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4分) 做 客 (1)今天是青青的十岁生日。放学...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4分)

做     客

(1)今天是青青的十岁生日。放学后,青青并没有像往常一样一上山就砍柴。奶奶说了,今天她可以不砍柴。

(2)青青坐在山头上的一块大石头上,一阵微风缓缓吹过来,柔柔地抚摸着她的头发她的脸。

(3)10岁的青青是奶奶一手带大的。青青生下来不久,爸爸妈妈就外出打工。几年来青青只和妈妈通过几次电话。每次通话都很短暂,妈妈总会在电话那头哭,爸爸总会抢过电话,说青青乖,打长途贵,过年的时候我和妈妈回家看你。说完,就挂了电话。但是过了一年又一年,爸爸妈妈谁也没有回来。

(4)说不出为什么,今天青青特别想爸爸妈妈。青青想,要是爸爸妈妈回来陪我过生日多好啊。可是爸爸妈妈为什么都不回来呢?

(5此刻,青青坐在山头上,眼前是一座又一座的山。层层叠叠、高低起伏。奶奶说过,山的尽头,就是爸爸妈妈打工的地方。如果自己现在用力喊,爸爸妈妈会不会听见呢?青青站了起来,她把手罩在嘴前,试着喊了一声,爸爸,妈妈!很快青青就听见对面山上传来自己的回音:爸爸,妈妈。青青有些高兴了,赶紧又喊了一声,山上又传来了一阵回音。

(6)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你们回来吧!青青使出全身力气喊了起来。青青听见,自己的声音不断在山谷里回荡,一声接着一声,一层连着一层,一直传到看不见的地方。她看到,层层叠叠的山很快都变成了爸爸妈妈的脸。爸爸妈妈说,青青乖。爸爸妈妈说,我们过年就回家看你。青青的声音就小了下来,她哭了。

(7)爸爸,妈妈!就在擦眼泪的时候,青青突然听见身后传来了一阵喊声。她扭过头,不知什么时候村里的几个伙伴全都站在了自己身后。这些伙伴和青青一样,也都好几年没见到自己的父母了。他们说,青青,我们一起喊吧。顿时,山谷里“爸爸、妈妈”的呼唤声一片,整齐又悠长。

(8)孩子们,先停一停好吗?正在大家喊得起劲的时候,应声走来一位戴眼镜的叔叔。青青认识这个戴眼镜的叔叔,今天在学校,青青看见这个叔叔和老师在说话。后来叔叔还和老师一起到教室做了个调查,大致是问哪些同学的父母不在家,结果全班同学都举了手。

(9)我是电视台的记者。眼镜叔叔自我介绍说,刚才你们的喊声吸引了我。我能帮你们把愿望带给你们的爸爸妈妈。

(10)真的吗?怎么帮?青青和伙伴们一起围了上去。叔叔指着摄影机说,我可以用它把你们要说的话录下来,然后在电视上播放,你们的爸爸妈妈在远方就能看见了。

(11)太好了!我要录,我要录。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往镜头前拱。

(12)叔叔说,你们别急,一个一个来。你们每个人对着镜头说一句话,说的时候想象着爸爸妈妈就在面前,说最想对他们说的话。

(13)……

(14)在场的几个伙伴都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只剩下了青青,叔叔把镜头对准青青,示意她说话。青青看着乌黑的镜头,双手在胸前绞动,嘴唇动了几动,却一直没说出话来。

(15)说吧,不怕。伙伴们也为她加油。

(16)青青狠狠地咬了一下牙,之后,终于小心翼翼地探出头,轻轻地对着摄影机问了一句话:爸爸妈妈,今年……今年我可以到你们家做客吗?

(17)青青看见,眼镜叔叔的眼睛瞬间就湿润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1年第9期,有删改 作者:游睿)

1.“做客”一词出自小说中青青的一句话,意蕴丰富,令人回味。请结合全文回答问题。

(1)文中划线词语“做客”有什么含义?(2分)

(2)小说以“做客”为标题有什么作用?(2分)

2.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青青,为什么还要写那群小伙伴?(3分)

3.第(13)段省略了小伙伴们说的话,请结合上下文,发挥想像,把其中两个小伙伴说的话填补在下面横线上。(2分)

第一个小伙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小伙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读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分析青青说话时的心理。(3分)

青青狠狠了一下牙,之后,终于小心翼翼出头,轻轻地对着摄影机了一句话:爸爸妈妈,今年……今年我可以到你们家做客吗?

