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20分) ①赏识,是一个人心境磊落、视野开阔的表现...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20分)

①赏识,是一个人心境磊落、视野开阔的表现;也是一个人才智敏锐、气度从容的凸现。赏识,是为人之道。不懂赏识,不愿赏识,人与人之间往往就多了一份挑剔,少了一份欣赏;多了一份苛求,少了一份呵护。于是乎便像医生对患者一样,执著地“诊断”他人身上的不足、过失、缺点、毛病和错误,于是乎便有了冷眼、批评、讽刺以至呵斥。最终结出的苦果便是信任的折损、亲和力的丧失……

②人人都应该学会赏识,须知“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威廉·杰姆斯语)。而且,随着阅历的增加,这种“渴望”会变得更加深沉而炽烈。你的一个信任的微笑、一个肯定的颔首、                       ,可以为他人驱散积聚在心底的自卑的阴影;可以为他人找回失落已久的宝贵的自尊;可以为他人校正迷失的价值、追求的方向;可以为他人唤醒早已尘封的潜质、潜能;可以为他人诱发心中创作冲动的萌芽。

③赏识在于心态的调整。赏识生长在自由和谐的空气里,生长在亲切平视的目光中。赏识弃绝“祖师爷”与“裁判官”的心理羁绊,以平和宽广的心境、宽厚接纳的态度,去聆听灵魂深处质朴纯澈的心语,去捕捉稍纵即逝的创造灵光。

④赏识在于角度的转换。万事万物,各有其长;远近高低,各呈其姿。于人于物,其正面或许并非那样靓丽可人,其侧面则可能是一幅优美的剪影;或者其外表还是稚嫩、丑陋、拙笨、顽劣的壳,其内部蕴涵的却是成熟、美丽、新异、灵动的核。我们何妨换个角度看一看,何妨拐个弯子想一想?

⑤赏识在于标准的择取。美丑、好坏、优劣、成败、是非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追求崇高和完美本无可厚非,但苛求崇高和完美则大可怀疑。用神的标准测量凡人,用完美的测标去审度他人,赏识便会失去家园。只要我们正确择取一个合适的参照物乃至稍降一格去看待他人,值得赏识的东西便会扑面而来:闪光的道德、妙异的智慧、优美的人情……

⑥赏识不是单向的施舍,是智慧与智慧的主动碰撞;赏识不是别有用心的廉价恭维,是对一种相对价值的公正认可。学会赏识,赏识者的胸襟才更显得博大,灵魂才更趋于崇高;有了赏识,世界便获得了求真、求美、求善的不竭动力。

1.阅读全文后,请给文章拟一个标题。(4分)

2.下面句子中划线的部分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人性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

3.仿照“一个信任的微笑、一个肯定的颔首”的句式,在下面的划线处续写两句话,

使之一同构成一组语意连贯的排比句。(4分)

                                                                     

4.阅读全文,请简要阐述本文的结构特点。(4分)

5.文章从多个角度告诉我们怎样赏识他人,请选择其中一个角度,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理解。不少于50字。(5分)

 

1.学会赏识 2.不能删去。因为“最”表现出需求层次深的程度已到极点,强调了欣赏的重要性;如果删去,则无此表达效果。 3.示例:一个激励的眼神 一句鼓励的话语 4.“总分总”式的结构。第①②段是总说,指出“人人都应学会赏识”的必要性,第③到⑤段是分说,具体指出“如何赏识”的内容,第⑥段是总结,总结了“赏识他人”的意义。(学生如答“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结合文章的也算对) 5.略 【解析】 1.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拟写标题的能力。本篇文章是一片议论文,文章的标题根据文章的中心论点来拟写即可。 2.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语言。此处“最”是一个“程度副词”,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如去掉,则无此表达效果。 3.本题考查根据例句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句子时注意句式的一致、词性的相对等方面的细节即可。 4.本题考查议论文的结构。议论文的结构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按照这个结构来阐述本文的结构特点即可。 5.本题是一道开放题。 选择角度:调整心态、转换角度、择取合适的标准,任选其一。(2分)结合实际。(4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7分)

石 油

鄜、延①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生于水际②,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③而出,土人以雉尾挹④之,乃采入缶⑤中。颇似淳⑥漆,然之如麻⑦,但烟甚浓,所沾帷幕皆黑。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⑧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⑨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盖石油之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今齐、鲁间松林尽矣,渐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大半皆童矣。造煤人盖知石烟之利也。石炭烟亦大,墨人衣。余戏为《延州诗》云:“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

(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鄜、延:鄜州、延州,在今陕西延安一带。②水际:水边。③惘惘:涌流缓慢的样子。④土人以雉尾挹之:土人,即当地人;雉,野鸡;挹,原指舀水,此处指沾取。全句即当地人用野鸡尾沾取它。⑤缶:陶瓷罐子。⑥淳:同“纯”。⑦麻:此处指麻杆。⑧松墨:我国名墨之一,用松烟制成,故称“松烟墨”。⑨识文:标上名称。

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此 物 必 大 行 于 世

(2)盖 石 油 之 多

2.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1) 之如麻:_______________       (2) 试扫其煤以为墨:_______________

(3) 不若松木有时而:___________    (4) 人衣: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4分)

此物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

4.这段记载说明了石油的哪些用途?(2分)

5.沈括认为石油作为资源有什么优越性?你赞成他的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7分)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请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的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4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为了防止渣土车撞人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市政府加强了对渣土车的管理。

B.南京地铁三号线的建设难度,在南京地铁建设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C.随着电影《金陵十三钗》的热映,在全国一度引发了学习南京话的热潮。

D.警方逮捕了黑社会团伙的几名中流砥柱,缴获了他们私制的大量毒品。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筹画     蓦然     毛骨悚然            B.默契     狼藉     不言而喻    

C.窒息     驻足     义愤填鹰            D.祷告     葱笼     姗姗来迟

 

查看答案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形(jī)    立(chù)      为人知(xiān)

B.叱(chà)   粗(guǎng)    而不舍(qiè)

C.胆(qiè)   面(xiá)      梦以求(mèi)

D.妒(jí)    息(qī)       惟妙惟(xiào)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