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文后题目。(22分) 蝴蝶有颗不倦的心 李丹崖 这年的冬天...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文后题目。(22分)

蝴蝶有颗不倦的心

李丹崖

这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晚,第一场严霜落下的时候,快到腊月了,空气奇寒,走出门来,哈气几近成冰。

男人从工地上回来,一进门就唉声叹气,老板还是没有发工资的意思,若是上劳动部门告他吧,又怕老板因此就辞退他,毕竟男人已经49岁了,眼看着就要步入老年,找份工作毕竟不容易。若是不告老板,眼看着年关日渐逼近了,儿子就要回来了,下一学期的学费就成了问题。

尤其是男人听说最近儿子又交了女朋友,花销势必会更大,男人膝下就这一个孩子,老伴儿走得早,男人不想让儿子感到生活的压力,于是,时时处处在给自己塑造能量强大的父亲形象。

男人想利用每周一下午的休息时间,到郊区去捡拾些废旧品,以贴补家用。

于是,下午,男人蹬上吱吱呀呀的三轮车出发了,天气到底是冷得很了,男人原本皲裂的双手在北风里“呲牙咧嘴”地疼,但男人一想到儿子的笑靥,心里就暖了,手掌心里仿佛也渗出汗珠来了……

一整个下午下来,男人的收获不少,整整一三轮废品,到收购站一变卖,就是70元,比一上午的工钱还要多。

接下来的每个星期,男人除了盼望老板的工钱,就是盼望这样一个下午了。

就这样坚持了三个星期,老板还是没有发工资的意思,男人决定用捡破烂得来的200元钱,买两瓶白酒,到老板的家里去看看。他去过老板家,在一家并不怎样的小区,住一楼,记得地面相当潮湿。

掌灯时分,男人摸到了老板家,老板家的门是虚掩着的,门里,有个女人在嘤嘤地抽泣,听声音应该是老板娘。

老板娘哭着说,你这个败家的男人,眼看着就要进入年关了,要账的工人排队上家里来,你看看咱家,还有什么可以变卖?

老板声音低沉地说,小声点,孩子马上就回来了,我相信过了年关,情况一定会好起来的。

老板说着,然后走到门口去掩门,就在这时候,男人手里拎着的两瓶酒叮铃一声碰在了一起,老板伸头一看,赶忙热情地打招呼,老吴,你怎么在这里站着,赶快进来。

男人进了老板的家,看到哭得眼睛通红的老板娘,自己脸上反倒觉得火辣辣的。

男人支吾着说,其实,也没什么,我就是想到老板家里来看看。男人说着,把手里拎的两瓶酒放在了桌上。

老板的声音几近哽咽地说,老吴,你甭解释了,其实,我也明白你的来意。容我两天,成不?

男人看到老板娘低着头,豆大的泪珠滴在了地板上,突然觉得自己有必要解释什么。赶忙解释说,不不不!我不是来讨要工钱的,我不缺钱,我就是听说了你的处境,特地来找你喝喝酒,聊聊天。

老板大喜,赶忙吩咐妻子去厨房炒菜。

那天,男人竟然奇怪到用一顿饭的时间去开导老板,老板却面露伤感,不言语。男人回到自己家的时候,才想起自己去老板家的目的,于是,一边对着镜子暗笑,一边洗了脚,掩被而眠。

第二天下午,又是放假时间。男人照例去捡拾废品,在郊区的灌木丛里,男人看到了四五只蝴蝶,伸展着翅膀,仍没有畏惧寒冷的意思。男人很是奇怪,天都这么冷了,蝴蝶却没有销声匿迹,还这么健朗。

那天晚上,男人仿佛一下子有了精神,他决定打个电话给儿子,殊不知,自己还未开口,儿子就欢天喜地地告诉他说,爸,我拿了奖学金,8000元,明年的学费您不用费神了!

