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根据对话情境,完成小题。(7分) 厦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人行道自行车道要建林荫路...

根据对话情境,完成小题。(7分)

厦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人行道自行车道要建林荫路,引起了同学们的热议。

同学甲:太好了,这样我以后漫步在大街小巷上,能更加赏心悦目地感悟到“幸福的厦门”了。

同学乙:这固然是好,厦门可以满眼绿意,更适合人居,让我们充分领略生命的多彩。但是如果要以牺牲原有的树木、花草的生命为代价,我则满怀痛惜与不舍。

同学丙: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向市政园林局建议将未达林荫路标准的路段因地制宜补植树冠大树荫浓的乔木,以达到林荫路标准呢?

同学丁:我们是不是可以借鉴苏州杭州的城市彩化经验,大量运用色叶植物和灌木进行搭配种植,使绿化彩化植物配置合理,层次丰富,色彩对比明显,形成绿化彩化的大色块效果呢?

同学甲:我也有合理的建议……

1.同学甲、同学乙和同学丙争论的焦点是:(    )(2分)

A.厦门是否要争创国家森林城市

B.争创国家森林城市是要以牺牲原有的树木、花草的生命为代价的

C.厦门该如何更好地争创“国家森林城市”

2.下面说法与同学乙的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2分)

A.他支持厦门在人行道自行车道上建林荫路

B.他不支持厦门在人行道自行车道上建林荫路

C.他希望厦门在争创国家森林城市的同时能尊重原有植物的生命。

3.假如你是同学甲,你会发表怎样的合理建议?请将你的理由说清楚。(3分)

 

1.C 2.B 3.例1对一些广场、重要节点、道路边侧绿地部分、市级公园以及筼筜湖周边补植开花乔灌木,因为这些地方是人员经流的密集地,要争取达到“四季有花、百花争艳”的效果,开花乔灌木的生命较长久。例2每条道路可以确定一个基调,大量种植开花树种,同时辅助种植一些其他季节开花的乔木灌木。例3因为目前厦门的公园主要集中于厦门本岛,岛外的公园数量明显偏少,为加快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建设,希望在岛外新建公园。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并概括材料的能力。结合材料,同学们争论的焦点是厦门该如何更好地争创“国家森林城市”。 2.本题考查理解并概括材料的能力。B项的说法太绝对。 3.本题是一道开放题。只要建议合理,理由言之有理即可给分,建议1分,理由1分,表达1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作文(50分)

题一:在成长的道路上,你一定经历过许多事情,有进步的喜悦、成功的自豪;也有落

后的沮丧、受挫的烦恼;还有……请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以“            的滋味”

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你可曾留意父母的辛劳?你是否关注过父母的付出?在你十几年的人生历程中,

父母为你的成长所奉献的每一滴汗水,你是否都牢记于心,你准备怎样回报他们?你平

时怎样关爱父母?以“感恩父母”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任选一题作文。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诗的第一句中“     ”二字形容飞来峰和峰顶之塔很高,创造了一种             

的意境。(2分)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境界?(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两则短文,完成文后问题(10分)

(甲文)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忠良,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文)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③。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担任国相。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⑥自下:谦虚。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⑧对:回答。

1.解释下列短语(2分)

(1)简拔:                           (2)裨补阙漏:                     

(3)优劣得所:                       (4)意气扬扬: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                                                       

(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3.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2分)

A.甲文是奏章,是典型的事实论证的写法,思路严密;直截了当,让人容易接受。

B.乙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C.甲文乃出师伐魏前所作,基本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D.乙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用

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4.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

(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问题(10分)

养成好习惯

①人的天性大致是差不多的,但是在习惯方面却各有不同,习惯是慢慢养成的,在幼小的时候最容易养成,一旦养成之后,要想改变过来却还不很容易。

②例如说:清晨早起是一个好习惯,这也要从小时候养成,很多人从小就贪睡懒觉,一遇假日便要睡到日上三竿还高卧不起,平时也是不肯早起,往往蓬首垢面的就往学校跑,结果还是迟到,这样的人长大了之后也常是不知振作,多半不能有什么成就。祖逖闻鸡起舞,那才是志士奋励的榜样。

③我们中国人最重礼,因为礼是行为的轨范。礼要从家庭里做起。姑举一例:为子弟者“出必告,反必面”,这一点点对长辈的起码的礼,我们是否已经每日做到了呢?我看见有些个孩子们早晨起来对父母视若无睹,晚上回到家来如入无人之境,遇到长辈常常横眉冷目,不屑搭讪。这样的跋扈乖戾之气如果不早早的纠正过来,将来长大到社会服务,必将处处引起摩擦不受欢迎。我们不仅对长辈要恭敬有礼,对任何人都应维持相当的礼貌。

④大声讲话,扰及他人的宁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我们试自检讨一番,在别人读书工作的时候是否有过喧哗的行为?我们要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维持公共的秩序,顾虑他人的利益,不可放纵自己,在公共场所人多的地方,要知道依次排队,不可争先恐后的去乱挤。

⑤时间即是生命。我们的生命是一分一秒的在消耗着,我们平常不大觉得,细想起来实在值得警惕。我们每天有许多的零碎时间于不知不觉中浪费掉了。我们若能养成一种利用闲暇的习惯,一遇空闲,无论其为多么短暂,都利用之做一点有益身心之事,则积少成多终必有成。常听人讲过“消遣”二字,最是要不得,好像是时间太多无法打发的样子,其实人生短促极了,哪里会有多余的时间待人“消遣”?陆放翁有句云:“待饭未来还读书。”我知道有人就经常利用这“待饭未来”的时间读了不少的大书。古人所谓“三上之功”,枕上、马上、厕上,虽不足为训,其用意是在劝人不要浪费光阴。

