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面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风骚(sāo)消逝(s...

下面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风(sāo)消(shì)微(yàng)(tiǎn)犊深情

B.(fèn)外(xuān)响(wǎng)然毛毛剌(ci)

C.(xiá)想寒(jìng)拮(jié)气冲(dǒu)牛

D.脚(huái)(kōu)土褴(lǚ)一代天(jiāo)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A、舐(shì)犊深。B、毛毛剌剌(là)。C、遐(xiá)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将下面语句准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子格中。(2分)

 

查看答案

古诗词名句填写(共10分)

1.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2.                  ,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3.黄梅时节家家雨,                       。(赵师秀《约客》)

4.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明作者对陈同甫寄予希望的两个句子是                                                   

5.《使至塞上》中描写边塞奇特壮丽风光名句的是:                        

6.站在江边,微风轻拂,江水浩淼,波平浪静一叶白帆悠然的飘荡在江面上,恰似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景。

7.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望岳》中“_____               ,________________       ”有异曲同工之妙。

8.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人们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请用相连的两句古诗描绘出你向往的生态环境(课内外均可)。                                         

9.“              ,户枢不蠹”生命在于运动,脑筋在于开动,人才也需要流动,宇宙间万事万物都在运动,没有运动就没有世界。

10.阅读古诗,常常令人心驰神往。无论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空载水悠悠”的黄鹤楼,还是“             ,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都让人由衷赞叹祖国江山的壮丽。

 

查看答案

写作展示(50分)

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题一:那一天,我               

要求:①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将题目补充完整,例如:笑、赢、震撼、醒悟、看见蓝天等;②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立意新颖;③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有真情实感;④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⑤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题二: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一只鹰蛋从鹰巢里滚落了出来。有人发现了,以为是一只鸡蛋,把它拿回家放在鸡窝里孵化了出来。于是,这只鹰从小就被当做一只小鸡,过着鸡一样的生活。有一天,山那边一道黑影飞掠过来,鸡们惊慌失措,到处躲藏。危机过后,他问:“刚才那是一只什么鸟啊?”伙伴们告诉他:“那是一只鹰,至高无上的鹰。”

“哦,鹰真是了不起,飞得那样潇洒!”他羡慕地说,“如果有一天,我也能像鹰一样飞起来,该多好!”

“简直是痴心妄想!”他的伙伴毫不留情地训斥他,“你生来就是一只鸡。怎么可能像鹰一样飞呢?”

鹰度过了平庸的一生,像一只鸡一样平庸地死去。

这个故事会引发你怎样的思考?你联想到了生活中哪些类似的故事?请结合上面这个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600字;②不要套作。

 

查看答案

深层阅读赏析(共11分)

光明在低头的一瞬

迟子建

①俄罗斯的教堂,与街头随处可见的人物雕像一样多。雕像多是这个民族历史中各个阶层的伟大人物。大理石、青铜、石膏雕刻着的无一不是人物肉身的姿态,其音容笑貌,在各色材质中如花朵一样绽放。至于这躯壳里的灵魂去了哪里,只有上帝知道了。

莫斯科与圣彼得堡那几座著名的东正教堂,并没有给我留下太美好的印象,因为它们太富丽堂皇了。五彩壁龛中供奉的圣像无一不是镀金的,圣经故事的壁画绚丽得让人眼晕,支撑教堂的柱子也是描金钩银,充满奢华之气。宗教是朴素的,我总觉得教堂的氛围与宗教精神有点相悖。

③即使这样,我还是在教堂中领略到了俗世中难以感受到的清凉与圣洁之气。比如安静地在圣洗盆前排着长队等待施洗的人,在布道台上神情凝重地清唱赞美诗的教士。但是这些感动与我在一座小教堂中遇见扫烛油的老妇人相比,就微不足道了。

④莫斯科的东南方向,有一座被森林和草原环绕的小城——弗拉基米尔,城边有一座教堂,里面有俄罗斯大画师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作品。我看过关于这位画师的传记电影,所以相逢他的壁画,有一种惊喜的感觉。教堂里参观的人并不多,我仰着脖子,看安德烈·鲁勃廖夫留在拱顶的画作。同样是画基督,他的用色是单纯的,赭黄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仿佛又老又旧的夕照在弥漫。人物的形态如刀削般直立,其庄严感一览无余,是宗教类壁画中的翘楚。我在心底慨叹:毕竟是大画师啊,敢于用单一的色彩、简约的线条来描绘人物。

⑤透过这些画作,我看到了安德烈·鲁勃廖夫故乡的泥土、树木、河流、风雨雷电和那一缕缕炊烟,没有它们的滋养,是不可能有这种深沉朴素的艺术的。

⑥就在我收回目光,满怀感慨低下头来的一瞬,我被另一幅画面打动了:有一位裹着头巾的老妇人,正在安静地打扫着凝结在祭坛下面的烛油!

