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温暖的记忆(13分) 于兆文 ⑴雪是从年三十晚上开始下的。我和妻乘坐的大巴车一路...

温暖的记忆(13分)

于兆文

⑴雪是从年三十晚上开始下的。我和妻乘坐的大巴车一路慢行,回乡者一个个都在各自的城市站点下车了,等到了我们所在的县城的车站时,车上就剩我们俩了。

⑵那时已经是凌晨时分,劳碌了一年的人们此时早已进入梦乡,偶尔,未眠者燃放的焰火一遍遍腾空而起.灿烂的焰火与漫天的飞雪映照在一起,引发人无限的遐思。

⑶我们下车时,偌大的车站已是空无一人。正想走着回去,只见车站广场的边上,A有一个人披着雨衣,顶着大雪,俯着身子,吃力地推着一辆三轮车向我们走来

⑷蹬三轮车的怎么这么晚了还没回家?

⑸诧异间,那人已到眼前,把雨衣的帽子搬了下来。我这才看清楚,那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女人,岁月的风霜在她的脸上已刻下明显的痕迹。她对我们憨憨地笑了起来:“走,我送你们回去,刚想回家,你们可是我最后一批客人啦。”

⑹一路上我们攀谈起来。她说她是晚上8点多出来的,已经在风雪中忙活了近5个小时。

⑺“都已经是大年初一了,怎么不在家团圆?家人呢?”

⑻“儿子和他爸在北京打工,他们没买上火车票,说是初二到家,迟就迟两天吧,没事!”那女人还是憨憨地笑着。

⑼“还有一个闺女,在南京上大学,今年大三了,寒假在那儿做家教,人家小孩不让走,硬是把她留下来过年。她打电话说要回来照顾我,我没让,我身体好着呢。我婆婆八十多了,平日里我一边蹬三轮,一边在家服侍她,今天一天我就挣了将近两百块!

⑽“晚上吃完晚饭,本想歇歇,我一看雪下大了,车站连夜回来的人又多,出租车、三轮车都很少,人家肯定急着回家,哪个家里不盼啊。反正他爸他们也没回来,干脆就到车站搭客了,和人说说话,拉拉家常,心里挺敞亮的。”

⑾B那女人一口气跟我俩讲了许多,脸上依然堆着笑,言语间满是开朗豁达。下车的时候,她只收了我们两块钱,我们要多给,她坚决不要,说她好腿好脚,挣钱的机会多着呢,大过年的,不能多收人钱。临走前,还送给我俩一大堆祝福的话。几天后的一个傍晚,我们夫妻俩从小区门口坐上了一辆三轮车,去参加一个宴会。巧的是,半路上又碰到了年三十夜里拉我们回家的那个女人。她正骑着三轮车拉着客人从旁经过,瞧见我们立即热情地打招呼。

⑿“你们认识啊?”三轮车车主很是好奇。于是,我们就把大年初一凌晨发生的事讲了一遍。

⒀“唉,这个人命苦呢!”

⒁三轮车车主的话令我们大吃一惊,细问之下,我们才知道那个女人的不幸家事。

⒂原来,八年前大年三十晚上,也是一个大雪天,她的丈夫和儿子在北京打工返乡途中遭遇车祸,双双罹难。儿媳后来带着孙子和人跑了,至今下落不明。后来她一个人靠蹬三轮养家,一边侍奉老婆婆,一边还要供女儿上学。为了女儿不受罪,为了婆婆不伤心,她一直未嫁人。女儿很争气,最终考上了大学,还年年获得奖学金,平时还兼做家教贴补家用。

⒃“她人缘好,心地特善良,搭客从不多收,我们这圈子里的人都知道她不容易,都让着她,尽量让她多挣几个。

⒄“想起来就为她难过,你知道她为什么每年三十都要到车站去搭客,一搭就到深更半夜吗?大伙儿说她每到这个时候就想念那死去的爷儿俩啊……”

⒅在我们周围,每天总有一些平凡而动人的故事发生。这些故事穿过城市喧嚣的天空,穿过功利纷争的灵魂,温暖着我们的记忆。

(《读者》2010年11期文摘)

1.文中,作者收获了哪些温暖的记忆?(写出三点即可)(3分)

                                                                             

                                                                               

2.从文中画线的A、B两句中任选一句赏析。(3分)

                                                                               

                                                                               

3.

蹬三轮女人每年三十都要到车站搭客,她跟“我们”说是因为儿子和丈夫没买上火车票,初二才能回,这和文章第⒂段三轮车夫的话不一致。蹬三轮女人为什么要说谎?(3分)

                                                                               

                                                                               

4.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或时事热点,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4分)

                                                                               

                                                                               

 

