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
A.诗人从自然中获得灵感,受到启示,用美妙的诗行,弹奏自然的乐音,抒写心中的情志。 |
|
B.在他的耐心帮助下,使我重新树立起了努力学习的信心。 |
|
C.《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前后,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
|
D.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
|
A.老舍先生经常深入到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感受、体验他们的辛酸与快乐,所以才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流传于世。 |
|
B.登山节期间,天气晴好,来泰山旅游的中外游人络绎不绝。 |
|
C.看了小沈阳幽默搞笑的表演,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
|
D.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呜咽(yàn)毛骨悚然(sǒng)磅礴(bó)觥(gōng)筹交错 |
|
B.折本(shé)油光可鉴(jiàn)连亘(gèn)明眸善睐(lài) |
|
C.裸露(guǒ)并行不悖(bó)恣睢(suì)分外妖娆(ráo) |
|
D.拮(jié)据不屑(xùe)置辩执拗(ào)姹紫嫣红(zhà) |
作文(50分)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请以“我 ,我快乐”为题作文;
(2)以“爱的方式”为话题作文。
要求:①选择题目(1)的,请先将题目填充完整,然后作文;选择题目(2)的请另拟文题。②联系现实生活,写出真情实感。③除诗歌戏剧外,不限文体。④不少于600字。
阅读《使至塞上》一诗,完成小题。(4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请结合诗句说明本诗的题材特点。(2分)
2.本诗的颈联写得很传神,请你从意境、情感、修辞、炼字等方面任选一点进行赏析。(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语。
(1)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
(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
(3)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
|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
|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
|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
4.全文以渔人的 ① 为线索,第二、三段是全文的中心,写桃花源
② 的生活环境和 ③ 的社会风尚。在写法上,本文很有特色:一是既有浓烈的浪漫虚幻色彩,又有强烈的真实感人力量,这种写法叫 ④ ;二是写桃花源不是单刀直入,而是曲折回环。进入桃花源,先写自然风光,再写人们生活,这样文章看起来就显得 ⑤ ;三是本文语言具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