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段话中,有两处语病,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请按要求修改。(3分)
①为了活泼毕业班同学的课余生活,加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初三(3)班最近组织了元旦迎新晚会活动。②同学们踊跃参与,认真准备,各逞其能。晚会内容丰富,节目形式多样,③有歌舞,朗诵,相声,小品等。活动中,大家增进了友谊,展望了未来。晚会过后,该班同学又精神饱满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之中。
1.句①中,有词语搭配不当,可将“ ”一词改为“ ”。
2.句②中,词语“ ”使用不当,应改为“ ”。
3.句③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应将“ ”改为“ ”。
依据画线句,在下面横线处续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话语意连贯,句式整齐。(4分)
美无处不在:聆听大海,浩瀚涛声会激荡你的胸怀; , ;当你嗅到初春的第一缕泥土的气息,青春的花朵便绽放在你生命的枝头; ,
;……只要你有一颗充满诗意的心,大自然就会成为绝美的图景。
先进的铁路科技
①没有飞溅的石子,没有“咣当咣当”的噪音,车头能卷起12级大风,行车全部精密数控,车厢内温度可调、晃动趋零,设施服务堪比飞机公务舱……今年4月1日,石太客运专线正式运营,使行车时间缩短了约5个半小时。这么快捷舒适,为它插上“隐性翅膀”的,正是先进的铁路科技。
②钻山搭桥,既缩短距离,又保证了路面的高平顺性。“噗”的一声轻响,车窗外光线迅速暗淡,却没有以往火车进入山洞时巨大的呼啸声,8分钟后,崇山峻岭重现窗外。
③传统铁路盘山绕行,曲线多、坡度大,行驶距离长,很难提速。随着技术与施工水平的提高,我们可以穿山越岭,选择最优化的直线。太行山隧道全长约27.8公里。凿如此长的隧道安全吗?隧道施工“欺硬怕软”,太行山到处是断裂带,软弱围岩约占45%,易产生塌方。施工中遇到的膏溶角砾岩地层。这种岩石平时坚硬,但遇水后迅速软化,极易崩解,如果处理不好,再遇上高速列车的冲击,极易造成隧道坍塌或大变形。为了吞下“软钉子”,施工单位创新了施工法。初喷混凝土加固后,再用型钢支撑,打锚杆,铺钢筋网,再喷射混凝土至设计厚度。这就像给隧道穿上两层钢盔铁甲。
④无缝钢轨与石板铁路。精度堪比头发丝,300多公里看不到一个钢轨接头。每隔50米就有一个接头,中间留有伸缩缝。使“咣当”声不绝于耳,这一直是火车运行的标准音。这是因为普通铁路的钢轨,在客运专线的轨道上,“咣当”声消失了。
⑤我国所有客运专线均采用500米的无缝钢轨焊接,用手触摸焊接点,平顺光滑如镜面,几乎摸不出焊点。同时还建立了三级高精度智能控制点,对钢轨的任何微小变化都能明察秋毫,一旦钢轨有微小变形,立即示警。
⑥作为我国铁路客运专线的示范性工程,京津城际轨道之间距离的误差均控制在0.5毫米左右,承轨槽平面精度误差不超过0.1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粗细。拥有高精度的不仅是铁轨。由于速度高,客运专线对路基、桥梁和整个线路完工后的沉隆控制也非常严格:路基年沉降不得大于1.5厘米,桥梁不得大于2厘米,一旦超过这个指标,就意味着整个工程面临失败。我国地质复杂,一旦遭遇软土,自主研发的CFG桩技术就成为保障路基“零”沉降的金钥匙。时速300公里及以上的铁路客专线上,将全部运用国际上最先进的无砟轨道施工技术。轨道下没有一颗石子、一块枕木,而是白净平坦的水泥轨道板。每一块水泥板表面平整度误差低于0.2毫米,且均按自己的编号“对号入座”以保证轨道平顺度。正是这一系列高精密度的系统集成,创造了不断提升的列车速度。
⑦还有关键一点是给列车“减肥”“补脑”。高速动车组自动应对灾害。如果遇到自然灾害,以及超速、火灾等突发事件,高速动车组能立即启动自我保护,高速动车组不仅跑得更快,而且更安全。为了跑得更快,动车组还要进行“减肥”。据介绍,时速250公里动车组采用了流线型、轻量化设计,铝合金车体,每节车厢约重8.5吨;时速300公里动车组每节车厢约重7吨,相当于四五辆轿车的重量,比起目前碳钢材料火车的重量减轻了50%多,时速最高时车头掀起的大风超过了13级台风的风速;而时速350公里动车组,车体最薄处只有1.5毫米。为了提高舒适度,动车组又配备了“聪明的大脑”。据南车四方技术中心副主任马云双介绍,由于配备了高速转向架、液压减震器等设备,所有客专上运行的动车组都能主动调节车辆平衡,过大弯或线路颠簸时,乘客几乎不会感觉到晃动和眩晕;配备的车载技术诊断系统,可以高效率地完成对各种功能设备故障的检测、预报和排除;航空式餐饮设施、残疾人卫生间、轮椅存放区、婴儿护理桌等设施又让人觉得很贴心。
⑧石太客专、合武客专是第一批在地形起伏剧烈、地质条件复杂的中部地区建成的高速铁路,这将为中西部建设高速铁路提供宝贵经验。目前,我国已经开通运营的客运专线包括石太、合武、合宁、胶济客专,以及京津城际铁路,总里程不足1114公里,而到2012年,将有1.3万公里客运专线建成投入运营。“中国高速铁路网逐步交付使用的序幕刚刚拉开,老百姓会越来越享受到高速铁路带来的便利。”