男人高兴地泪如泉涌,他把自己下午在灌木丛里看到的蝴蝶告诉儿子,儿子微笑着反问男人说,您有没有觉得,我们俩就像是那些蝴蝶?

男人会意地说着“是!是!是!”

挂了儿子的电话,男人决定到老板家去一趟,他要把自己在灌木丛里看到的景象讲给老板听,他还要把儿子讲的一句话告诉老板——每一只蝴蝶都有着一颗不倦的心,所以,它们总能飞越苦难的沧海!

选自《读书文摘》2012年1月原创版

1.文章的标题如果改成“讨工资”好不好,为什么?(4分)

                                                                              

                                                                              

2.文章第一段的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4分)

                                                                             

                                                                              

3.文中画线句叙述“那天,男人竟然奇怪到用一顿饭的时间去开导老板”,男人本来是向老板讨要工资的,结果为什么变成了他开导老板?我们从中可以看出男人身上怎样的优秀品质?(6分)

                                                                             

                                                                              

4.细腻的描写能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请分析下列两句中划线词的作用。(4分)

(1)男人进了老板的家,看到哭得眼睛通红的老板娘,自己脸上反倒觉得火辣辣的。

                                                                             

                                                                            

(2)男人高兴地泪如泉涌,他把自己下午在灌木丛里看到的蝴蝶告诉儿子。

                                                                              

                                                                            

5.结合选文以及下列材料,请给我们身边的农民工朋友以及我们所处的社会各提一点中肯的建议。(4分)

链接材料:农民工是以在城市做工的收入养家糊口,他们的劳动条件很难得到公平的合法的对待,他们的社会保障权益得不到公平体现,他们在城里的子女教育亦受到歧视,在城里他们干的是最脏、最苦、最累的活,他们居住的条件是城里最差的。他们在城市中更享受不到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摘自搜狐新闻中心

                                                                              

                                                                            

                                                                            

 

1.不好,以“蝴蝶有颗不倦的心”为题,运用了象征(比喻、以物喻人)手法,用蝴蝶面对严寒毅然顽强来比喻父子俩在困境中勇于面对的精神品质(2分)。生动形象地暗示了本文的主题。而“讨工资”则过于直白,达不到这种效果。(2分) 2.描写天气的寒冷,一方面交代了小说发生的环境;另一方面为下文男人在严寒中捡拾废品以及发现蝴蝶有颗不倦的心做铺垫;(4分) 3.男人发现老板不是不发工资给他,老板也很想发工人工资,只是他暂时遇到了一些困难,男人被老板的诚恳所打动,转而产生了怜悯之心(3分)。可以看出男人身上宽容、朴实、善良品质。(3分) 4.1)形象地写出了男人看到老板夫妻俩因为不能按时付给工人工资而焦急、难过的情形后,为自己到老板家打听消息的行为而羞愧、自责的心理。(2分) (2)儿子在学校像他以及那不倦的蝴蝶一样努力学习、自立自强,减轻家庭负担,做父亲的为此感到十分惊喜、感动。(2分) 5.给农民工的建议:围绕“不自卑,自立自强,实现自身价值”来谈。(2分) 给社会的建议:围绕“平等对待农民工,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来谈。(2分) 【解析】 1.赏析文题的妙处一般要从内容、主题、结构手法等几方面进行鉴别欣赏,“蝴蝶有颗不倦的心” 象征(比喻、以物喻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暗示了本文的主题。“讨工资”则过于直白,达不到这种效果。 2.了解环境描写及常见几种作用,这里是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还交代了小说发生的环境等作用。 3.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4.语言赏析主要从词语运用和修辞两个角度去鉴赏如:先说出词语的含义,再答出表达效果。学会结合语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建议只要内容设计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6分)

