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阅读《总让你赢的那个人》,完成小题(13分) 在西双版纳的候机厅里,一位中年妇...

请阅读《总让你赢的那个人》,完成小题(13分)

在西双版纳的候机厅里,一位中年妇女和白发苍苍的母亲发生了争执。

女儿抱着怀里的孩子,将脸转向一边。身旁是偌大的行李箱和一些零碎的滇南纪念品。母亲继续对着她冷漠的后背唠叨。机场太吵,加上她们所说的是闽南话,我实在听不懂。

忽然,女儿侧过脸去,朝母亲大吼了几句。原本在女儿怀里熟睡的孩子,被突如其来的咆哮瞬间惊醒,哇哇大哭。母亲沉默了一会儿,又开始了若有似无的唠叨。母亲眼神闪烁,声音低轻,似乎怕被人听到。女儿则不一样,血气旺盛,势要分出高下。旁边看报纸的不看报纸了,聊天的也不聊天了。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这对母女。

孩子哭得更厉害,眼泪哗哗地往外涌。母亲伸手,想接过女儿手中的孩子,结果被女儿狠狠地拒绝了。女儿用坚实的胳膊肘将母亲伸来的双手拐到了一旁。女儿将孩子捧到手中,来回晃动,嘴里哼着曲调。孩子哭声小了一些,可仍旧歇不下来。女儿异常烦躁,冲着孩子大吼了几句。于是孩子哭得更凶了。

母亲在一旁有些焦急,红着脸,说了女儿几句。女儿转过脸去,对着母亲又是一顿咆哮。母亲的忍耐显然到了极点。于是,干脆扯开嗓门,与之针锋相对。女儿的声音越来越含糊,最后也哭起来,抱着孩子,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母亲的声音忽然变得微弱,最后,母亲不说话,侧过身去,静静地听着女儿哭诉。

候机厅里有人开始埋怨她们太吵,有人跑去工作室向保安反映,请求调解。当保安朝她俩疾步走来的时候,争执终于进入高潮。女儿抬起右手,抹了一把眼泪,拉着行李箱就往外冲。原本安静的母亲着急了,她一个箭步冲出去,想要拉住女儿。可惜,女儿走势太快,机场的地板太滑,结果,母亲虽然拉住了女儿的裤腿,自己却重重摔了一跤。脱落的假牙像调皮的玩具车,顺着光滑的地板,一下飞出好远。

女儿赶紧把母亲扶起来,回到座位。工作人员把假牙清洗干净,还给了母亲。工作人员询问片刻之后,确定母亲没事,便走开了。女儿坐在母亲身边,一言不发。

女儿独自默默地流泪。母亲掏出纸巾递给她,她不接。这时,母亲怀里的闹钟响了。母亲像得到了什么指令,开始翻寻身旁的旅行箱。母亲掏出几瓶药,配好之后,小心地递给女儿。看她的样子,似乎是在提醒女儿按时吃药。

女儿仍旧不接。这次,母亲的手没有缩回,一直停在半空中,时不时地,轻碰女儿两下。母亲低着头,手捧着药,语气温和地说着什么,像是安慰,又像是道歉。许久之后,女儿极不情愿地接过了母亲手中的药丸。母亲笑着接过女儿怀里的孩子,顺道把水杯递给女儿。

女儿赢了。我想,她一直都是赢的那个人。只是,女儿从来不会想,谁才是那个常常让她赢的人。

1.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主要内容。(2分)

2.请根据以下提示梳理文章情节。(3分)

①女儿大吼母亲,母亲声音低轻;

②女儿抱孩哭泣,母亲       

③女儿往外冲出,母亲       

④女儿不接药丸,母亲       

3.请品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4.结尾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从结构上和内容上加以分析。(3分)

5.家和万事兴。但生活中,父母与子女之间难免会发生矛盾和争吵,怎样化解这种矛盾呢?请写出两条建议。(2分)

 

