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母亲节,是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这个节日...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母亲节,是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这个节日最早出现在古希腊,而现代的母亲节是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起源于美国母亲们在这一天通常会收到礼物,康乃馨被视为献给母亲的花,而中国的母亲花是萱草花,又叫忘忧草。

材料二:2()世纪80年代,中国南方的广州等一些城市开始举办母亲节的庆祝活动,母亲节逐渐被中国内地的民众所接受、、在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中国人和全世界其他国家的人们一道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谢。

材料三:据调查:某学校学生中知道自己,明星,好友,母亲生日的人,比例依次为100%,58 010,37%.7%。

1.阅读材料一,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中国的母亲花为什么选择“忘忧草”?(2分)

2.在母亲节到来之际,请你向班内同学提出一项活动倡议。(2分)

3.假如由你来担任此次“母亲节”主题班会的主持人,请先根据给出的首句,仿写两个句子,然后再写几句话,与前面内容保持连贯、完整,作为本次活动的结束语。(3分)

母爱是一首诗,悠长而温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分)示例一:(1)儿女在母亲节把忘忧草献给自己的母亲,让辛劳的母亲,能够享受浓浓的亲情的回馈,远离忧愁与烦恼。 示例二:忘忧草美丽大方,选它做母亲花,表达了人们对母亲的赞美和为母亲除去忧愁,乐而忘忧的美好祝愿。(能扣住“忘忧”,意思对即可,2分) 2.(2分)示例1:倡议每一位同学亲手为母亲制作一张贺卡,打一个电话或写一封信,深情地说一声“妈妈,我爱您”。示例2:倡议主动替母亲做一次家务劳动,体验母亲的辛苦,道一声“妈妈,您辛苦了”。 示例3:浓情五月,我们迎来了母亲节。我们该怎样表达祝福,回馈母爱呢?我倡议:大家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让她们可以有短暂的休憩。(或:给妈妈一个甜甜的拥抱,真诚地与妈妈交流;给妈妈发条短信或写一封信,表达你对她的感恩和祝福。) 3.示例:母亲是一支歌,温婉而灵动;母亲是一片海,博大而深沉。走过千山,踏过万水,想念母亲最纯粹;看过潮起,观过月落,挂念母亲最执着;尝尽冷暖,品变酸甜,祝福母亲最永远!让我们大声说出“我爱您,妈妈!” 愿天下所有的母亲节日快乐!(开放性试题,无统一答案。3分,仿写的两个句子2分。后面几句话,与前面内容保持连贯、完整,1分) 【解析】 1.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2.开放性试题,围绕主题,倡议切实可行即可 3.仿写要求句式相同,内容设计合理即可。做到形神兼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著阅读。(5分)

1.下面各句中所涉及的风流人物都出自同一部名著的一项是【   】(2分)

①他励精图治,赏罚分明,善计谋,通兵法,深得将士爱戴,以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借得东风等流芳百世。

②他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高强。被当朝权奸高俅所害,蒙冤刺配沧州。后看守草料场,高俅又派人纵火,企图将他烧死。被迫投奔梁山农民起义军,屡建战功。

③他敢于冒险,即使孤身流落荒岛也决不气馁,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活了下来。面对人生困境,他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

④他只把这十五两银子与了金老,分付道:“你父女两个将去做盘缠,一面收扮李。俺明日清早来发付你两个起身,看那个店主人敢留你!”,金老并女儿拜谢去了。 把这二两银子丢还了李忠。

⑤他动完了最后一次手术。总算死里逃生,但已毫无血色。他觉得自己再也不育待在医院里了……医生建议他再作一次手术,他冷冷地、生硬地说:“到此为止。我可耐了。我已经向科学献出了我的一部分鲜血,剩下的留给我做点别的事吧。”

⑥他嫉恶如仇,怒打蒋门神;他不向恶势力低头,怒杀西门庆……他一身虎胆,武艺高超,行侠仗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②④⑥

2.《骆驼祥子》是老舍最钟爱的一部作品。小说写了祥子三起三落的经历,为我们描绘了北平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请根据下边的提示,补写出祥子失车的主要情节。(3分)

第一次,他用辛辛苦苦积攒了三年的钱买了一辆车,可______________;

第二次,他没有灰心,从头再来,拼命攒钱,可车还没买上,______________;

第三次,他与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钱买了车,可好景不长,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作文(50分)

题目:

(一)为     而陶醉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一个小女孩趴在窗台上,看见窗外的人正在埋葬她心爱的小狗,不仅泪流满面。她的外祖父见状,连忙把她引到另一个窗口,让她欣赏窗外的玫瑰花园。果然小女孩的心空顿时明朗,脸上露出了笑容。老人趁机对小女孩说:“孩子,打开不同的窗户,就会看到不同的风景。千万别开错了窗户呀。”

