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6分) 上一碗米饭的时间 肖复兴 ⑴入冬后北京最冷的那天...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6分)

上一碗米饭的时间

肖复兴

  ⑴入冬后北京最冷的那天晚上,我在一家小饭馆里。家里的人都出了远门,没有饭辙儿,要不我是不会在这么冷的天跑出来到这里吃晚饭。正是饭点儿,小饭馆里顾客盈门,只剩下靠门口的一张桌子空着,虽然只要一开门,冷风就会乘机呼呼而入,别无选择,我只好坐在了那儿。

  ⑵服务员是位模样儿俊俏的小个子姑娘,拿着个小本子,笑吟吟地站在我的面前,一口外地口音问我:“您吃点儿什么?”我要了三两茴香馅的饺子和一盆西红柿牛腩锅仔。很快,饺子和锅仔都上了来,热气腾腾的扑面撩人,呼啸寒风,便都挡在了窗外了。

  ⑶埋头吃得热乎乎的,觉得忽然有一股冷风吹来,抬头一看,一位老头已经走到我的桌前,也是别无选择地坐了下来。在我的对面坐下来之后,大概看见我正在望着他,老头冲我笑了笑,那笑有些僵硬,不大自然。也许,是为自己一身油渍麻花的破棉袄感到有些羞涩,和这一饭馆衣着光鲜的红男绿女对应得不大谐调。我看不出他有多大年纪,或许还没有我大,只是胡子拉碴的显得有些苍老。我猜想他可能是位农民工,或者刚刚来到北京找活儿的外乡人。

  ⑷他坐在那里,半天也没见服务员过来,便没话找话的和我搭话,指指饺子,问我饺子怎么卖?我告诉他一两3块钱吧。他立刻应了声:“这么贵!”这时候,那个小个子姑娘拿着小本子走了过来,走到老头的身边,问道:“你吃什么?”老头望了望她,多少有点儿犹豫,最后说:“我要一碗米饭。”姑娘弯下头在小本子上记下来,又抬起头问:“还要什么?”老头说:“就一碗米饭!”姑娘有些奇怪:“不再要点儿什么菜?”老头这回毫不犹豫地说:“一碗米饭就够了。”然后补充一句,要不麻烦你再给我倒碗开水!姑娘不耐烦了,一转身冲我眉毛一挑,撇了撇嘴,风摆柳枝般走了。

  ⑸过了好长时间,也没见姑娘把一碗米饭端上来,更不要说那一碗开水了。在这样一个势利眼长得比鸡眼还多的社会里,人们的眼睛都容易长到眼眉毛上面,很多饭馆都会这样,不会把只要一碗米饭的顾客放在心上,更何况是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头,在他们眼里几乎是乞丐一样呢。姑娘来回走了几次,大概早忘了这一碗米饭。

  ⑹我悄悄地望了一眼对面的老头,看得出来,老头有些心急,也有些尴尬,又不知道如何是好,如坐针毡。如果有钱,谁会只要一碗白米饭呢?但如果不是真的饿了,谁又会非得进来忍受白眼和冷漠而只要一碗白米饭呢?

  ⑺我很想把盘子里的饺子让给老头先垫补一下,但把剩下小半盘的饺子给人家吃,总显得不那么礼貌,有些居高临下,就像电影《青春之歌》里的余永泽打发要饭的似的。那锅仔我还没有动,可以先让他喝几口,但一想饭还没吃,先让人家喝汤,恐怕也不合适,而且也容易被老头拒绝。

  ⑻因此,当姑娘又向这边走来的时候,我远远地冲她招招手,她走了过来,老头看见了她,张着嘴动了动,一定是想问她:“我那一碗米饭呢?”但如今的小姑娘哪一个好惹?看人下菜碟,已是常态,势利的现实和势利的城市,早完成了她活生生的青春期教育。为了避免尴尬,我先把话抢了过来,对她说:“姑娘,你给我上碗米饭!”话音刚落,怕她同样嫌弃我也只要一碗米饭,便又加了句:“再来三两饺子。”姑娘在小本子上记了下来,转身走了。我冲着她的背影喊了句:“快点儿呀!”她头没有回,扬扬手中的小本说道:行哩!

  ⑼老头望了望姑娘走去的背影,又望了望我,什么话没有说,似乎是想看看,同样一碗米饭,到底谁的先上来。一下子,让我忽然感觉偌大的饭馆里,仿佛主角只剩下了老头、姑娘和我三个人,三个人彼此的心思颠簸着,纠结着,一时无语却有着不少的潜台词。

  ⑽我望了望老头,也没有说话。我是想等这一碗米饭和三两饺子上来,一起给老头,谁家都有老人,谁都有老的时候,谁都有饿的时候,谁都有钱紧甚至是一分钱让尿憋死的时候。

  ⑾老头垂下头,不再看我。我埋下头来,吃那小半盘的剩饺子,也不敢再望他,我不知道此刻他在想什么,但生怕我的目光总落在他的身上会让他觉得尴尬。有时候,只能让人感慨生活现实的冷漠,比窗外的寒风还要厉害,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如今是越来越深了,并不是一碗米饭几两饺子就能够化解的。

  ⑿很快,也就是那小半盘剩饺子快要吃完的功夫,只听姑娘一声喊:“您的米饭和饺子来了,”便把一碗米饭和三两热腾腾的饺子端在我的桌子上,同时也把老头的那一碗米饭端在桌上。可是,抬头的时候,我和姑娘都发现,对面的老头已经不在了。

