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现代诗《祈》,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天空生动,是因为有了飞鸟 那是一...

阅读现代诗《祈》,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天空生动,是因为有了飞鸟

那是一种移动的音符

而我只是一粒石子,不祈求完美

也请大地至少给我一点花纹

1.诗中“我作为一粒石子,不求完美,还是请大地给一点花纹。”你从中悟出作者怎样的追求?(2分)

2.仿照诗歌第一节内容再创作一节。(2分)

 

1.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但作为人决不能因此降低自己的要求。哪怕自己平凡得像一颗石子,也总希望有一点花纹,这是人对美的天性追求。 2.大地生动,是因为有了花朵那是一幅缤纷的画卷。 【解析】 1.学生通过感知诗歌文本内容,继而理解诗歌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2.仿写要求句式相同,内容设计合理即可。做到形神兼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低头与昂首》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低头与昂首

①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在谈起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在他年轻的时候,一位老前辈请他到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中见面。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砰”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顿时肿了起来,疼得他哭笑不得。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很疼吧!可这是你今天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察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

②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当成一次悟道,他牢牢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把谦虚列为他一生的生活准则。

③要取得成功,首先就要学会低头。这恰如演奏一支高昂的曲子,起首往往是低调的。低头,既是正确认识自己,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什么时候都高昂着头,实际上是抬高自己,看低别人。你瞧不起别人,人家干嘛要瞧得起你呢?因此,你再优秀,再有名,也没有人愿意与你合作。

④当然,低头并不意味着把自己不当人。低头不应该是流水,越流越低。一支曲子,越唱越低,就会唱不下去。有人把低头理解为唯唯诺诺、忍让一切,理解为逆来顺受、低声下气,这是不正确的。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公司招聘员工,门外排着长长的队伍,应聘者一个接一个进去接受考试。每进去一个,主考官不由分说,凌空劈来一记耳光。主考官问:“这是什么滋味?”捂着脸出来的人都落选了,他们是低头的人。后来有个年轻人进去,主考官同样劈来一记耳光,说:“这是什么滋味?”年轻人定了定神,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力量,给主考官同样一记耳光,说:“就是这个滋味。”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年轻人被录用了。

⑤富兰克林以低头抵达成功,年轻人却以昂首被录用,这是不是矛盾的呢?

⑥不,其实为人处世真正的法则是把自己摆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在摆放自己处的位置时,我们应该是富兰克林;而在摆放我们自己心的位置时,我们必须是那个年轻人。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首做人。

1.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2.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分)

3.结合全文内容,说说应该怎样把握“低头”的尺度和“昂首”的尺度。(2分)

4.文中说低头不是“逆来顺受、低声下气”但生活中也有人赞赏忍气吞声甘受胯下之辱的韩信,称道曲意逢迎讨好夫差的勾践,认为正是当初他们肯“低头”,才让韩信日后有机会成为三军统帅,让勾践最终有机会吞并吴国。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三峡》和《与朱元思书》,回答文后问题。(15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三峡》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与朱元思书》

1.解释下列两组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1)常有高原长啸,引凄异 (          ) (2)随乘御风,不以疾也(              )

(3)予作文以记之       (          )(4)猛浪若         (               )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B.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C.每之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D.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 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4.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3分)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          、         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          ,《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         

5.两文中分别表现作者对山水景色热爱的句子是                                和                                        。总结三峡或富春江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天高地厚华夏情。(3分)

 

查看答案

请围绕“低碳环保”这一话题,写一组句子,至少运用两种修辞。(2分)

 

查看答案

古诗赏析: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完成小题。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2分)

上阕:                       下阕:                           

2.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查看答案

捕蛇者说(节选)

柳宗元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耳。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2分)

①君将哀而之乎(     )  ②其地之出(     )

寒暑(      )         ④又安敢耶(     )

2.下列四项中,划线虚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而乡邻之生蹙/可计而待也

B.竭庐之入/真不知马也

C.悍吏来吾乡/主人处处款

D.鸡狗不得宁焉/欲言,无可进者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1)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2)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4.选文叙述蒋氏和乡邻的遭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从中找出一组对比句,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

原句:蒋氏                         乡邻                        

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