知伯索地于魏桓子

知伯①索地于魏桓子②,魏桓子弗予。任章曰:“何故弗予?”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予。”任章曰:“无故索地,邻国必恐;重欲无厌,天下必惧。君予之地,知伯必憍③。憍而轻敌,邻国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国,知氏之命不长矣!《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君不如与之,以骄知伯。君何释以天下图知氏④,而独以吾国为知氏质乎?”君曰:“善。”乃与之万家之邑一。知伯大说,因索蔡、皋梁于赵,赵弗与,因围晋阳。韩、魏反于外,赵氏应之于内,知氏遂亡。

选自《战国策·魏策》

【注】①知伯,即智伯,春秋末期晋国执政,为人飞扬跋扈。②魏桓子,又称魏宣子,是春秋时期晋国魏氏的领袖。③憍,骄傲。④君何释以天下图知氏:您为什么放弃让诸侯共同图谋知伯的做法。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4分)

知 氏 之 命 不 长 矣

而 独 以 吾 国 为 知 氏 质 乎

2.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1) 魏桓子弗(        )      (2) 重欲无(        )

(3) 以知伯(          )     (4) 知氏亡(        )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1)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国

                                                                              

(2)知伯大说,因索蔡、皋梁于赵

                                                                              

4.知伯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分别从魏桓子和知伯角度加以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这首诗写于秋季,诗中的哪个地方最能体现这一时间?“江风引雨入舟凉”一句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2.诗的三四句运用了想象的手法,与李商隐《无题》诗中“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试分析王昌龄诗中这两句的妙处。(3分)

                                                                              

                                                                              

 

查看答案

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1.今夜月明人尽望,                    。(王建《十五夜望月》)

2.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3.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5.生活中总会遭遇困境,只要你不气馁,不懈地走下去,就会峰回路转,绝处逢生,达到一个美好的境界,这正如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所说:“                                             。”

6.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景写冬景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题目。(12分)

唐诗是一个时代的(suō  yǐng),诉说着兴衰哀乐。在紧张的尘世生活中,选一个古典的黄昏或浪漫的春夜,独处僻静之隅,捧一本古籍,在清茗的(yīn  yūn)烟气和书香之中,倾听那自远古而来却(qīng  xī)的声音,让心也随同它飞越时间的沟壑。我们可以看到唐诗在马嵬坡下的长恨歌中哀悼,飘扬在成都草堂的茅草上,在浔阳江头琵琶女伤感的眼睛中停留,在霓裳羽衣舞的奢华中掠过,在        的战场上空徘徊,在床前的明月光中结成细细的霜……

1.根据拼音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在句序上做适当的调整,使之与前后句连贯起来,调整后的句子是:

                                       (2分)

3.根据前后文的语境,请为文中的空格处选择一个最恰当的成语。(      )(3分)

A.锣鼓喧天;

B.哀鸿遍野;

C.用兵如神;

D.振聋发聩

4.滨江中学准备向社会发起一个关于推广唐诗经典诵读的倡议,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6分)

(1)为该倡议设计一个响亮的宣传语,要求语言简洁,句式整齐。(2分)

(2)结合下列两段文字,为该倡议补充两点提纲。(4分)

【甲】时下,“阅读浮躁”甚嚣尘上,正广泛地影响着我们的文化生活。欣赏电视剧《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代替了对原著的阅读;大部头的名著的缩写本就在身边;二十四史可以直接看现成的译文;学习古诗词,只需熟读其中的“名句”;了解明清史实,去看看影视剧的戏说、演绎……

【乙】“国学热”是近几年全国两会代表热议的话题,温家宝总理也在全国人大会议的记者招待会上提出“文化传统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文化传统更具感召力和凝聚力”,号召我们强化“国学”的学习,发扬祖国文化传统。

倡议的原因:                                                              

倡议的目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棵在深山里长了好多年的大树,被修剪了枝叶后移植到城市新建的公园里。人们围着它,议论着。甲说:“没有这次修剪,它不会被人赏识的。要被人赏识,就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乙说:“修枝剪叶,伤根破皮,到这里还要重新扎根生叶,还要适应环境,一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啊!”丙说“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何必要离开自己的故乡呢?”……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写出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个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