要求:①任选一题作文。若选第(一)题,请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若选第(二)题,请根据材料寓意,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作文。

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文后题目。(共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请分析诗歌颔联运用的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2.诗歌颈联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请简单赏析。(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两个文言语段,完成文后题目。(共11分)

【甲】出师表(节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并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讳、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晏子患善恶不分

齐侯问于晏子日:“为政何患?”对日:“患善恶之不分。”公日:“何以察之?”对日:“审择左右,左右善,则百僚各得其所宜而善恶分。”孔子闻之日:“此言也信矣,善言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进善言,则善无由入矣。”

(选自《说苑》)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2分)

(1)是以先帝简拨以陛下    (    )

(2)善言进,不善无由入矣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3.【乙】文中晏子说为政“患善恶之不分”。请引用【甲】文段中的话说明为政善恶不分的后果。(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题目。(共12分)

中国古代建筑的抗震智慧

①以柔克刚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举世闻名的太极拳就是这种思想的直接产物,而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抗震防震的方法堪称“建筑版太极拳”。

②与西方砖石结构建筑的“以刚克刚”不同,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在抵抗地震冲击力时,采用的是“以柔克刚”的思维,通过种种巧妙的措施,其目标是以最小的代价,将强大的自然破坏力消减到最小程度。我国许多古代建筑都成功地经受过大地震的考验,如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西应县木塔等建筑。当代建筑设计以抵御9级地震为目标,而我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基本上能达到这个要求,而且其代价远远小于西方的“刚”。我国古代建筑是如何以“柔”的办量来抗震的呢?

③其一,柔性的框架结构:墙倒屋不塌。中华民族不但自文明伊始就睿智地选择了木材等有机材料作为结构主材,而且发展形成了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持续时间最长、技术成熟度最高的结构体系——柔性的框架体系。而西方数千年间一直采用承重墙体系,直到工业革命之后,才意识到框架结构的优越性,遂开始大规模地普及,但值得玩味的是,这种框架体系仍然是“以刚克刚”。而中国的传统木结构,不仅具有框架结构的种种优越性,而且其柔性的连接,又使得它具有相当的弹性和一定程度的自我恢复能力。这次汶川大地震中,许多文物建筑的墙体均不同程度地受损,但主体结构仍未倒塌,这充分展现了我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抗震能力。

③其二,整体浮筏式基础、斗拱、榫卯:抗震的关键。我国古代很少建造平面复杂的建筑,主要采用长宽比小于2:1的矩形。规则的平面形态和结构布局有利于抗震。传统建筑往往是中间的一间最大,两侧的次间、梢间等依次缩小面积,这样的设计非常有利于抵抗地震的扭矩。

⑤中国古代建筑一般由台基、梁架、屋顶构成,高等级的建筑在屋顶和粱柱之间还有一个斗拱层。中国古代建筑的台基用现代结构语言描述,堪称“整体浮筏式基础”,好比是一艘大船载着建筑物漂浮在地震形成的“惊涛骇浪”中,丝笪盔堂地避免建筑的基础被剪切破坏,减少地震波对上部建筑的冲击。中国传统建筑的梁架一般采用抬梁式构造,在构架的垂直方向上,形成下大上小的结构形状,实践证明这种构造方式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优雅的大屋顶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最突出的形象特征之一,而且对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也做出过相当的贡献。形成大屋顶(尤其是庑殿顶、歇山顶等)需要复杂结构和大量构件,大大增加了屋顶乃至整个构架的整体性;庞大的屋顶以其自重压在柱网上,也提高了构架的稳定性。

⑥鸢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抗震的又一位重要战士,在地震时它像汽车的减震器一样起着变形消能的作用。同时被各种水平构件连接起来的斗拱群能够形成一个整体性很强的“刚盘”,按照“能者多劳”的原则把地震力传递给有抗震能力的柱子,这也大大提高了整个结构的安全性。

⑦除了这些较显著的手法外,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还使用了大量其他的技术措施,这些措施都为古建筑抗震起到了关键作用。比如榫卯的使用。榫卯是极为精巧的发明,这种不用钉子的构件连接方式,不但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裁,而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在地震荷载下通过变形吸收一定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又比如柱子的生起、侧脚等技法降低了建筑的重心,并使整体结构重心向内倾斜,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再如在高大楼阁的暗层中设置斜撑,大大强化了构架对水平冲击波反复作用的抵抗能力。诸如此类,举不胜举。大到建筑群体的布局处理,小到构件断面的尺寸设计,处处都展示出古代工匠们在抗震设计方面的知识和匠心,展现出中国古代建筑的抗震智慧。这些既令我们惊奇,也令我们自豪。

1.为什么说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是“建筑版太极拳”?(2分)

2.请简单概括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有良好抗震作用的原因。(4分)

3.文章第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结合文意分析其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中划线的“相当的”能不能去掉?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