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7分)
初三年(8)班的同学正在进行“魅力无穷的汉语”的综合性学习,让我们和他们一起走进汉语世界,感受汉语的无穷魅力吧:
1.语文课代表讲了一个关于对联的故事,请你听故事并完成后面的题目。
相传明朝才子解缙参加乡试考了第一名,称“解元”,闻名远近。一次,他游山口渴,向一位老者讨茶喝。老者问他身份,他直报自己是“解解元”。老者想挫挫解缙的锐气,说他出一个对子,解缙对得上方能喝茶。于是出句:一碗清茶,解解解元之渴。
此句难在联中三个“解”字,字同义异。解缙打听出老者姓“乐”,曾在朝廷乐府为官,后隐居山林,便灵机一动,对出下联:七弦妙曲,乐乐乐府之音。对句中三个“乐”字,跟上联三个“解”字,词性、功用分别对应,对仗工整,即景应对。
你知道这三个“乐”字与三个“解”字的正确读音吗?请写出。(3分)
2.“阳光”的本义,从字面上就可以明白,即太阳所散发出来的光芒,感情色彩上不含褒贬,是个中性词。如“温暖的阳光、阳光灿烂”等等。今天,由于社会的日新月异,这个词语,也在发展变化,使我们在感受阳光带来的温暖的同时,也感受到“阳光”一词带给我们的丰富含义。
下面三个例子中,“阳光”分别有了怎样的含义呢?请你选两例做恰当解释。(4分)
①一条浅花色的直身背带短裤,可以有很多件T恤与之相配,脚蹬一双旅游鞋,轻松休闲,很阳光,有种很青春的感觉。
②马书记说:“冯乡长帮凤舞山庄挖你们的人才,虽然做法有些不阳光……”
③“给你点阳光就灿烂,给你点木炭就造炸弹。”
我的解答:第 例,解释
第 例,解释
按要求填空:(12分)
1.用正楷字补写句子:
有约不来过夜半, 。
无可奈何花落去, 。
商女不知亡国恨, 。
,青春作伴好还乡。
,毕竟东流去。
,长河落日圆。
2.孔子曾经被优美的音乐所深深地感动,以至于 。
3.和谐是什么?和谐是韦应物的“春潮带雨晚来急, ”的闲适;和谐是苏轼“但愿人长久, ”的美好;和谐是“已所不欲, ”的境界……和谐是一种感觉,人人都生活在阳光下的感觉。
4.(白杨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 , ,对抗着西北风。
调整句序,并用恰当的关联词将下面的短句串成一个复句。(2分)
(1)也不应该捏造情节,胡乱编出像《吴汉杀妻》这样的剧本。
(2)要把吴汉的故事编成戏剧。
(3)不必要完全照《后汉书》记载的史实,原封不动地搬上舞台。
下列作家、作品按年代的先后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论语》 ②《孟子》 ③王维 ④李商隐 ⑤苏轼 ⑥李清照
|
A.①②③④⑤⑥ |
B.①②⑤⑥④③ |
C.①④②③⑤⑥ |
D.①②④③⑥⑤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
A.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英雄人物的优秀事迹。 |
|
B.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
|
C.通过“学会感恩”主题班会,使我受到很大的触动。 |
|
D.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
结合句义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
A.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为了真理和正义而牺牲自己) |
|
B.“差半车麦秸”在游击队里始终连一句救亡歌子也没有学会。(表示不够数,也就是不够聪明的意思) |
|
C.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
|
D.“这种事情,家里应该干涉他……”教员对清兵卫的母亲这样说,母亲吓得只是战战兢兢地不敢出声。(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