的心 又到了放风筝的季节,可是我的城市上空却空空如也。...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风筝的心

又到了放风筝的季节,可是我的城市上空却空空如也。莫非是与这城市积下了太多的仇怨,连云都躲藏起来,不肯给城市的天空一点梦想的色彩吗?

而我依然仰望,寻找那些飞翔的痕迹,寻找那只要一点点风就可以抖擞起精神来的风筝。

再次见到风筝,是在三月最破败的小巷。一些蓝色的白色的紫色的欲要飞翔的念头,被一群孩子们嫩小的手提着,轻轻地,飘在一人多高的风里。

孩子们必须奔跑,因为只有奔跑才可以带来风。

老人们说,放风筝可以放掉人心中所有的烦恼和晦气,只剩下美好的愿望。人们相信,这些用心灵里最珍贵的情愫扎出来的梦想之鸢,可以把种种美好的愿望传达给上帝。

小时候没有卡通没有电脑,却有广阔的草地放风筝。如今,孩子们有了各种各样的玩具,却再也腾不出时间和空间纵情奔跑,纵情释放他们的梦想。所有的时间都被各种补习培训填充,所有的空间都被钢铁水泥占领。在这个简陋的巷子里,我看见风筝精疲力竭仍无法飘过城市的额头,气喘吁吁仍无法惊动半点尘俗。

孩子们在巷子里终于跑累的时候,其中一个把风筝举过头顶叹口气说,有风多好,有风它就能飞上天空了。另外几个孩子也如泄了气的皮球,蹲到地上,不停地抱怨着——风都哪儿去了?

风都哪儿去了?孩子的话让我不禁一怔。风,被高高密密的楼群阻隔在外面;风,被机器的轰鸣赶往别处;风,藏在遥远的记忆里;风,躲进有歌谣的童年。小时候,我的风筝可以放得比云朵还高。在那么高的天空上,我的风筝和白云窃窃私语,那是我儿时最美丽的花篮,一直在我的记忆里晃来晃去。

风筝飞不起来,然而它们却是这座城堡里唯一长着翅膀的鸟了。它们醒着,心怀世界上最单纯的愿望:只要一点点风,只要一点点可以飞翔的天空。

天空不冷清,风筝不冷清,冷清的只有风筝的心。风筝,这春天里的邮票,何时能为孩子们邮寄来春天?

不知为什么,看着这些无法飞上天空的风筝,我的心里异常难受。尽管这是一些廉价的风筝,用最普通的材料制成,大概两三块钱就可以在任何一个商店里买到,但我还是希望它们能飞起来。这种希望点燃我心中隐匿了许久的渴望飞翔的念头。我对孩子们说,“明天早晨在这里等我,我领你们去一个可以让风筝自由自在飞翔的地方。”

那个晚上,我挑选了最结实的竹签和最漂亮的桃花纸,精心制作了一个美丽的风筝。这是对童年的牵挂。我尽可能地将生命中所有美丽的色彩都绣到风筝的翅膀上,再扯一根长长的思念的线牢牢拴住它。我知道,我的童年不会走得太远。

风筝上的那些花朵,鲜艳得就像那群孩子的脸。我仿佛听见了风筝在说:给我一点点风,给我一点点与梦有关的颜色。

第二天一大早,我带上亲手制作的风筝领着孩子们去了广场。广场上人头攒动。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打开风筝,小心翼翼地打开自己,然后奔跑、奔跑,风来了!风筝飞上了高高的天空!

我手中的线轴飞快地旋转,我的风筝追上了云朵,正在向它打听童年的消息。很多人站在那里不再走动。很多人仰起了头。很多人高声喊到:“快看,多美的风筝!”那一刻,我感觉到,适合风筝飞翔的风来了。那些安静的、优雅的心灵回来了。其实,它们从来就不曾丢失,只是有待呼唤。

1.请分析文章第1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4分)

2.作者为什么热衷于放风筝?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3. 品析语句 (6分)

(1)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打开风筝,小心翼翼地打开自己,然后奔跑、奔跑,风来了!风筝飞上了高高的天空!(品析加点词)(3分)

 (2)这个简陋的巷子里,我看见风筝精疲力竭仍无法飘过城市的额头,气喘吁吁仍无法惊动半点尘俗。(从修辞手法的角度)。(3分)

4.文章结尾说:“它们从来就不曾丢失,只是有待呼唤。”这句话是什么意思?(4分)

 

