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成长的过程是快乐的,成长的经历也是痛苦的, 在成长中,...

请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成长的过程是快乐的,成长的经历也是痛苦的, 在成长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困难,挫折,在我们悲伤,郁闷的时候,总希望能有一缕阳光来驱散我们心中的阴霾……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在成长中学会“珍藏”呢?珍藏阳光,珍藏信念,珍藏勇气,珍藏鼓励,珍藏教训……在生活中,也有很多人珍藏珍宝,珍藏古玩,珍藏书籍,珍藏名画……他们用这种方式来储藏金钱,装潢居室,显示低位,但是这些人却不一定懂得欣赏。同学们,我们曾珍藏了什么呢?我们懂得珍藏么?

(1):以“珍藏”为题作文,记叙我们心中珍藏的宝贵经历。

(2):从某一角度谈谈你对“珍藏”的看法。

要求:(1)记叙文不得少于600字,议论文不少于500字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按中考评分标准给分 【解析】立意指导:这是一道独词类命题作文,题目给了考生广泛的写作空间。可将题目扩展为“(谁)珍藏(什么),(有何意义)”。本题目立意的高下取决于选材的高下。作文时,要紧扣“珍”、“藏”二字选材,选有典型意义的、有启示作用的、珍贵的、值得珍藏的东西来写,这样写作才有意义。题目中的“谁”可是我,又可是你,也可是他;“什么”可是一件实物,如书、画、树叶……也可是一种抽象的情感、品性、精神……无论选择哪一种主客体,都要体现“珍藏”的意义价值。选材及构思指导:1、珍藏实物:(1)珍藏相册,可写我的照片,体现我的成长,父母的付出,表达感恩的心、感激的情;可写家庭(或家乡)的照片,体现家庭(或家乡)的变化,表现物质生活的丰裕、精神生活的充实。(2)珍藏书、画、树叶等,可引出一个故事,刻画一个人物形象。(3)妈妈的珍藏:顶针、玉镯、海螺,分别寄寓中国传统女性贤妻良母的美德、玉石般的人品以及妈妈的梦想,讴歌中国女性的伟大。……2、珍藏抽象的东西:(1)珍藏励志的名言或某些人物的精神,给我的人生指明方向,教我生活,教我做人。(2)珍藏诗歌,引出我对自然、人生、生活、文化的热爱。(3)珍藏一段生活(或历史),让我清醒、明智,让我明白生活的含义,让我从中汲取经验教训。(4)珍藏感动的瞬间(如奥运会、残奥会、抗震救灾、神七上天等),领悟其中的精神。(5)珍藏某些年份(如1949、1976、1998、2008等),铭记特定的历史时刻,牢记使命,催人奋进。(6)珍藏生命的色彩。黑色---鲁迅,执著的追求;绿色---居里夫人,淡泊平静的生活;黄色---梵高,对生活充满激情;白色—南丁格尔,救死扶伤的精神;红色---甘地(巴金、特雷莎),宽容博爱的胸怀等等。其他,珍藏快乐、忧伤、幸福时光、美丽的乡野、文明的碎片、心灵的碎片、几缕心香、几缕茶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古诗《饮酒》,完成小题。

饮 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悠然”一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

2.对《饮酒》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本诗首句交代诗人隐居之地乃是众人聚居之地。

B.“心远地自偏”写出诗人不染世俗之事的原因。

C.“欲辨已忘言”表明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D.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情、境、理浑然融合。

 

查看答案

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①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③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注释】①今:若,如果。②一言:指一句关系到正义与不正义的话。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或短语。(4分)

⑴故患有所不也(  )               ⑵故不为苟得也(  )

⑶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之乎( ) ⑷子冠履(  )

2.用∕划分句子节奏,划两处。(2分) 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⑵万事莫贵于义也。

4.两文都很推崇“义”,请选出下列最符合“义”的品质的一组(    )(2分)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③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④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大闹野猪林。⑤香港义工阿福在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灾区为抢救六名被困师生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②⑤

5.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请择用两文中的原句回答下面问题:(2分)

【甲】文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乙】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证了“万事莫贵于义”的观点。

 

查看答案

读下面选文,回答小题。

给最爱的他们安全感

沈奇岚

①每个孩子都被父母指责过不懂事,那句“都是为了你好”听过千遍万遍,“知道,知道,我都知道”也答了千遍万遍。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一直在发生?

