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4分) 渔家傲① 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4分)

渔家傲

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注释】①这首词写于王安石二次罢相之后隐居金陵时所写。②欹(qī):倾斜。③朝鸡:上朝时的鸡鸣声。④邯郸道:唐人小说《枕中记》写卢生在邯郸道上说的话:“建功树名,出将入相。”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起首二句的“柔蓝一水”,形容水色清碧,“柔”下得轻盈贴切,形象生动,使词的画面呈现出一种美丽、清新、宁静的色彩美。

B.“茅屋数间窗窈窕”中,以“窈窕”形容窗的幽深。“尘不到”全句写时时有春风,吹走了隐居之所的尘土,“尘”即实指“尘土”。

C.“午枕觉来闻语鸟”和“欹眠”句,写从睡醒闻鸟声,联想到当年从政早朝时的“骑马听朝鸡”,恍如隔世。

D.“忽忆故人今总老”二句,反衬自己之已老,而今只贪爱闲居的午梦,已丢却卢生邯郸道上所做的黄粱幻梦。

2.关于这首词的主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词人描写了隐居生活环境的幽静安宁,又借“茅屋数间”暗指自己晚年生活的困窘,表达了一种伤怀之感。

B.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厌恶功名利禄,追求平静生活的意趣志向。

C.作者在词中写道“闻语鸟”好似“听朝鸡”,足见其“虽然归隐,但仍想积极用世”。

D.全词在写景叙事中抒发了作者罢相隐居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闲适生活的爱恋。

 

1.B 2.D 【解析】 1.比喻,“尘”喻指世俗的纷扰。 2.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歌主题中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学生课外阅读的特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种类统计表”

 

政治历史类

文学艺术类

科普类

体育军事类

其它

高中生

18%

47%

20%

9%

6%

初中生

9%

68%

15%

3%

5%

小学生

2%

82%

10%

2%

4%

A.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对文学艺术类的阅读越来越不感兴趣,为此要大力提倡经典诵读。

B.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面越来越广,尽管仍以文学艺术类为主,但其他种类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

C.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逐渐表现出对社会和自然的关注和重视,高中生相比要弱一些。

D.在“其他”类的课外阅读中,从小学到高中,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

 

查看答案

以客人的口吻改写下面句子,与原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原句:贝多芬对客人大声地说:“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受!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A.贝多芬对我大声地说,我不知道他心里的感受!一个乐队只能奏出他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B.贝多芬对客人大声地说,他不知道他心里的感受!一个乐队只能奏出他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C.他对客人大声地说,我不知道他心里的感受!一个乐队只能奏出他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D.他对客人大声地说,他不知道他心里的感受!一个乐队只能奏出他自己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而弋阳腔和昆山腔又是其中影响最大、历时最长、范围最广的两大声腔。

②在明中叶以后的南戏舞台上,出现了诸多声腔激烈竞争的繁荣局面。

③所以说,这两大声腔的成就上面都凝聚着江西艺术家的聪明智慧、才干和辛劳。

④其中以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江西的弋阳腔、江苏的昆山腔为著,戏曲史上并称为“南戏系统四大声腔”。

⑤弋阳腔是江西人的创造,而昆山腔改良的鼻祖也是江西人。

A.⑤①③④②   B.④⑤①③②  C.②④①⑤③  D.②①⑤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离岛免税政策实施还不到一个月,就有数十万的消费者蜂拥到三亚免税店抢购各种高档商品。

B.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仿佛又看见外面绿树发芽和翻新的泥土气息。

C.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多次“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价格秩序”,上海市物价局近日对其作出200万元罚款。

D.通过对春雁集会的日常程序的观察,使人们注意到,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面对玉龙雪山扑朔迷离的天气,登山队员们进退两难。

B.苏州园林在设计上处处别有用心,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C.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D.张璐同学在“文明礼仪伴我成长”演讲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全家人简直是乐此不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