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语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
A.下面请你说一说《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
B.全国低碳经济媒体联盟发出:“除夕烟花放一支,大年初一不吸烟”的行动口号。 |
|
C.作为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水浒》蕴含着丰富的艺术营养。 |
|
D.“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
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2分)
|
A.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
|
B.能否根治网吧“顽疾”,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
|
C.通过这次“个性作文”大赛,使他对写作的信心增强了。 |
|
D.有专家指出,运动过少是导致部分青少年肥胖的主要原因。 |
结合语境,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处填写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近年来,市政府以 的决心,强制淘汰了一批污染严重的企业,从根本上提高了这座工业城市的环境质量。
②由于铁路部门售票机制存在着弊端,每年的春运都会出现“一票难求”的问题,正所谓 。只有在提高铁路运力的同时,建立科学的售票机制,才有可能彻底地解决购票难的问题。
|
A.①句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②句填“滴水穿石” |
|
B.①句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②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
C.①句填“破釜沉舟”②句填“滴水穿石” |
|
D.①句填“破釜沉舟”②句填“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3分)
给三月的集子取了一个名称,叫“春风吹起的日子”。 字体活泼娟秀,色泽嫩绿淡雅,好像春天的绿色在春风的吹拂下 pián _______跹起舞,令人感到春天的节律和生机。右上方的配图是一抹翠绿越过浅浅的窗棂悄悄地伸进身子,让人pēng _______然心动,仿佛有一个xiān______细的声音在呐喊:春天已经来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山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进云深处亦沾衣。
1.首句中“弄”字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祸从天降,谁为真凶
陈祺
①2010年8月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甘肃省舟曲县,昔日秀美的山中小城顿时满目疮痍,许多同胞不幸罹难。罪魁祸首,就是泥石流。那么,泥石流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
②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相对于普通洪水,泥石流含有大量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最高体积含量可达80%,因而具有更大的破坏力。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
③舟曲县城所在的白龙江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山谷地势高差达1000-2000米,而且舟曲正好处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带,这给泥石流汇集和流动形成了天然的地理条件。舟曲位于龙门山地震活动带北缘,又临近天水地震活动带。由于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舟曲附近的地质构造岩性松软、破碎,风化程度严重,堆积物很多。此外,灾害发生之前持续的干旱造成附近山体干缩,加大了岩石间、山体间的缝隙,使原本已十分松散的岩体、山体互相之间更加没有黏性。
④这些地质条件给舟曲埋下了安全隐患,但如果没有力量去推动这些松散物质的话,泥石流依然不会发生。暴雨就是推动泥石流的“手”。
⑤处于黄土高坡上的舟曲县原本是一个干旱的地区,多年的平均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有历史记载的暴雨近百年来只发生过两次,分别是1973年7月12日的57.2毫米暴雨和1994年8月8日的63.3毫米暴雨。舟曲泥石流暴发当晚,该地区在短短40分钟内突降97毫米的大暴雨。大量的水浸透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形成了泥石流。作为生命之源的水成了这场灾难的导火索和帮凶。
⑥如果说强降雨是“导火索”的话,山体风化、水土流失则是“火药”,而人类活动担当了“催化剂”的角色。
⑦20世纪50年代,舟曲县森林覆盖面大,生态环境平衡,有“陇上江南”之称。然而之后的半个多世纪,舟曲的森林覆盖率从67%锐减到20%。森林的过度砍伐导致舟曲土地裸露,山体风化,一旦遇到狂风暴雨,泥石流就容易形成并沿着山谷倾泻而下。另外,近10年来,舟曲县获批的大小水电站有55座。修建水电站要炸山辟地,会令岩体变得松动,植被遭到破坏,制造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更有甚者,舟曲矿产资源丰富,开矿遗留的废弃土石处理不当,使松散碎屑物质量大增。这样,在自然状态下需数十、数百乃至上千年才能聚集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量,现在几年内便达到了。桶里装满了“火药”,自然一点就炸。
⑧由此可见,舟曲泥石流的形成不完全是因为天灾,人为因素也促进了泥石流的发生发展,扩大了它的规模,加重了危害程度。在经济发展中应该重视环保,只有真正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选自《中学科技》,有改动)
1.请简要概括舟曲泥石流形成的原因。(3分)
2.第②段“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一句中,加点的“往往”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3.请你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⑦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3分)
4.为了避免悲剧重演,结合你所掌握的知识对泥石流易发生山区的居民提出几条预防泥石流的建议。(至少写出两条)(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