⒀其实,只是上一碗米饭的时间。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3分)

2.第(7)段中,“我”为什么没有把那份“剩饺”和“汤”给老头?(3分)

3.老人从踏进这家饭馆到离开这家饭馆,内心经历了复杂的变化,试将变化过程写出来。(4分)

4.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3分)

老头于是冲我笑了笑,那笑有点僵硬不大自然

5.从文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原文,选择一处进行具体分析。(3分)

 

1.生活呼唤平等与尊重,需要消除势利,消除心与心之间的隔膜,让每一个人都能有尊严的生活着。(3分,扣住关键词“平等”“尊重”“势利”“尊严”等回答即可) 2.不礼貌,居高临下;不合适,易被拒绝。(3分) 3.内心感到不自然,羞涩→点饭时犹豫→等饭时着急、尴尬→被冷待后的难受→最后愤怒离去。(4分) 4.为自己一身油渍麻花的破棉袄感到有些羞涩,和这一饭馆衣着光鲜的红男绿女对应得不大协调。(3分) 5.示例:“我”是一个善解人意的人。(1分)当老头等了很长时间却没有等到米饭而十分尴尬时,“我”再买了一碗米饭外加三两饺子,想悄悄帮一下老人,因为“我”要了饭,服务员在上饭时,肯定会把老人的饭顺便带上来。(2分) 【解析】 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述合理即可。 2.学会在文章中找出照应的内容,又要学会概括内容的能力。 3.根据故事情节的不同,来理解人物的不同情感变化,概括合理即可。 4.学生应培养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5.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能结合原文分析总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

1.半卷红旗临易水,            。(李贺《雁门太守行》)

2.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4.山回路转不见君,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桃花源诗》中有诗云:“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桃花源记》中表意与之相近的文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碧、绿、青,这些色彩往往带给人春意,让人心情愉悦。请写出含有这些色彩的诗句:                        。(所写诗句为上下句,只要含有其中一种颜色即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0分)

王彦章死节

唐兵攻兖州,末帝召彦章,使率五百骑守捉东路,彦章以兵少战败,被擒。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庄宗爱其骁勇,欲全之。彦章曰:“臣与陛下血战十余年,今兵败力穷,不死何待?且臣受梁恩,非死不能报,岂有朝事梁而暮事晋,生何面目见天下之人乎!”遂杀,年六十一。

【注释】①守捉: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军、城、镇、守捉皆有使。

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1分)

彦 章 武 人 不 知 书

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3分)

(1)活(      )     (2)谢(      )     (3)见(     )

3.说说“岂有朝事梁而暮事晋,生何面目见天下之人乎!”的意思。(2分)

4.选文记叙他“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有什么作用?(2分)

5.选文主要表现了王章彦的一种什么样的精神?(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4分)

渔家傲

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注释】①这首词写于王安石二次罢相之后隐居金陵时所写。②欹(qī):倾斜。③朝鸡:上朝时的鸡鸣声。④邯郸道:唐人小说《枕中记》写卢生在邯郸道上说的话:“建功树名,出将入相。”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起首二句的“柔蓝一水”,形容水色清碧,“柔”下得轻盈贴切,形象生动,使词的画面呈现出一种美丽、清新、宁静的色彩美。

B.“茅屋数间窗窈窕”中,以“窈窕”形容窗的幽深。“尘不到”全句写时时有春风,吹走了隐居之所的尘土,“尘”即实指“尘土”。

C.“午枕觉来闻语鸟”和“欹眠”句,写从睡醒闻鸟声,联想到当年从政早朝时的“骑马听朝鸡”,恍如隔世。

D.“忽忆故人今总老”二句,反衬自己之已老,而今只贪爱闲居的午梦,已丢却卢生邯郸道上所做的黄粱幻梦。

2.关于这首词的主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词人描写了隐居生活环境的幽静安宁,又借“茅屋数间”暗指自己晚年生活的困窘,表达了一种伤怀之感。

B.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厌恶功名利禄,追求平静生活的意趣志向。

C.作者在词中写道“闻语鸟”好似“听朝鸡”,足见其“虽然归隐,但仍想积极用世”。

D.全词在写景叙事中抒发了作者罢相隐居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闲适生活的爱恋。

 

查看答案

阅读下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学生课外阅读的特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种类统计表”

 

政治历史类

文学艺术类

科普类

体育军事类

其它

高中生

18%

47%

20%

9%

6%

初中生

9%

68%

15%

3%

5%

小学生

2%

82%

10%

2%

4%

A.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对文学艺术类的阅读越来越不感兴趣,为此要大力提倡经典诵读。

B.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面越来越广,尽管仍以文学艺术类为主,但其他种类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

C.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逐渐表现出对社会和自然的关注和重视,高中生相比要弱一些。

D.在“其他”类的课外阅读中,从小学到高中,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

 

查看答案

以客人的口吻改写下面句子,与原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原句:贝多芬对客人大声地说:“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受!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A.贝多芬对我大声地说,我不知道他心里的感受!一个乐队只能奏出他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B.贝多芬对客人大声地说,他不知道他心里的感受!一个乐队只能奏出他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C.他对客人大声地说,我不知道他心里的感受!一个乐队只能奏出他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D.他对客人大声地说,他不知道他心里的感受!一个乐队只能奏出他自己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