②我们的父母有个有趣的标准,听话的就是好孩子,不听话的就是坏孩子。换言之,就是停留在父母框架里的就是父母喜欢的孩子,任何突破框架的企图都是叛逆、不听话、不懂事甚至不孝顺。

③你想自己做决定,想过自己的人生。但是,在父母的框架里,你常常碰壁。他们希望你留在那个框架里面,因为他们怕你出去了会不安全。

④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父母的框架都是保护性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饭前要洗手”、“听老师的话”,等等。那是他们的人生经验,他们用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来为我们筑起保护墙。但是任何框架都可能陷入一种惯性。他们习惯了这种保护你的方式,却还没有习惯你已经长大,世界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你想要空间,不得不和这个框架发生冲突。你没办法责怪他们,他们的框架都是出于爱。你在他们的框架之内,他们才觉得你是安全的,他们才有安全感。

⑤很多年以后,你会发现,父母对我们人生的横加干涉,无非是怕我们做了糟糕的选择——他们心里没有安全感,对框架之外的世界没有信心。

⑥如果你希望父母尊重你的选择,你必须要给他们安全感——你能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可以从小事做起,甚至从妥协做起。独立从来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用脚踏实地的行为挣来的。让父母有安全感有两条路,一条是最方便的听话之路,父母要求你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条路在你长大之后会越来越难走,你会分不清楚“他们想要什么”和“你想要什么”。

⑦一条就是有些难度的独立之路,你要比他们更强大。这句话的意思不是你要通过压倒他们来达到强大,而是你要通过理解他们和保护他们变得更强大,强大到他们能够意识到你能照顾好自己了,甚至能照顾他们了。不要等他们老了,你才觉得该照顾他们了。说到这里,你会不会笑——给父母安全感?

⑧真的,试试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你们的关系,就会明白许多的冲突并不是他们不尊重你,而是他们没有安全感,他们不知道你已经长大。他们的横加干涉可能是一种过度的担心,是一种婉转但是失败的爱的表达。

⑨坦白地说,期待父母因为你而有所改变,恐怕是种奢望。所以你要更努力,试着去理解自己的父母,理解他们的怕与爱,理解他们的局限、他们的爱好、他们的愿望。

⑩其实当父母是世间最辛苦的工作,为了保护他们的孩子,哪怕自己碰得鼻青脸肿也要努力强大。他们为你提供了那么长久的爱和安全感,现在,轮到你了。长大吧!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本文所说的“父母框架”是指什么?(3分)

3.第②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4.作者认为,要给父母以安全感,必须理解他们。我们应该怎样理解父母呢?请用文中的原话回答。(3分)

5.文章说,让父母有安全感有两条路可走。你赞成走哪条路?说说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完成小题。

狠 爱

徐立新

学校离家只有500米的距离,可就是这短短的500米,对她来说,却是布满艰难的万水千山。

因为双脚有严重残疾,9岁的她,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蹦蹦跳跳地去上学,就连稳稳当当地走都不行,她的脚踝处有明显的扭曲变形,脚掌根本着不了地,因此,身体的重量几乎都压在脚的外侧,每挪一步,她都是晃晃悠悠的。

短短的一条巷子,她不知用了多长时间,才勉勉强强通过,总算大汗淋漓地挪到路口, 学校就近在咫尺,可此时,她的脸上却露出更加悲伤的表情——接下来的路,再没有任何可扒扶和借力的东西。

她坐在地上,低头呜咽,乞求路人的帮助。

这一幕看着让人揪心,终于有人过来帮忙了,把她扶了起来,打算送她到学校。可就在这时,一个面目狰狞的女人突然冲了上来,怒气冲冲地从路人的手中将她夺了下来。大声吼道:“自己走过去!”

