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问题(8分) 揭开冬虫夏草之谜 汪宗俊 ①您见过冬虫夏草么...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问题(8分)

揭开冬虫夏草之谜

汪宗俊

①您见过冬虫夏草么?这是一味奇妙的中药。它的形态异常奇特,既像动物又像植物。说它是植物吧!它的根部分明是条虫,有着红色的头和嘴,还有八对整齐的脚;说它是动物吧!在虫的头部却长出了一株小草,每逢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之时,此草迅速生长钻出地面。尽管它没有繁茂的枝叶,也不能开出鲜艳的花朵,而只是一根紫红死的小棒,却能亭亭玉立在崇山峻岭的植物群落之中,迎风招展,楚楚动人,这样为它传奇式的身世更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②医药学家为了揭开冬虫夏草之谜,不辞辛劳,翻山越岭,长途跋涉,进行实地考察与潜心研究,终于发现,它竟是一桩“真菌杀虫、冒名顶替的谋杀案”,通过缜密取证侦破,做出了公判。

③原来,在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的四五千米的高山雪线和峡谷地带,昼夜温差大、冰冻时间长,生活着一种抵御严寒极强的昆虫,名叫虫蝙蝠蛾。它的身上长满花斑,乍看酷似美丽的蝴蝶,每逢春暖花开季节,它们翩翩起舞,寻找配偶,雌蛾产卵土中后悄然死去。虫卵经过一个月左右,蜕皮变成幼虫,为了取食和活动的需要营造了深约20厘米的隧道,以后长得又白又胖的在冰土层中越冬。此时一种真菌的子囊孢子成熟后,随风飞扬,纷纷撒落在地上,随雨水渗至土中。一旦遇到蛰居在地下过冬的蝙蝠蛾幼虫,便施展出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内的战术,进入虫体,吸取营养、萌发菌丝,过着悠然自得的寄生生活。而幼虫则被折磨得烦躁不安,死去活来,拼命用头部向上顶,企图挣扎解脱出来,但离地面3-4厘米处就一命呜呼了。然而,寄生菌继续繁衍生息,翌年春末夏初,从表面看一条幼虫像老蚕,实际上它们早已被蚕食殆尽,只剩下一具具可怜的躯壳。至于隐藏在里面的杀手真菌趁气温升高之际,便得意忘形地从幼虫的头部伸将出来,破土而出,真像孙悟空的金箍棒从铁扇公主的头顶上穿出似的。但这根微型金箍棒仅有4-11厘米长,上部稍膨大,呈椭圆形,显紫红色,且长出一些小球体,里面多长着更多的小孙悟空,即真菌的子囊孢子,待它们成熟后,又继续祖辈的衣钵,代代相传,繁衍子孙,这样便不断地产生冬虫夏草。

④足见冬虫夏草是大自然绝妙的杰作,它既是昆虫与真菌的结合体,又是动物与植物的联合体。

1.阅读第①段,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说明冬虫夏草的外形。(2分)

                                                                              

                                                                              

2.“至于隐藏在里面的杀手真菌趁气温升高之际,便得意忘形地从幼虫的头部伸将出来,破土而出,真像孙悟空的金箍棒从铁扇公主的头顶上穿出似的。”一句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这样的好处是什么?(2分)

                                                                              

                                                                              

3.第③段中“蛰居”一词如果调换为“躲藏”好不好?请说明理由。(2分)

                                                                              

                                                                              

4.文中有一句话归纳了说明中心,请找出来,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1.冬虫夏草的根部是条虫,有着红色的头和嘴,还有八对整齐的脚,在虫的头部长着一株小草。 2.打比方  将真菌从幼虫的头部钻出的行为比作“孙悟空的金箍棒从铁扇公主的头顶上穿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真菌的生长变化过程,让读者更容易想像并理解这种生长过程。 3.不好。因为“蛰居”的意思是“像动物冬眠一样长期躲在一个地方,不出头露面”,形容蝙蝠蛾的幼虫很恰当,而“躲藏”只突出了不让人看见的意思,表达不够明确。 4.冬虫夏草是大自然绝妙的杰作,它既是昆虫与真菌的结合体,又是动物与植物的联合体。 【解析】 1.说明文的语言讲究准确严密而又不乏生动。能用准确的语言说明冬虫夏草的外形。 2.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并理解每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具体回答。 3.说明文的语言讲究准确严密而又不乏生动。作答时,先要陈述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再否定其去掉或换用的不准确性。学会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做具体的分析与说明。 4.阅读文本,学会用原文的内容来理解问题,做题时,学会从原文中找出相应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5分)

班级要召开“我看小事”主题班会,活动过程中遇到了下面的问题,需要你去解决。

1.你所在的小组讨论后认为:小事有时决定大事的成败, 小事往往反映人品修养的高下。大家想拟一个能突出 这一中心的演讲标题。你拟的标题是什么?(不超过8个字)(1分)

2.小组推选李明在班会上演讲。为了写好演讲稿,李明请大家为他列举一种不重视小事的生活现象,并提供一句关于不可轻视小事的名言(2分)

你列举的生活现象是:                                                          

你提供的名言是:                                                              

3.李明准备先谈小事与大事成败的关系,再谈小事与人品 修养高下的关系,这两部分内容之间需要用一两句话来衔接。请帮他写出这个过渡句(2分)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3分)

读古今中外的名著,不仅可以学到丰富的知识,而且能够了解社会,懂得人生道理。从吴承 恩《西游记》里孙悟空的身上,我们能学到爱憎分明的品格;从老舍         里祥子的遭遇中,我们能了解到旧社会的黑暗;从罗贯中《三国演义》里          的身上,我们能学到忠诚和智慧;从笛福《鲁滨孙漂流记》里鲁滨孙的身上,我们能体会到                          

                                    

 

查看答案

古诗词名句默写填空(10分)

1.写出一句描写月的古诗文名句:                                  。(2分)

2.古代诗文中有很多关于雪的精妙比喻。在《咏雪》一文中,谢道韫把雪花比作“       ”; 在岑参笔下,雪后的边塞呈现出“忽如一夜春风来,                 ”的景象。(2分)

3.鸟语花香往往给人以美好的感受,然而在《春望》中,杜甫却发出了:                ,                的感慨。(2分)

4.你想成就一番事业吗?那么请你保持“                 ,                 。 ”的良好心态,真正做到誉毁不移志,荣辱不惊心,不达目标,永不止步。(用《岳阳楼记》中的句子回答)(2分)

5.毕业在即,小敏在班级纪念册上写下留言:“今日毕业,奔赴前程;他日相聚,剪烛西窗。”留言中的成语“剪烛西窗”出自李商隐《夜雨寄北》的诗句“                                           ”。(2分)

 

查看答案

仿写(2分)

如果你是鱼儿,那快乐就是一汪清凉清凉的溪水。

如果你是小草,那快乐就是一束暖香暖香的阳光。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B.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作了深刻的说明,从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

C.这次网络训练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十五所高校的教师、

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D.公园里展出的有象征中华民族的“中华巨龙”等冰雕艺术品,也有取材于《西游记》

《海的女儿》等神话和童话故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