1.(1)大年初一凌晨,蹬三轮女人冒着大雪送“我”们回家。(2)蹬三轮女人为方便归家的人在大年三十合家团圆时辛苦拉客。(3)蹬三轮女人心地善良,搭客从不多收。(4)蹬三轮女人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5)蹬三轮女人在丈夫儿子死后,一直侍奉老婆婆。(6)蹬三轮女人对已故爷俩的永远的不舍与怀念。(7)三轮车夫们对蹬三轮女人的关照。 2.A.运用动作描写(“披着”、“顶着”、“俯着”、“推着”几个动词连用)(1分),生动地刻画了蹬三轮女人在风雪中艰难前行的情状(1分),突出了她蹬车挣钱的不易(1分,回答“突出了天气之恶劣”也给分)。 B.运用神态描写(“依然”“满是”等词)(1分),表明蹬三轮女人的脸上总是保持微笑(1分),体现了她热情、乐观、开朗、善良的性格(2分)。 3.一方面,她不想向别人诉说自己的不幸,来换取别人的同情、施舍,她很有自尊心;另一方面,她的“谎言”也是自我安慰,表达了她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 4.(4分)示例1(结合阅读体验):病中的老王送的香油和鸡蛋,温暖了杨绛苦难的岁月;阿长奔波于街巷买来的《山海经》,快乐了鲁迅的童年;信客忍受风尘苦旅的艰辛,传递着城市和乡村的期盼……(2分,联系一个例子即可)他们都是平凡的普通人,他们的行为无关乎金钱,无关乎名利,却折射出善良美好的品质,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温暖着我们的记忆,给了我们一种温暖的向上的力量。(2分) 示例2(结合时事热点):用双手接住坠楼儿童的“最美妈妈”吴菊萍,救下跳桥少女的“最帅交警”王静,小悦悦事件中出现的“最美婆婆”陈贤妹,37年带大138个孤儿的“板凳妈妈”许月华,为溺水老人做人工呼吸的“最美女孩”余书华……(2分,联系一个例子即可)他们都是平凡的普通人,他们的行为无关乎金钱,无关乎名利,却折射出善良美好的品质,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温暖着我们的记忆,给了我们一种温暖的向上的力量。(2分)”。 【解析】 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对“蹬三轮女人”的具体描写来概括作者收获了哪些温暖的记忆即可。 2.本题考查赏析文章精妙语句的能力。赏析句子的一般方法为:方法+效果+情感,在分析效果和情感时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句才行。 3.本题考查文章情节安排的用意。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分析蹬三轮女人为什么要说谎的原因即可。 4.本题是一道开放题。根据文章的内容并结合阅读体验或时事热点来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走进生活。7分

1.【节日探源】品读下面的文字,写出其中隐含的人物故事和节日习俗。(2分)

它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人物名字:                    

节日名称:                    

2.【习俗活动】找出下面诗句中不属于以上节日的习俗活动的一项。(        )(2分)

A.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B.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C.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D.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3.【节日论坛】对不少人来说,“吃吃喝喝”成了过传统节日的主要内容,但“酒后不开车,开车不喝酒”成了大家常挂在嘴边的警示语。请看下面公益广告,选择其中一句分析它的语言特点。(3分)

⑴、司机一杯酒,亲人两行泪。

⑵、喝进去几滴美酒,流出来无数血泪。

⑶、美酒可以再倒,生命不能重来。

                                                                               

                                                                               

 

查看答案

走进文学园地:(4分)

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他又寻思:“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1.根据阅读体验,分析人物性格:文段中的“他”是指          ,从中可以看出“他”有           的性格。

2.唐皇李隆基在《观拔河俗戏》中有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请根据上面(1)的回答,概括“他”                   (填写事件,4-5字)的力量和气势。

 

查看答案

诗林漫步。(8分)

1.默写古诗《登幽州台歌》,要求:标点、格式规范,书写工整美观。(4分)

 

 

 

 

 

 

 

 

                                           陈 子 昂

 

 

 

 

 

 

 

 

 

 

 

 

 

 

 

 

 

 

 

 

 

 

 

 

 

 

 

 

 

 

 

 

 

 

 

 

 

 

 

 

 

 

 

 

 

 

 

 

 

 

 

 

 

 

 

 

 

 

 

2.少年不识“愁”滋味,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却常在诗词中和“愁”邂逅:从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              ”到李清照 “               ,载不动许多愁”的难以排遣的愁绪,更有李煜《相间欢》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的亡国之音!但在困境面前,我们应始终保持苏轼“但愿人长久,             ”的乐观与豁达。

 

查看答案

品读诗歌《细雨》,你会得到很多启发。请你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题,也来仿写一首小诗,要求抓住事物特点,用上一种修辞手法。(4分)

供选题目: 微风 浪花 落英 云彩   

细 雨 朱自清               题目: _______   _____________

东风里,                   ①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掠过我的脸边,             ②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星呀星的细雨,             ③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是春天的绒毛呢。           ④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语境,下面横线上填入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很久以前,我就听过瞎子阿炳用二胡拉《二泉映月》的录音,这是世上最动人的音乐之一。         。我想,阿炳当年创作这首曲子,未必是描绘二泉,而是对自己坎坷一生的感叹。

①说它是映照着月光的泉水,并不勉强。

②然而乐曲决不是简单地描绘自然,这是从一颗孤独寂寞的心灵中流淌出来的心曲。

③单纯的声音,缓慢悠扬的旋律,带着些许沙哑,在冥冥中曲折地流淌。

④听着这样的音乐,我的心灵无法不随之颤抖。

A.③②①④

B.③①②④

C.④①②③

D.③②④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