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不必等到盛春再开花 ①你知道北方的苹果运往南方,在果树上什么时候采摘吗?你知道既...

不必等到盛春再开花

①你知道北方的苹果运往南方,在果树上什么时候采摘吗?你知道既要消灭细菌又要保持香味,葡萄酒要加温到多少度吗?

②那年我到山东烟台一处苹果园,看到果农将没成熟的青苹果摘下来。我好奇地问,苹果还很生涩,怎么就摘了?果农说。熟透的苹果不可远途运输,没到南方就会腐烂,生涩的苹果可以在路上成熟啊。

③葡萄酒酿成后很容易变酸,因为有细菌在捣鬼。如何消灭细菌呢?

④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经过多次试验,终于成功了。他给葡萄酒加温到100摄氏度。细菌是消灭了,但葡萄酒的香味却没有了。后来,他加温到55摄氏度,酒味非常醇厚。巴斯德得出结论:许多事物不需要全部沸腾。

⑤比尔·盖茨跟他的同学说,我们辍学吧,一起去研究计算机。他的同学十分惊讶:你疯了吗?哈佛大学的文凭你不要了?最后呢,修成学业的同学给人打工,老板就是提前创业的比尔·盖茨。

⑥如果迎春花等到阳光明媚时才开放,就会误了占尽春天的天时;如果创业要等到万事俱备才动身,就会误了站住制高点的先机;你得到了老成的经验,很有可能耽误了青春的激情;你积累了丰厚的财富,很有可能就耽误了快乐的天伦。

⑦不必等到风平浪静,我们可以乘风破浪去赶海。不必等到阳光明媚,春寒料峭就播种。不必等到万事俱备,我们恰逢东风即出征。不必等到老态龙钟,我们可以一腔热血搏人生。

⑧如果知识尚未完全储备,你不要心虚,激情是一把刀,虽然未经磨砺,但它本身就有锋芒;如果经验尚未获取,你不必气馁,青春就是一把刀,虽然鲁莽粗糙,但它本身就富有力量;如果心智尚未成熟。你不必自卑,机遇就是一把刀,虽然促狭隐秘。但它本身就富有热情。

⑨苹果可以在路上成熟,所以我们可以趁早打包出发;葡萄酒不必等到沸腾,所以我们可以提前新鲜出炉;迎春花不必等到盛春再开放,所以我们可以趁着年轻早日扬帆起航,

(选自《青年文摘》2009.1)

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3分)

2.联系全文,说说①至④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4分)

3.第⑤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并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4分)

4.本文强调“不必等到盛春再开花”。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或观点。(4分)

 

1.干事业不必等到万事俱备再付诸行动,应趁着年轻,抓住时机,提早动手,可边干边学(“我们可以趁着年轻早日扬帆起航”给2分) 2.运用设问(1分),说明了苹果在生涩时运往南方,葡萄酒加温到55摄氏度来达到既消灭细菌又要保持香味的效果(意对即可,1分),引出论题,引起读者注意,激起读者兴趣(1分),与结尾呼应(1分)(答出3点给满分)。 3.运用了举例论证(1分),充分有力地证明了干事业不必等到万事俱备再付诸行动,应趁着年轻,抓住时机,提早动手,可边干边学( 3分,“充分有力地证明了我们可以趁着年轻早日扬帆起航”也可)。 4.(4分)示例一:我同意作者的观点(1分);因为现实生活中竞争激烈,有些事情应像作者说的那样,及早动手,抓住机会,敢于行动,大胆超越,这样会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3分,意对即可)。示例二:我不同意作者的观点(1分);我认为做事应该按部就班,等待时机成熟再行动,这样成功的把握会更大,如我们要学好英语就要先学会26个英文字母和音标、语法。(3分,意对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分析议论文中心论点的能力。分析文章的中心论点一般从标题、开头、结尾来考虑,有时还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 2.本题考查议论文开头的作用。议论文开头的作用一般有:(1)引出文章的话题。(2)作为论据证明论点。(3)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以及论证方法的表达效果。解答此题的一般方法为:论证方法+表达效果。 4.本题是一道开放题。根据文章的内容以及生活实践来谈看法或观点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栽下永不枯萎的树

尤今

①书对我而言,犹如空气。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我,时时刻刻都需要它。

②自童年开始,我便明白,肚子饿了,找食物吃;眼睛饿了,找书看。我的双眸,时时都处在饥饿的状态中,只要一书在手,我便如蚁附膻,既有“蚕吞桑叶”的快乐,亦有“蜂儿采蜜”的满足。

③略识之无,我便发现,屋子里的每一寸空隙,都漂浮着一缕一缕的书香。视线所及之处,有书;视线不及之处,亦有书。高高低低地叠着、密密麻麻地堆着;疏疏地散放着、齐齐地排列着。书和屋子,你依我依地化成了一个圆满的整体。在那如饥似渴地从书籍汲取营养的童稚时代,我们的物质生活是捉襟见肘的。书却为我营造了一个金光灿烂的世界。

④父亲总是买书,不是一册册地买、而是一摞摞地买,当他把书提进门时,忙家务的母亲总是很快地把湿漉漉的手抹干了,把那一摞书当成瑰宝一样,小心翼翼地捧过来,欢天喜地地拆看。

