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写古诗文。(6分)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体现作者忧国忧民思想的句子是: 。
2.《黄鹤楼》诗人发出人生岁月悠悠,世事茫茫的无限感慨的诗句是: 。
3.《观书有感》形象的描述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的诗句是: 。
4.《别云间》中表达作者对破碎山河的悲痛和对清统治者愤恨的诗是 。
5.《已亥杂诗》中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的名句是:
。
6.《行路难》中表现作者对现实理想的自信乐观精神的名句是: 。
下面一段话在表意上有多处错误,,请找出四处并用规定的符号在原文上修改(4分)
我们这册语文课本的内容真是丰富多彩,五彩缤纷。既有一篇篇精彩而富有意义的课文,还有几幅与课文相应的插图。画面的映衬,文字的搭配,确实叫人看了不觉得单调。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选录了许多国内和国外的名著,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和我们的知识面。此外,这册书还安排了语文实践活动,可以从中使我们学到课外丰富的知识,增强我们的实践能力。
(1)换用号: (2)增补号: (3)删除号: (4)调位号: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笑也有一个限度,适可而止,有高血压和患有心肌梗( )塞毛病的病人,不宜大笑。笑有笑的心理学。各行各业的人,对于笑都有他们自己的看法,都有他们的心理特点。售货员对顾客一笑,这笑是有礼貌的笑,使顾客感到温暖。笑有笑的教育学。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yuè____乎!”这是孔子勉lì____他的门生们要勤奋学习。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我们在学校里,常常听到读书声,夹( )着笑声。
1.在括号内为划线字注音。(1分) 梗( ) 夹( )
2.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1分) 不亦yuè_____乎 勉lì_____
3.下列词语中划线的“适”与原文中“适可而止”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适得其反 B.无所适从 C.身体不适 D.适当
4.仿照波浪线的句式增写一句话。(2分)
请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成长的过程是快乐的,成长的经历也是痛苦的, 在成长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困难,挫折,在我们悲伤,郁闷的时候,总希望能有一缕阳光来驱散我们心中的阴霾……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在成长中学会“珍藏”呢?珍藏阳光,珍藏信念,珍藏勇气,珍藏鼓励,珍藏教训……在生活中,也有很多人珍藏珍宝,珍藏古玩,珍藏书籍,珍藏名画……他们用这种方式来储藏金钱,装潢居室,显示低位,但是这些人却不一定懂得欣赏。同学们,我们曾珍藏了什么呢?我们懂得珍藏么?
(1):以“珍藏”为题作文,记叙我们心中珍藏的宝贵经历。
(2):从某一角度谈谈你对“珍藏”的看法。
要求:(1)记叙文不得少于600字,议论文不少于500字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阅读古诗《饮酒》,完成小题。
饮 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悠然”一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
2.对《饮酒》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本诗首句交代诗人隐居之地乃是众人聚居之地。 |
|
B.“心远地自偏”写出诗人不染世俗之事的原因。 |
|
C.“欲辨已忘言”表明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
|
D.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情、境、理浑然融合。 |
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①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③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注释】①今:若,如果。②一言:指一句关系到正义与不正义的话。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或短语。(4分)
⑴故患有所不辟也( ) ⑵故不为苟得也( )
⑶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 ) ⑷予子冠履( )
2.用∕划分句子节奏,划两处。(2分) 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⑵万事莫贵于义也。
4.两文都很推崇“义”,请选出下列最符合“义”的品质的一组( )(2分)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③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④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大闹野猪林。⑤香港义工阿福在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灾区为抢救六名被困师生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
A.①②③ |
B.③④⑤ |
C.②④⑤ |
D.①②⑤ |
5.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请择用两文中的原句回答下面问题:(2分)
【甲】文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乙】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证了“万事莫贵于义”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