1.第一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2.文中加点的“欺硬怕软” “补脑”分别具有什么含义? (4分)
3.本文围绕“先进的铁路科技”这个话题,具体说明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请分点回答。(3分)
4.指出下列说法的错误,并简述理由。(4分)
①文中举太行山隧道的例子,主要说明隧道之长,施工困难之大。
②文中第六段列举的精确数据表明我国基础建设的施工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生命赋
我常常在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到种种生命的奇观。
挺拔的巨树,葱茂的森林,绿色的草原,成熟的庄稼,盛开的鲜花,望着它们,或徜徉其中,那种洋溢着的博大生命力,常常催发我爆发出一种激情,在我周身漫布,升腾,飞越。
但是,有一些更细微更不显眼的现象,往往特别作用于我的心尖和神经末梢,引起我的一种轻微然而却是异常深刻的震颤。
早春,当冰尚未完全消融,万物尚未苏醒的时候,柳树的枝条还是铁灰色,可如小米粒般的新芽已经顶着严寒冒出来,它就是报春的最早的使者。万木峥嵘的自然之春就是从它开始的。
当枣芽发出不久,在播种过的棉花地里,可以看见棉芽冲破柔韧而疲软的壳子,一个个钻出地面,遍地都写着两个字:突破。
麦收过后,在麦茬地里新播种上的大豆,几天工夫,从薄薄的透明的外衣中露出茁壮的一点胚芽,探头顶破地表,满地像是用五线谱写成的生命第一乐章。它预示着,也开始演奏着一部生命交响乐:活泼泼的胖乎乎的豆苗,无边际的宜人眼目的豆绿色波浪,成熟的金黄色的小山。
我害怕见花蕾。特别是那种已露出一点亮色,将要绽开的花蕾。我一见到它,就如醉如痴,它能一下子把我原来的思路打乱,斩断,重新引诱我不顾一切地去做生命瑰丽峰巅的想像:经过长久地默默不响地经营、吮吸、积累,所蓄积的全部精华、神采、光辉,就要在一刹那展现,这是怎样激动人心的时刻!恰如刚刚构思好一篇十分得意的文章,将要展纸挥笔的当口,也恰如对初恋情人迷恋时的慌乱,我有时有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面对花蕾,我的思路空前地奇特、活跃。有一次我竟然呼啦一下忆起了几年前的一场玩笑话。那是我和朋友在街头漫步,一群迎面而来的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叽叽喳喳乱钻乱闹,我们被挤得无路可走。可我的那位朋友说,别急别气,说不定未来共和国的总理、部长、文坛巨星、科学泰斗就在这里。
真的,我不是为了写这篇文章而寻找比喻象征,我常常在花蕾前想起这位朋友有点幽默的预言。
我还有一个执拗的习惯:好在贫瘠的荒凉的山间沙漠流连。岩间石缝中生长的斑痕累累千扭百弯的怪柏奇松,荒漠中的一株或一丛“沙打旺”或骆驼草,石板上的一片黄绿浅灰的苔藓,我都向它们注目。这些景象剥落了我热烈的情感,凸现出严峻的理性,我不是可怜它们,我是敬仰它们!
这是怎样坚忍不拔的生命追求!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它们全都生长得很顽强,很自信,很精神!外在的温度、湿度、肥沃度等等条件,对它们都不重要;它们几乎全靠自己内在的生命力。如果条件再恶劣一点,别的葱茂的一切可能化为死亡的尘埃,而它们仍可能依然故我,生机盎然;如果条件好一点,那它们该是一副怎样的葱茂!
还有比生命现象更瑰丽更丰富的吗?
生命,就是开始,就是突破,就是希望,就是创造,就是追求。
有幸获得一次生命,那就让生命像那么回事地展示一下吧。
(选自《生存的诗意》,河南文艺出版社)
1.文章写了“哪些更细微更不显眼的现象”?这些现象为何会引起我深刻的“震颤”?(5分)
2.作者为什么把花蕾与幼儿园的小朋友联系起来?(4分)
3.作者说:“我不是可怜它们,我是敬仰它们。”“我”敬仰它们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述。(3分)
4.作者最后说:“有幸获得一次生命,那就让生命像那么回事地展示一下吧。”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仿照下面的例句,以“春之色”或“夏之色”为句首,另写一组句子。(3分)
例句:冬之色为寒的白,如瑞雪,如冰块,蕴含了万物的苏醒。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3分)
创造性思维对思维者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创造性思维与思维者的天赋有一定的联系。在某种意义上,创造性思维的天赋就是一种高度的敏感性、感受力和洞察力,他就像卓越的探矿者,善于发现并开掘深深地掩埋在地下的矿藏。再者,思维者对他所思维的对象应有浓厚的兴趣,一个研究者对他们研究的对象缺乏兴趣,他要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是不可能的。当然,不管一个人有多么高的天分,也不管他对自己思维的对象怀着多么强烈的兴趣,要是他是浮躁的、缺乏意志力的,他不能把自己的注意力长久地、锲而不舍地集中在自己的思维对象上,要做出创造性思维是很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