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刀尖划过是最钝的伤(18分) 安宁 ⑴走廊里的声控灯很早以前就坏了。每次走到门口...

刀尖划过是最钝的伤(18分)

安宁

⑴走廊里的声控灯很早以前就坏了。每次走到门口,同租三室一厅的几个人,都会习惯性地叹口气,在黑暗中摸索着将门打开,又重重地关上,似乎想要以此发泄对那晦暗的廊灯的忿恨。楼下的小卖部里,摆设了各种各样的灯泡,而且价格低廉到不过是坐一站公交的价格,但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却谁都没有想起在买泡面的时候,顺手捎带一个灯泡上来。而那盏灯,也就这样沉默着,一日日听我们的跺脚声,砰砰砰地响了又响。

⑵父亲过来看我,走到门口,看见我费力地用手机里微弱的光线照明,立刻放下手里的东西,说声稍等,便下了楼。不过是几分钟的工夫,他便拿了一个灯泡上来,一声不响地安好。然后,他轻轻一击掌,昔日黯淡无光的走廊,便瞬间有了温暖通透的光亮。我站在门口,看父亲脸上淡然的微笑,便说,你可真是光明使者呢,你一来,这灯就好了。

⑶父亲却扭过身来,正对着我,说,不过是一块五毛钱的灯泡,顺手就捎过来了,何必每次总是叹世风日下,却始终自己不去动手呢?

⑷我笑说,可不是人人都像您这样乐于助人。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况且,这还是租来的房子,而这走廊也属于公共的区域,不只我们这一层,楼上的人也都要从此经过呢。

⑸A父亲没吱声,只拿起身边的扫帚,边一层层地扫着楼梯上丢掉的烟头、纸屑、菜叶,边哼起他惯唱的京剧。有人从他身边经过,他便停下打扫,将身子朝楼梯一侧,又朝来人笑着点一点头,表示让对方先行。B而路人总是诧异地看父亲一眼,又微微地停一下,这才在父亲的笑意里,慌乱地点一下头,匆匆离去。那脚步的失措,看上去有些逃的意思,似乎,他遇到的是一个神经稍稍有点错乱的老人。

⑹我在晚饭的时候,便抱怨他,说何必对陌生人这样殷勤,他们说不定在心里觉得你有毛病呢。父亲喝一口酒,道:我管不着别人心里怎么想,只要我自己开心就可以啊,况且,我就不相信你给别人微笑,他还能泼你一盆冷水不成?所谓寻开心,就是这样,你不去自己主动找,它怎会自登家门?

⑺几日后,翻起账本,突然想起一个借钱的熟人,彼时他信誓旦旦,说三个月后肯定一分不少地全都打到我的账户里来,可是却已经过去两三个月了,他不仅没有打钱,连一个解释的电话都没有。气愤之下,我操起电话便要质问熟人。父亲得知后却是将我拦住,说:钱既然已经借出去了,就不必再催了。我不解,说:难道就让这笔钱白白地给他了不成?这样不守信用的人,何必跟他客气,他不仁在先,我又为何再做君子?

⑻父亲一声不响地拿过我的账本,将我记下的还款日期一栏。“啪”一下勾掉,这才说:何时你将心里那个还款的日期,也一并改成无期限的时候,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气愤了。假如人家忙得忘记了,你过去一通责问,那岂不是彼此坏了感情,一笔钱丢掉不要紧,连带地把一个朋友也给弄丢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⑼我依然心里憋闷,说:我觉得这个人根本就是故意的,我刚刚听说他借过别人的钱,每次别人一催,他就推说下个月还,结果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丝毫归还的迹象。

⑽父亲依然不紧不慢地喝了一口茶,道:如果他真是一个常占便宜的人,那你这钱,丢了也没有关系,能够用钱测出一个人的深浅,并在以后的路上,尽可能地远离这样的人,不是更好吗?况且,如果他不打算还你,你再怎样地催促,也是得不到这笔钱的,不如心中先自放下,这样轻松的是你,而他,则会在你的安静里,心里有小小的失落与不安。

⑾隔着十几年的光阴看过去,我第一次发觉,硕士毕业的我,从书本中得到的那些东西,在没有读过几本书的父亲面前,竟是如此地苍白且无力。人生中一切矛盾的化解,并不是拿尖锐的刀子划过,而是那最朴素最温暖的轻轻一放。

1.略读全文,可以发现文中的“我”在父亲的感化有所领悟,请参照示例概括父亲做的另外两件事。(4分)

修声控灯     (1)                     (2)                       

2.品读文中划线A句,请作赏析。(3分)

                                                                              