1.内容上是写到了放风筝的季节,可是天空却很冷清,表现了内心的失落与伤感。结构上,引出下文,并为下文写风筝远离了人们作铺垫。 2.因为风筝见证了作者的童年,在童年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放风筝既表达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思念又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3.(1) “小心翼翼”“ 奔跑”这两个词语生动的描写出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心理和动作,表现出他们对放风筝的无限喜爱与欢乐。(2) 这句话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风筝由于没有空间施展才华的疲惫情态,同时也反映出社会的世俗化。 4.风筝是个客观的事物,它从来都不曾改变,只是人们对待它的态度变了。如果人们能多一份悠闲,多一份优雅,多一份念想,那么风筝的心就活了。 【解析】 1.本题考查文段在结构上、内容上的作用。在结构上的作用为:引出下文,为下文描写作铺垫;在内容上的作用为:点明文章的主旨。 2.本题是一道综合题。先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分析作者热衷放风筝的原因,然后根据原因来分析表达的思想感情即可。 3.本题考查赏析文章精妙语句的能力。赏析句子的一般方法为:方法+效果+情感,在分析效果和情感时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句才行。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分析意思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

[甲]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节选《包拯》)

[乙]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①。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②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勉谕儿辈》

【注释】 ①费用:花费钱财。②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

1.解释文中的划线的词语。(4分)

吏苛刻__________               ⑵饮食如布衣时__________

⑶若思之艰难__________           ⑷可粗衣几件__________

2.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⑵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

3.[甲][乙]两文都有写主人公对后代的要求, [甲]文侧重对子孙在__________方面的要求是__________;而[乙]文侧重对儿辈在__________方面要求是__________。(4分)

4.[乙] 文中“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是一警句,若你要向别人推荐,能说出其中蕴藏的含义吗?(3分)

 

查看答案

光明中学九(2)班同学拟举行“漫步诗林,浸润诗香”的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请你踊跃参加。

1.第一小组同学打算编辑一本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古典诗词集,你能为该词集拟出一个名称吗?(2分)

2.为了调查同学们对诗词的感兴趣程度,第二小组同学组织了一次调查。下面是调查的数据,请你仔细阅读这个表格,归纳出结论。(4分)

光明中学同学对诗词的兴趣统计表

6ec8aac122bd4f6e 


   人数比例      类型         类型

 

年级

 

不够感兴趣

 

比较感兴趣

 

很感兴趣

 

七年级

 

47.2%

 

34.7%

 

18.1%

 

八年级

 

42.8%

 

37.5%

 

19.7%

 

九年级

 

32.7%

 

43%

 

24.3%

你得出的结论是:

3.第三小组同学准备制作一份“诗歌手抄报”,李明同学承担此次手抄报的“美编”任务,他想请教美术的张老师做些指导。来到张老师办公室,他对张老师说:“                                                                  

4.第四小组同学在黑板报上摘抄了《黄鹤楼》一诗,请你借助想像描述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一联呈现的画面(不少于30字)。(2分)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8分)

1. 根据下面提供的名著情节,写出“他(她)”的名字。(4分)

A.为了好玩起见,我故意看着这群人马在他面前经过。他站在路边上,深深地弯着腰,帽子拿在手里,事后我还毫不客气地把他教训了一番。这让当时任魏玛大公疏密参赞的他永远不能原谅我。他是:              

B.医生建议他再做一次手术,他冷冷地、生硬地说:“到此为止,我可够了。我已经向科学现出了我的一部分鲜血,剩下的留给我做点别的事吧。”他是:             

C.他是个私塾老师,一个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他对学生要求比较严格,思想也比较开明。对爱玩的学生并不严加斥责。他是:              

D.他早先为山东郓城县押司。晁盖等七个好汉智取生辰纲事发,被官府缉拿,幸得他事先告知。“他”是:              

2.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以下问题。(4分)

 师徒们正说话处,早惊动了那大圣。大圣在山根下,高叫道: “是那个在山上吟诗,揭我的短哩?”菩萨闻言,径下山来寻着。只见那石崖之下,有土地、山神、监押大圣的天将,都来拜接了菩萨,引至那大圣面前。看时,他原来压于石匣之中,口能言,身不能动。

此时孙大圣被如来压在            山脚下,请简述他被压在此山的原因(70字左右)。

 

查看答案

 默写(11分)

1.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

2.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3.__________,不成人之恶。(《论语十则》)

4.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

5.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                     。(朱自清《春》)

6.“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这两句诗表现了落花积极进取的精神,但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在境界上更胜一筹。

7.同样是别后思念,李商隐用“__________,__________。”(《夜雨寄北》)将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的希翼,苏轼则用 “_____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表达了对千里共享美好月光的深深祝愿.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人,虽然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扩展生命的宽度。你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明天的所获让人向往,今天的现在却也是①稍徽一放松就消失了。②只有知道给自己留有空隙的,才更珍惜快乐的今天和豁达的心境。快乐排遣痛苦,豁达挤走狭ài。而要想快乐和豁达,有一个条件,就是懂得“放下”。懂得“放下”,并不简单指“歇着”或者“闲着”,真正的放下,是轻松的心与明艳的天空。给生命空隙!生命需要空隙。

1.看拼音写汉字,给划线字注音。(2分)狭ài(    )     空 (    )

2.找出文中的错别字并改正(2分)__________ 应改为__________

3.文段中划线句子①可以用成语“__________ ”代替(2分)

4.文段中划线句子②有语病,请你将修改后的正确语句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