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文后题目。(16分)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选自课文《唐雎不辱使命》)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4分)
⑴且 秦 灭 韩 亡 魏
⑵长 跪 而 谢 之 曰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1)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3)轻寡人与 (4)长跪而谢之曰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徒以有先生也。
4.请结合上下文仔细揣摩分析“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这句话,写出该句话的“潜台词”。(2分)
5.唐雎“士之怒”回击秦王“天子之怒”,表现了什么唐雎精神?(2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6分)
春光好
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注释:雪坞—背阳处尚未消融的雪坡。
1.词人笔下的初春有什么特点?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
答:
2.“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中“迸”“偎”两字极妙,请任选其一简要分析。(3分)
答:
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1.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2.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4.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5.《沁园春 雪》中能够表明作者写作主旨和豪迈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6.范仲淹几经沉浮,数遭贬谪,但始终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为民请命,实践了他“ , ”的伟大抱负。
(《岳阳楼记》)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13分)
轻轻地翻动书页,聆听阳光的(xù yǔ),欣赏落叶的轻舞;体悟浓郁的亲情,(xiǎng
shòu)真挚的友谊;追寻先哲的思想,触摸生命的(zhēn dì) A ( : 、 ——)阅读改变人生。让我们 B (手舞足蹈 / 手不释卷),感受白纸黑字之间的无穷韵味; C (含辛茹苦/含英咀华),细细品味弥漫着油墨清香的精彩华章!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在横线A处选择正确的标点符号填在下面。(1分)
A处的标点是_______________。
3.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成语分别填人B、C两处。(2分)
B处应填_______________,C处应填_______________。
4.学校将举办“书香满校园”读书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7分)
(1) 校“江风文学社”决定于明天(4月17日)下午3点在学校报告厅举行“书香满校园”启动仪式,要求每班选两名代表参加。请你为文学社拟写一则通知。(4分)
(2)读书活动中,在读什么书的问题上同学们意见不一。平时就酷爱玄幻小说的小明说:“读流行的书才能与时俱进,那些名著都是老掉牙的东西,我才不看呢!”对此,你如何劝说小明?(3分)
也许你只是一滴雨露,但你怎能忘却自己滋润的一棵干枯小草快慰的欢笑?也许你只是一抹阳光,但你怎能忘却你拨开阴霾天空时人们眼中希冀的眼神?生活是一首乐曲,如果没有你我敲击的或高昂或低沉的音符,又如何能奏出甜美的旋律?
请以“我也是生活的主角”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可以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文体不限,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
