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6分)
1.读名著,识人物。
他“眼如丹凤,眉似卧蚕,滴溜溜两耳悬珠,明皎皎双睛点漆。唇方口正,髭须地阁轻盈,额阔顶平,皮肉天仓饱满。坐定时浑如虎相,走动时有若狼形。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之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之心机。志气轩昂,胸襟秀丽。刀笔敢欺萧相国,声名不让孟尝君。”
他“面黑身矮……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上有父亲在堂,母亲早丧;下有一个兄弟,自和他父亲在村中务农。守些田园过活。”
上文中的“他”是 (人名),是我国古典小说 中著名的人物。(2分)
2.读名著,写故事。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深受读者喜爱的小说,主人公格列佛极具传奇色彩的经历令人惊叹。请简述格列佛成为利立普特国(小人国)举国称颂的英雄的经过(100字左右)。(4分)
根据文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6分)
菽庄花园中最让人倾心的景致是“四十四桥”,它是浅海上的曲桥,全长100多米,宛如 。桥上有枕流石、观鱼台、渡月亭、千波亭、招凉亭等。枕流石很硕大,上面镌刻着林尔嘉的墨迹“枕流”,桥绕石而过,如水因岩而分,因岩而合,别有( );桥上有好几座亭台,渡月亭是菽庄花园中观海赏景的最佳点,若逢月夜,海波轻摇,说它是人间仙景亦不为过;每次走过招凉亭,“举手此邀月,飞花正舞春”的盈联,总让我体味到那已经远去的“良宵花解语、静日玉生香”的美好时光。
1.文段中划线的词语书写与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菽庄( shū) B. 镌刻 (jiān ) C.盈联(yíng)
2.根据语境,文段中的括号处应填入的最恰当的词语是( )(2分)
A.风趣 B.风味 C. 风情
3.根据语境,将文段中横线处的句子补充完整。(2分)
品读《丰乐亭游春》,回答下列问题。(5分)
丰乐亭游春(其三)
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1.这首诗描绘了哪些自然景物?请找出。(2分)
2.请展开想象,描绘诗中展现的游人赏春的画面(100字左右)。(3分)
古诗文积累。
1.日月之行, ;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2分)
2.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1分)
3.人恒过然后能改,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分)
4.古人读书,讲究既要眼到、手到,更要心到,这说明了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正如《论语》中所言: , 。(2分)
5.李白的《行路难》中,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世路艰难的名句是: , 。(2分)
6.在古典诗词中,四季有韵,四季含情。“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淡淡的春意;“ ,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是炎炎的夏韵;“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是缠绵的秋思;“纷纷暮雪下辕门,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料峭的冬寒。(4分)
根据对话情境,完成小题。
据报道,最近,某小学六年级两位男生因为崇拜鲁滨孙,便瞒着师长,私自带上一副鱼钩,一本新华字典,一本英汉词典,欲从厦门徒步走到内蒙古草原,结果到了安溪就狼狈而归。此举,引起了校园同学的热议。
学生甲:这两位男生是好样的。他们有胆量,值得我们学习,我欣赏他们。
学生乙:我倒不觉得。这两位男生年龄还小,对现实预估不足,弄不好会出大事的。千万不能学他们啊!
学生丙:说得也有道理。鲁滨孙身上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但是社会太复杂,盲目地模仿要不得。
学生丁……
1.学生甲、学生乙和学生丙争论的焦点是:( )(2分)
A.小学生能不能去远行。
B.学生要不要向鲁滨孙学习。
C.两位小学生的做法可不可取。
2.下列说法与学生丙的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2分)
A.丙认为两个小学生向鲁滨孙学习的做法没错。
B.丙认为小学生不能盲目地模仿。
C.丙认为乙同学说得有道理。
3.假设你是学生丁,你会发表怎样的看法?请将你的理由说清楚。(3分)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文。(60分)
1.我们生活在有声的世界中,有天籁之音,有心灵之声,有悠扬之乐……有的令
人愉悦,有的令人振奋,有的令人沉思,有的令人警醒……总有一种声音让你铭记在心。
请以“有一种声音”为题,写一篇文章。
2.成长路上,有彩虹,也有风雨。成功时,留一点清醒给自己,你会发现,更多
的理想需要追求;失败时,留一点梦想给自己,你会发现,前方的道路何其宽广;幸福时,
留一点责任给自己,你会发现,帮助别人多么快乐;忧伤时,留一点微笑给自己,你会发
现 ,平凡的生活充满阳光……
请以“留一点____给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加上适当的词语或短语,补足题目)
要求:(1)以上两题,任选一题,根据提示,扣题作文;
(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