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 中的意思:(2分)

(1)朝夕阴,气象万千(     )        (2)日出而林霏(   )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下面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异二者之为 而长烟一空          B不物喜   醒能述文者

C然则何时而耶 游人去而禽鸟也    D后天下之乐乐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4.<甲>写登楼所见,<乙>写登山所见,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2分)

5.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和“饮既不多,缘何能醉;年犹未迈,奚自称翁”分别是题岳阳楼和醉翁亭的名联,请根据对联内容并联系课文,说说范仲淹和欧阳修的忧乐有何不同?

 

1.阳光 (2)散开 2.野花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气,好的树木枝叶茂密形成浓密的树阴。 3.C 4.(甲)文从整体的角度概括描写洞庭湖的景色。(乙)文具体描绘琅琊山朝暮与四季的景象。 5.范仲淹是为天下百姓先忧后乐,欧阳修是为自己的贬谪而忧;范仲淹是为天下百姓而乐,欧阳修是为游山而乐,是与民同乐。范仲淹的思想境界更为博大。 【解析】 1.学生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2.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3.C中二者都是“快乐”。 4.从描写景物角度方面来分析和组织答案。 5.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述合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行路难(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2分)

 

查看答案

你的好友张丽,一向语文成绩很好,可是在这次适应性考试中,语文却考的很差,为此,她一直闷闷不乐。你这样劝导她:                                                .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名人传》中,罗曼·罗兰认为英雄的伟大不在于他的_________,而在于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8分)

1.最是一年春好处,                  。

2.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突出边塞的气候特征,表明这里与内地相比,冬天来得格外早的诗句是“                               。”

3.《论语》最早由儒家提出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是                         

4.“月”是古代文人骚客笔下常见之物,但表达的思想情感却各有不同。李白的

                ,随风直到夜郎西”,表达的是对友人的关切;苏轼的“           ,把酒问青天”表达的是深深的思念和美好祝愿;杜牧的“                 ,夜泊秦淮近酒家”创设的是淡雅的意境。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保持地球气候环境的适宜,是我们在此星球上生存繁衍的前提。

B.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难道我们对此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吗?

C.这朴素的话语多么深刻地蕴含着人生哲理啊!

D.沉浸在幸福中的人,往往会觉得时间过得太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