又到槐花飘香时
袁省梅
①当我写下“槐花”这两个字时,我的心里眼里满满盛放的都是一串一串的槐花。那些挂在树梢枝杈间的,隐在小小绿叶中的,盛在盆里碗里母亲手里的……槐花,槐花。默默念着,就好象在呼着谁的名字。村里乡间,不知有多少女孩子都以它为名啊。面对槐花,任何的语言和文字都显得苍白无力和多余,你只有用你的目光去欣赏,去感知,然后想象就会随着槐花的美丽和清香翩跹。
②往往的,春寒刚过,桃园里,小院子,桃花杏花就赶趟似的,瑟瑟着,将一张冻红的小脸装扮出几多可爱可怜的模样,惹得多少文人墨客为它煞费苦心。可是,它们倒好像谁的情都不理会,几滴细雨一场尘风过去,就香消玉殒,零落成泥。桃花杏花凋零后,村子进入暂时的沉默和黯淡,没有几天,风不再寒冷,阳光也不再是慵懒的模样时,槐花开了。
③气味总是先行。或许是一个清冷的早晨,或许是静谧的月下,不管怎样,不可能是中午。中午太吵。中午,各种的气味在阳光的牵扯下,在风儿的逗引下,在跑动孩子衣角的扇动下,在男人女人匆匆脚步的扯拽下,在牛马鼻息脚踏的冲撞下,乱哄哄的,如赶集的脚步,汇集,融合,分散,纠缠,气味就分辨不清了。在清晨或者月下,扫院子的女孩、编帽辫纳鞋底的女孩闻到了一股香味,不馥郁,不浓烈,如她们的心思,清清爽爽、干干净净的味道。顺着味道,就看见了粗糙的树皮、黑铁的树杆上,不知什么时候挂了一串一串的槐花。女孩停下手中的活,望着那雪白雪白的槐花,就要愣怔、发呆半天,或许她们在惊讶,这样干巴的树干皲裂的树皮,怎么就长出了悬挂了一串一串这样美丽的花儿了呢?花儿是如她的味道一样,干净,清爽,美到极致。直到母亲喊了一声“快来捋槐花”,才回过神来,不情不愿的,心疼着,小心的捧着槐花,一串花要在手里端详好久,好像怕惊扰了谁的梦般,才轻轻的,悄悄的,不忍心的,一颗一颗摘了下来。
④槐花一开,整个村子都忙开了。忙着捋槐花,蒸槐花饭。
⑤仲春时节,槐花盛开或者将开未开时,槐花饭是家乡人饭桌上的一道时令饭菜。槐花饭好看好吃,色香味形俱全,制做起来也不麻烦。将槐花捋下,洗净,待水分沥净,切点青葱,加少许肉丁,撒些干面粉,添了油盐等佐料,拌匀,上笼屉蒸不到十分钟,掀开笼盖,槐花的清香先扑面而来。尝一口,软软却有点劲道的槐花饭,伴着槐花特有的清香,让人直吃的肚圆饭饱。若是什么调料也不放,只用少许的面粉拌了,蒸熟,也好吃。咬一口,槐花原汁原味的香先溢了满嘴。
⑥由于槐花花期的短暂,加上槐树枝条上多刺,人们采摘槐花,总是用铁钩钩扯。经常的,花儿拽下了,枝条也跟着扯了下来。花期过后,槐树往往是残枝败叶,有的枝条耷拉着垂了下来,枝条上绿的树叶也在渐渐的枯萎,而有的地方没了树皮,白生生的树干裸露着,让人看了不仅感叹,这,是槐花的幸还是不幸?是槐树的幸还是不幸?树如人,花亦如人,有些事情的得失真的难以理清。
⑦只是,槐树还是一如既往的开花,开满树满枝的花,雪白雪白。
1.文中第②段将桃花杏花的盛开写得那么可爱可怜,又把它们的凋落写得如此凄美,作者的用意何在?(4分)
2.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写出它的语言特点或表达效果。(6分)
原句:直到母亲喊了一声“快来捋槐花”,才回过神来,不情不愿的,心疼着,小心的捧着槐花,一串花要在手里端详好久,好像怕惊扰了谁的梦般,才轻轻的,悄悄的,不忍心的,一颗一颗摘了下来。
3.标题“又到槐花飘香时”中的“又”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6分)
4.阅读【甲】【乙】两个片段,请从作者情感的角度比较它们的不同点。(6分)
【甲】仲春时节,槐花盛开或者将开未开时,槐花饭是家乡人饭桌上的一道时令饭菜。槐花饭好看好吃,色香味形俱全,制做起来也不麻烦。将槐花捋下,洗净,待水分沥净,切点青葱,加少许肉丁,撒些干面粉,添了油盐等佐料,拌匀,上笼屉蒸不到十分钟,掀开笼盖,槐花的清香先扑面而来。尝一口,软软却有点劲道的槐花饭,伴着槐花特有的清香,让人直吃的肚圆饭饱。若是什么调料也不放,只用少许的面粉拌了,蒸熟,也好吃。咬一口,槐花原汁原味的香先溢了满嘴。
——袁省梅《又到槐花飘香时》
【乙】柳枝儿抱回家来.奶奶便把柳叶儿捋进盒里、筐里,然后烧一锅开水煮,煮好之后,又捞进凉水里泡。往往要泡一两天,换三五次水,再攥干了剁碎,放上葱花、盐,做菜糊糊粥吃,有时候还会抓上一小把黑豆,喝两口粥,吃到一个豆儿,满心里香得不行。最好吃的当然是用它来包菜包子,里面还要再放一勺油。做这样的饭,全家便只允许我一个放开了吃。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每当这时,奶奶便不放我出去乱跑,她担心我一个跟头摔倒,那纸一般的肚皮被弄破,里面的肠子会淌出来。
——宋学孟《柳叶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