1.(2分)母女争吵中母亲总是忍让,让女儿赢。 2.(3分,每空1分)静听哭诉;拉住摔倒;安慰道歉。 3.(3分)动作描写(1分),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母亲对女儿的疼爱之情,表现了母亲不计前嫌,宽容厚爱(2分)。 4.(3分)结构上:照应标题(点题),使文章结构完整(1.5分)。内容上:引人深思,发人深省,深化中心,点明主旨,突出了母亲的谦让、宽容、善良的品质,体现了母亲对女儿的爱(1.5分)。 5.略 【解析】 1.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事件的内容。 2.根据情节的变化,理解思想感情的变化,意思表述正确即可。 3.了解小说常用的人物描写手段,明确人物描写手段对塑造人物思想性格特征的作用。作答时要进行具体分析。 4.观察语段所在文章的位置来判断其在文章中结构与内容的作用。此处,在结构上是照应标题,在内容上:引人深思,发人深省,深化中心,点明主旨,突出了母亲的谦让、宽容、善良的品质,体现了母亲对女儿的爱。 5.只要内容设计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小题。(10分)

甲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乙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2分)

①未尝识书具  书具:        ②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       

2.句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借旁近蒙论议

B.邑人奇 大兄何见事晚乎

C.蒙乃始学 自是指物作诗立

D.结友而三日

3.甲文向我们讲述了仲永天资聪慧,但由于       ,最终“泯然众人”; 乙文则写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学有了惊人的进步。两篇短文都说明了       的重要性,给人以深长的思考。(2分)

4.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①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5. 由仲永和吕蒙的故事,你想到更多的是什么?请简单谈谈。(2分)

 

查看答案

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10-11题。(4分)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词的上片划线句子每句写一件事,即: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牛肉、                     。(2分)

2.“可怜白发生!”一句是词人赋的壮词吗?为什么? (2分)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8分)

为了建设文化襄阳,我市将在每年4月份开展全民阅读相关主题活动。为了响应全市号召,学校准备举行“书香溢襄阳”的读书活动。请同学们踊跃参加吧!

[海报我宣传]为了扩大影响,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这项活动。学校宣传委员设计一张海报。已根据下面语段中的内容拟出了海报的上半句,请你根据划线句内容补写下半句。(要求:与下半句语意相关、字数相等)

读书,是人类特有的权利。热爱读书吧,因为读书,你狭窄的心灵逐渐变得豁达,变得丰富多彩;因为读书,你可以传承古圣先贤的文化遗产,变得博学多识;因为读书,你可以与书中的人物做精神上的交流,变得温文尔雅。

1.宣传语:热爱读书,                  

[活动我组织]为了让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学校准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来“好读书,读好书”。

2.请你仿造例子,再写两种活动形式。(2分)

示例:““襄阳好风日”大型诗歌朗诵会

活动形式一:                                 

活动形式二:                                 

[观点我表述]读书,要讲究方法。好的读书方法,会让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请阅读下面相关链接材料后,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2分)

材料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至理名言,但,也有只读书,不用心思考,不在生活实践中运用的人,结果却一事无成,例如:南宋的“硕学”陆澄年轻时博览群书,写宋书时竟一字写不出,人称“二脚书橱”;李邕之父李善博古通今,也一点文章写不出,人称“书麓”。

材料二:“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对我们的学习确实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今天,随着快乐教学和成功常识教育的普及与开展,这话就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所以,思是读书做学问的基础,记得孔子也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3.你的看法是:                                         

[感受我诉说]一本好书,可以给你带来许多教益,甚至可以影响你的一生。在活动结束时,学校安排了畅谈读书感受这一环节。王立说:“读《三国演义》,我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李月说:“读《西游记》,我了解了孙悟空嫉恶如仇的个性;”

4.而你说:“                                ”请你仿照前两句,再补充一句,畅谈一下你的读某部作品的感受。(2分)

 

查看答案

口语交际。(2分)

刘欣是一位体育特长生,参加了学校体育兴趣小组。当妈妈知道这件事情后,提出了反对意见,同时妈妈希望刘欣在学校以学习为重。假如你是刘欣,你会这样劝说妈妈:                                                      

 

查看答案

请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2分)

本报讯(首席记者秋子 记者汪锐) 3月26日上午,在北京解放军海军总医院,经过专家团队近3个小时的采集,襄阳市第一中学高三(21)班学生张文驰成功为身患白血病的福建4岁小男孩捐献造血干细胞。这位中国最年轻的捐髓男孩、全国中学生捐献骨髓第一人,在国内外众多媒体聚焦、亿万公众的瞩目下,完成了他期盼已久的生命接力壮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