所有的人,都被女人的突然举动给吓呆了。她在一边开始大声哭泣,并且不愿意挪步,显然,她觉得眼前的这个女人(A)

她的哭泣和不听从,引来女人更大的愤怒,开始使劲地推打她,一边打,一边怒问道:“每天都等待别人的可怜,你不觉得耻辱吗?每次都等待别人的帮助,你不觉得羞愧吗?你脚有残疾,难道心也有残疾吗?”

没有人怀疑,女人就是她的母亲。她一边哭泣着,一边慢慢朝学校爬去,可这却招来了母亲更大的不满,母亲将她狠狠地拽了起来,怒吼道:“是人就直立行走,只有动物才爬,给我堂堂正正地走过去!”

直立行走,堂堂正正地走过去,对于她,该是多难呀!但是母亲全然不顾这些,在母亲的一声声怒责下,在接连摔倒14次后,她终于“走”进了学校……

此时,站在她身后的母亲,泪如雨下。

此后,她宁可一次次地摔倒,也不愿意爬着去上学。因为母亲告诉过她,别人只能扶你一次,却不能永远扶着你……

9年前,母亲遭遇难产,她成了不幸的孩子,医生的诊断是“马蹄内翻足”,今生只能爬着走。那一刻,母亲伤心欲绝。为了帮她治病,母亲不顾一切地干活,什么累活脏活都愿意干,可女儿的病没有一丝的好转,(B)

母亲开始天天、月月、年年逼迫她坚强,甚至抛下所有的柔情,对她拳脚相加。为此,她吃尽了苦头,却学会了坚强。

在她14岁那年,奇迹发生了,她居然能直立行走了,虽然还不是那么稳当,虽然偶尔还会摔一个小跟头,但比之从前,已经有天壤之别了。她在泪水和感激中终于明白,原来,母亲一直以来对她最狠心、最无情的“训斥”,恰恰是为了帮助她对抗和纠正命运对她的不公啊!寒微的母亲,从来都是心疼她的!

1.文章开头为什么反复强调“学校离家只有500米的距离”? (3分)

2.根据上下文意补出文中(A)和(B)处人物的心理活动。(3分)

3.“此时,站在她身后的母亲,泪如雨下。”她终于走进学校了,母亲为什么泪如雨下?

4.文中对母亲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试选择一种,举例阐释。(3分) (2分)

5.你赞成文中母亲的做法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80字)(3分)

 

查看答案

综合实践:

我们热爱和平,但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阿富汗战火刚熄,利比亚又狼烟四起,以色列与巴勒斯坦,泰国与柬埔寨争论无休止,朝鲜和伊朗核问题牵涉各国神经……世界何时才能铸剑为犁,和平永驻?现在班上正在开展“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5分)

1.如果你作为“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组长,要带领全组同学开展这次活动,请你用简洁语言拟一个恰当的主题。(1分)

主题:                                           

2.针对这次活动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形式,试依照示例再举两例。(1分)                                                              

A.战争故事讲述

B.

C.

D.战争成语接龙

3.战争出英雄。你最崇拜的英雄是哪些人?他们有哪些感人事迹?请用简洁的语言举出两个例子。(1分)

例一:                          例二:                         

4.在本次活动中,班长肖海带来了一则他搜集的材料,请阅读后按要求作答。(2分)

中国雕塑家遥远创作的世界和平女神像坐落在诺曼底登陆战场遗址。世界和平女神像高10米,重16吨,用不锈钢制作。她那舞动绸带的双臂一前一后地舒展着,高举的左手上一只和平鸽展翅欲飞。在微风中展开的飘带与女神的双臂连为一体,远远望去,好似中国的“中”字、和平的“平”字,又像英文单词WORLD(世界)的第一个字母“W”和VICTORY(胜利)的第一个字母“V”。

从材料中推断“世界和平女神像”造型的意蕴是什么?(不超过2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