⑥吃苦耐劳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标帜。古圣先贤总是教训我们要能过得俭朴的生活,所谓“一箪食,一瓢饮”,就是形容生活状态之极端的刻苦,所谓“嚼得菜根”,就是表示一个有志的人之能耐得清寒。恶衣恶食,不足为耻,丰衣足食,不足为荣,这在个人之修养上是应有的认识,罗马帝国盛时的一位皇帝,MarcusAurelius,他从小就摒绝一切享受,从来不参观那当时风靡全国的赛车比武之类的娱乐,终其身成为一位严肃的苦修派的哲学家,而且也建立了不朽的事功。这是很值得钦佩的,我们中国是一个穷的国家,所以我们更应该体念艰难,弃绝一切奢侈,尤其是从外国来的奢侈。宜从小就养成俭朴的习惯,更要知道物力维艰,竹头木屑,皆宜爱惜。

⑦以上数端不过是偶然拈来,好的习惯千头万绪,“勿以善小而不为”。习惯养成之后,便毫无勉强,临事心平气和,顺理成章。充满良好习惯的生活,才是合于“自然”的生活。

1.请用一句话来概括贯穿全文的观点(2分)

                                                                              

2.题目是《养成好习惯》,综观全文作者主要列举的好习惯不包含的一项是(   )(2分)

A:早晨早起              B:讲文明懂礼貌             C:勿以善小而不为

D:顾虑他人              E:珍惜时间                 F:吃苦耐劳

3.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作者在文中列举古人的很多好的行为习惯,请你找出来(2分)

                                                                              

                                                                              

4.这篇文章除了列举大量的事实举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外,还运用了什么重要的论证方法?

请举出一例,并说明其作用(2分)

                                                                              

                                                                              

5.第③段在论述如何养成“重礼”的习惯时,作者的看法是                                                                              

                                                                              ,其原因是                                                  。(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问题(8分)

寒冷的味道  

黄明山

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台历上的冬天正一步步深入,而我的身体却迟钝了对季节的反应。曾经是多么可怕的寒冷,眼下似乎变得可爱了起来,就像一个被误会了的擦肩而过的老朋友。

回忆中的寒冷却有着异乎寻常的味道。

江汉平原的冬天,水面结了厚厚的冰,我在冰上行走。冷!我的一双手冻成了两个肉包子,脚后跟早冻烂了,分别有一个洞,洞里有凝固的血,用棉絮裹着。我总是想奔跑,疼痛便在后面拼命地拽我。糟了,好像是哪根筋断了……我几乎要跌倒下去。

寒冷培育的疼痛真是刻骨铭心啊。

那时候难得看上一场电影,而且通常要到五里以外的地方去看露天电影。那天晚上雪刚刚停下,听说要放电影,我来不及吃饭就跑了去。上身穿的是棉袄,下身穿的是绒裤,脚上穿的是胶鞋。跑了一路,身上发热。开始,人不觉得冷,渐渐,寒气逼人。风一丝不苟地钻进我的脖子,直到我的胸膛。看到中间,便招架不住了,肚子饿得咕咕叫,浑身冻得打哆嗦。那真正是饥寒交迫啊!我咬着牙,坚持把电影看完,脚已没有了知觉,就稀里糊涂地往前走。一路上,我是弹跳着回去的。我一下子发现了自己的脆弱,又一步步变得坚强起来──这点寒冷算什么?

寒冷,每每使我们的精神处于一种振奋的状态,使我们更能承受人生的风霜雨雪。

现在却不同了,风也刮得没有了规律,雪也下得没有了条理。瞧,都立冬了,雪还不知在哪里开小差。冬天,失却了原来的寒冷。

可孩子们却一个劲地喊冷。冷从何来?上上下下穿得规规矩矩,裹得严严实实,帽子、围巾、耳套、手套,应有尽有。晚上睡觉,要么铺好电热毯,要么灌上热水袋,条件好的,空调一开,暖气就来。本来寒冷就那么一丁点,还把它拒之门外,这就是我们目前的生活。孩子们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寒冷,又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下丧失了体验寒冷的机会。不知冷,何识暖?如此下去,孩子们生命的潜质何以得到发挥,又何以像草木那样蓬勃成人间壮丽的景色?

不仅仅是孩子们。

我们已经有了太多的安逸,衣、食、住、行,还有我们的思想。不让汗水流出来,不让寒冷苦心志,把自己装在五彩缤纷的温室里,然后长成一朵朵精美的花,我不知道这样会有什么好结果。

我真担心,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我们将在不知冷暖的状态下变得弱不禁风。

寒冷,是我们生命所需要的盐啊!          (选自《散文选刊》,文章有改动)

1.第三段中“异乎寻常的味道”体现在哪两个方面?(2分)

                                                                              

                                                                              

2.作者认为,现在的孩子们“丧失了体验寒冷的机会”,会造成什么后果?(2分)

                                                                              

                                                                              

3.请任选一句,品味划线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2分)

(1)风一丝不苟地钻进我的脖子,直到我的胸膛。

                                                                              

                                                                              

(2)瞧,都立春了,雪还不知在哪里开小差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寒冷,是我们生命所需要的盐啊”这句话的理解。(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