3.细读文中划线B句,试着描述路人此时的心理活动(不超过50字)。(3分)

                                                                              

4.赏读第九段,有人说本段的意义不大,可删去。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4)

                                                                              

5.联系全文,说说标题“刀尖划过是最钝的伤”的含义。(4分)

                                                                              

 

1.打扫楼道;勾掉还款日期(或劝阻追债)(4分,每个2分,大意一致即可) 2.可抓住“只”、“哼”等动词或“烟头、纸屑、菜叶”来体会父亲在义务打扫楼道的时候一丝不苟,自得其乐,感受父亲的善良真诚与宽容大度。(3分,能抓住前两个层面作答即得满分。) 3.略 4.不可以,本段表现了我在父亲的劝导后对朋友借钱不还的做法仍然无法释怀的心情,为下文父亲进一步的劝解做了铺垫;同时我的耿耿于怀与父亲的宽容大度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父亲的高大形象。(4分,写出一个作用得2分,其他酌情扣分。) 5.面对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矛盾,面对当今尔虞我诈的社会,面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淡漠,冷漠尖刻的抱怨、自私狭隘的自我保护都不是最好的方式,唯有真诚善良、宽容理解才能唤醒彼此的心灵,才能收获更多的快乐,收获更多的幸福。人生中一切矛盾的化解,并不是拿尖锐的刀子划过,而是那最朴素最温暖的轻轻一放(4分,从正反两面来阐述,基本符合即可得满分,否则酌情扣分,只写下文章末句得1分)。 【解析】 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的5、8两小节来概括父亲做的另外两件事即可。 2.本题考查赏析文章精妙语句的能力。赏析句子的一般方法为:方法+效果+情感,在分析效果和情感时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句才行。 3.本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的能力。用第一人称并围绕惊讶困惑、惭愧自责两种心情来描述即可得满分。 4.本题考查文章中语段的作用。一般从结构上、内容上来分析作用即可。 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标题内涵的能力。理解文章标题的内涵,一般从表层、深层上来理解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语文综合性学习(8分)

雨以其丰富多彩的形态声貌,在华夏民族的精神世界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并逐渐形成了极富民族特色的雨文化。下面是“雨的诉说”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按照提示完成各题。

1.【倾听雨的心曲】

中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描写“雨”的诗句浸润了文人墨客多情的心。请从下面两句诗中任选一句,结合全诗说说你从中听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声。(2分)

A、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我选_ ______ 句 ,听出的心声是_     ____    __。

2.【辨析雨的成语】

人们在对自然界风雨的观察中,获得了许多哲理性的启迪,并将之固定成了成语。请选出下列各句中含有“雨”字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   )(3分)

A.对各种自然灾害不能麻痹大意,必须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B.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C.“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是我——一个人民教师不变的追求。

D.面对低迷的市场,稍有一点风吹草动,就会传言四起,满城风雨,给企业造成较大的打击,追究起来,其实也是市场竞争激烈的结果。

3.【链接雨的故事】

《水浒传》被称为“及时雨”的人物是谁?请写出他的姓名,并写出一个与他有关的故事情节。(3分)

姓名:   _      , 故事情节:                 _                       

 

查看答案

古诗词名句默写。(8分)

1.                  ,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

2.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  ___________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

4.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孟子二章》)

6.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边塞的悲凉,而王维《使至塞上》中以“            ,长河落日圆”突出了边塞的壮美。

7.古代许多杰出人物都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章:辛弃疾的“马作的卢飞快,             

     ”使人感受到了战斗的激烈,苏轼的“                 ,西北望,射天狼”激励着人们立志报效国家。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11分)

郢①书燕说

郢人有遗相国书者,夜,火不明,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此。

①郢(yǐng):楚国的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4分)

(1)(    )(2)(     ) (3)(  )(4)(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划线词的含义。(3分)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3.郢人谓持烛者“举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4.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   )(2分)

A.指出郢人做事粗枝大叶,贻笑大方。

B.肯定燕王善于采纳谏言,治理国家。

C.表明治国的根本在于举贤而任之。

D.批评今世学者牵强附会,曲解原意。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13分)

《论语》十则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6.于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7.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8.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9.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10.(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1)与朋友交而不乎     信:___________

(2)不为乐之至于斯也   图:___________

(3)富与贵是人所欲也   之:___________

(4)先行其言后从之     而: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文中有很多语句都己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两个。( 2分)

4.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请从后面六则中任选一则,联系生活谈谈对你的启示。(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题目。(4分)

江楼感旧

(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

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

风景依稀似去年。

1.一、三行诗句中哪两个词相照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第二行诗句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