⑤万籁俱寂时,母亲在荧荧灯火下执卷而读的样子,真是美丽。微鬈的睫毛静静地在眸子下方印着扇形的影子,脸上浮着一抹蜻蜓点水式的、若有若无的笑意。

⑥她低头看书。我仰头看她。她快乐地沉浸在文字那个神秘莫测的世界里,而我,向往那个世界。于是,跌跌撞撞地闯了进去。最初,一知半解,等一进入情况,便痴痴地迷上了,书,自此成了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⑦成家之后,整间屋子氤氤氲氲都是书香。我站着读、坐着读,躺着也读。我读书的时候,孩子也人手一册地读。一家大小静静地、齐齐地读书的那种感觉,美好到了极致,幸福到了极点。

⑧站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突然想起青少年时代的一件往事。那时,零用钱有限,想买书,只能将钱一点一滴地储存起来,存够了,才得以一偿夙愿,那一回,看中了赛珍珠的译著《大地》,翻来覆去地看,爱不释手,可是,没有钱买。一连两三周,上书局时,总先去看看那部小说还在不在,如果还在,便抽出来,用手轻轻摩挲一番,才恋恋不舍地放回去。后来,学校考试,忙着温习功课,没上书店。考完试后,钱也储够了,便风风火火地赶往书店。可是,那部朝思暮想的书没了。我觉得心里有一种说不清的疼痛,在书架旁晃来晃去,像个无主孤魂。

⑨阅读,是一种多功能的活动,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浸润活动。许多散文和小说,都不着痕迹地蕴藏着隽永可贵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它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地流入读者的内心深处,那种影响力,是巨大而深远的。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过:“要成为出色的漫画家,非得喜欢读书不可。画只是技巧,出色的漫画,出自无穷的想象。不读书,就表示没有好奇心,怎么可能画出精彩的漫画?”

⑩实际上,阅读所能带来的脑力冲击,大得超乎想象。它足以将水面上的一个小涟漪化为滔天巨浪,从而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⑾阅读带来的大快乐,是任何其他的活动都难以相比的。当它让你哭时,那种感动,能够进入心坎很深的地方;当它让你笑时,那种快乐,像是融化在心上的一块糖。它时而像铁锹,在你心叶上挖出一个个痛楚的窟窿;时而像辣椒,辣得你汗如雨下却又拍案叫绝。有时,它像雷像电,狠狠地劈下来,将迷糊混沌的你震醒;有时,它又像云像雾,让你腾云驾雾、浑然忘却世间的一切烦恼。

⑿我觉得自己最大的“成就”是:以书为种子,在孩子的心田里种下了一株快乐的树。这树,永不枯萎。

1.“我”认为读书有哪些益处?(用原文回答)(3分)

2.分析下列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感情。(4分)

⑴微鬈的睫毛静静地在眸子下方印着扇形的影子,脸上浮着一抹蜻蜓点水式的、若有若无的笑意。

⑵我觉得心里有一种说不清的疼痛,在书架旁晃来晃去,像个无主孤魂。

3.请说说作者为什么要以 “栽下永不枯萎的树”为题?(4分)

4.结合文章说说“我”是如何喜爱上“书”的?并具体说说对你的阅读习惯影响最深的人。(5分)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6分)

《天台日报》报社将组织台州晚报小记者开展“我爱天台”活动,走访天台的名胜古迹,了解天台的民风民俗。请你作为小记者参加这次活动,完成以下任务。

1.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语。(20字以内)(2分)

2.请你为这次活动推荐一个天台的民间传说或推荐一种天台的民俗文化,并说明推荐理由。(2分)

3.《天台日报》报社将这次考察走访到的天台名胜古迹材料整理成一本书出版,推介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天台,热爱天台,请你给这本书取个名字。(2分)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填空(6分)

1.“我既不向上帝祈祷,也没有要父亲为我祝福,甚至都不考虑当时的情况和将来的后果,就登上了一艘开往伦敦的船。时间是一六五一年九月一日。谁知道这是一个恶时辰啊!我相信,没有一个外出冒险的年轻人会像我这样一出门就倒霉,一倒霉就这么久久难以摆脱。”

这段话所描写人物是             ,出自______(作家),请写出一件与他有关的事情__________________(3分)

2.“吕布大怒,催马上前,__________________(人名)并不胆怯,直迎而上。__________________(兵器名称)与方天画戟战在一处,一时间寒光四射,劲风扑面,飞沙走石,看得众人个个目瞪口呆。城关上军士们早就憋了一肚子气,见状纷纷叫好,一时间战鼓大作,惊天动地。”

请写出空格处的人名和兵器名,并概括这个故事情节__________________(3分)

 

查看答案

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3分)

①人生犹如一江东去的春水,无法回头再来,然而做每件事都要细心谨慎。②有时不小心一个不留神的错误,就会让我们终身遗憾。③所以同学们,能否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是你稳健地走完自己人生旅程的关键。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2.荡胸生曾云,                  。  (杜甫《望岳》)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拾此充饥肠。(白居易《观刈麦》)

4.       ,塞上燕脂凝夜紫。  (李贺《雁门太守行》)

5.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表达了诗人和征人们思念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的矛盾心理的诗句是                                  

6.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借写景来抒发隐逸之情的诗句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