⑦她起码有六十岁了,她扫烛油时腰是佝偻的,直身的时候腰仍然是佝偻的,足见她承受了岁月的沧桑和重负。她身穿灰蓝色的长袍,戴蓝色的暗花头巾,一手握着把小铁铲,一手提着笤帚,脚边放着盛烛油的撮子,一丝不苟地打扫着烛油。她像是一个虔诚的教徒,面色白皙,眼窝深陷,脸颊有两道深深的半月形皱纹,微微抿着嘴,表情沉静。教堂里偶尔有游客经过,她决不张望一眼,而是耐心细致地铲着烛油,待它们聚集到一定程度后,用笤帚扫到铁铲里,倒在撮子中。她做这活儿的时候是那么虔诚,手中的工具没有发出一声刺耳的响声,她大概是怕惊扰了上帝吧——虽然说几个世纪以来,上帝不断听到刀戈相击的声音,听到枪炮声中贫民的哀号。

⑧我悄悄地站在老妇人的侧面,看着祭坛,看着祭坛下的她。以她的年龄,还在教堂里做着清扫的事务,其家境大约是贫寒的。上帝只有一个,朝拜者却有无数,所以祭坛上蜡烛无数。它们播撒光明的时候,也在流泪。从祭坛上蜂飞蝶舞般飞溅下来的烛泪,最终凝结在一起,汇成一片,牛乳般润泽,琥珀般透明,宛如天使折断了的翅膀。老妇人打扫着的,既是人类祈祷的心声,又是上帝安抚尘世中受苦人的甘露。

⑨如果我是个画家就好了,我会以油画,展现在教堂中看到的这一幕令人震撼的情景。画的上部是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中部是祭坛和蜡烛,下部就是这个扫烛油的老妇人。如果列宾在世就好了。这个善于描绘底层人苦难的伟大画家,会把这个主题表达得深沉博大,画面一定充满了辛酸而又喜悦的气氛。

⑩这样一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使弗拉基米尔之行变得有了意义。她的形象不被世人知晓,也永远不会像莫斯科街头伫立的那些名人雕像一样,被人纪念着,拜谒着。但她的形象却深深地镌刻在了我心中!镌刻在心中的雕像,该是不会轻易消失的吧?

?我非常喜欢但丁在《神曲》的《天堂篇》中的几句诗,它们像星星一样闪耀在结尾:

无比宽宏的天恩啊,由于你

我才胆敢长久仰望那永恒的光明,

直到我的眼力在那上面耗尽!

?那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也许看到了这永恒的光明,所以她的劳作是安然的。而我从她身上,看到了另一种永恒的光明:

?光明的获得不是在仰望的时刻,而是在低头的一瞬!

1.赏析第⑦段中的画线句“她像是一个虔诚的教徒,面色白皙,眼窝深陷,脸颊有两道深深的半月形皱纹,微微抿着嘴,表情沉静”。(2分)

2.文章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3.第②段中作者说“莫斯科与圣彼得堡那几座著名的东正教堂,并没有给我留下太美好的印象”,原因是什么?(2分)

4.第④⑤段中写俄罗斯大画师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作品的内容能否删除?为什么?

(2分)

5.标题“光明在低头的一瞬”在文中有哪些具体的含义?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结合生活实际谈谈。(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2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节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注释】①衽(rèn)席:席子。    ②岈(xiā)然:山谷空阔的样子。③培塿(pǒu lǒu):小土堆。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折蛇行 (      )        (2)石底以出 (        )

(3)染溪   (      )        (4)引满酌   (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全石为底②其境过清

B.①谭中鱼百许头②不久居

C.①心乐②不知日

D.①鸣佩环②但少闲人吾两人耳

4.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中作者初闻水声,“心乐之”,当看到潭中游鱼的形神姿态,妙想它们是在“与游者相乐”。本文所写景物,都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B.【乙】文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傲世情怀。在题目中,“始得”表达了第一次游赏西山的欣喜。

C.【甲】【乙】两文都是游记,都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描写景物时,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在移动变换中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

D.【甲】文中第二段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出了潭水清明澄澈的特点,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