5.戴眼镜叔叔为孩子们拍摄的视频在电视台播放,请你为这段视频拟写一句公益广告语。(20字以内)(2分)

 

1.(1)“做客”是指爸爸妈妈外出打工的时间太长了,青青都快忘记他们“一家人”的身份了,觉得他们是客人一样,放假到“他们家”做客。 (2)谁做客?到谁家做客?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家人做客,反映社会现象,引起读者思考。 2.起衬托作用,通过小伙伴们也想念爸爸妈妈来衬托青青,她也只是她们中的一员;更加广泛、深刻地反映主题,提醒人们关注“留守儿童”现象。 3.示例:第一个伙伴说,爸爸妈妈,你们回家过年吧。 第二个伙伴说,爸爸妈妈,我数学考了100分。 第三个伙伴说,你们放心挣钱吧,我已经很听话了。 4.运用神态和动作描写,“狠狠”地“咬”说明青青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因为她不想让爸爸妈妈为她操心;“小心翼翼”是因为今天是青青的10岁生日,她特别希望爸爸妈妈能够回来陪她过生日,所以“探”出头来;“轻轻”地“问”说明青青特别懂事,只是婉转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希望能到爸爸妈妈身边去一起生活。 5.示例:1爸,妈,我多么希望你们能回来陪我过生日。2为了孩子,为了明天,为了未来。 【解析】 1.(1)学生能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主题,理解词语含义(2)从手法技巧来理解标题“做客”的作用。 2.了解常用衬托手法的特点,并明确其手法的表达作用。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做具体分析。 3.只要内容设计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4.小说中语言赏析主要从词语运用和人物描写手法两个角度去鉴赏如:先说出描写手法,再具体答出表达效果即可。学会结合语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公益广告语,只要紧扣主题、用语简明、有号召性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4分)

材料一:母亲节,是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这个节日最早出现在古希腊,而现代的母亲节是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起源于美国:母亲们在这一天通常会收到礼物.康乃馨被视为献给母亲的花,而中国的母亲花是萱草花,又叫忘忧草。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中国南方的广州等一些城市开始举办母亲节的庆祝活动.母亲节逐渐被中国内地的民众所接受。在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中国人和全世界其他国家的人们一道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谢。

材料三:据调查:某学校学生中知道自己,明星,好友,母亲生日的人,比例依次为100%,58%, 37%,7%。

1.阅读材料一,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中国的母亲花为什么选择“忘忧草”?(2分)

2.在母亲节到来之际,请你向班内同学提出一项活动倡议。(2分)

 

查看答案

古诗词默写填空。(4分,每小题1分)

1.                  ,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

2.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3.李商隐《无题》中原指对爱情忠贞,现在用以形容对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名句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

4.晏殊《浣溪沙》中被誉为“天然奇偶”的千古佳句是“_________    ,_____   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对消息内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记者 刘爽 通讯员 饶平 报道:5月9日至10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新影制作中心《屈原》纪录片摄制组一行8人,深入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展开该片的外景拍摄。

据该片制片人介绍,纪录片《屈原》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拍摄的,是央视端午节系列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整部纪录片采用实拍、写意、再现、讲述等多种手法拍摄,气势恢宏。此次在十堰境内的外景拍摄中,摄制组先后深入到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羊耳洞、湖北关、万亩石林等景点进行了取景。

据了解,纪录片《屈原》共6集,预计将于今年端午节期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A.央视纪录频道十堰采拍《屈原》

B.央视纪录频道深入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拍摄外景

C.央视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拍摄纪录片《屈原》

D.纪录片《屈原》将于今年端午节期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查看答案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分别是范仲淹、欧阳修的名作,均表现了作者崇高的政治理想。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吴承恩的《西游记》、施耐庵的《水浒传》和吴敬梓的《儒林外史》都是明朝的巨著。

D.《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成功塑造了一位既调皮捣蛋又富有正义感的小男子汉形象,引导人们去关注顽童们的成长。

 

查看答案

对病句提出的修改意见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估计他这道题一定做错了。

修改意见:把“一定”改为“可能”。

B.经过阿富汗和伊拉克两次战争,美国得出无须依靠大型军事基地也可以打赢一场战争。

修改意见:在句末加“的结论”。

C.震后,用我们勤劳的双手,在废墟上重建社会主义美好家园。

修改意见:把“用”移至“我们”后。

D.父亲从头到脚凝视着面前的儿子,激动得热泪盈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修改意见:把“凝视”改为“注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