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有痴似相公者 / 是日定矣

B.此/ 旦日,从外来

C.问姓氏 / 如土石何

D.日更定矣/ 进亦忧,退亦忧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作者文笔精练,写景很有特色,“         ”从声音角度写出西湖雪夜的奇静;“         ”则从色彩角度描绘了西湖夜雪的全景。作者还抓住雪光的特点,捕捉了此时湖中特有的景物,运用白描手法,勾勒了“一痕”、“一点”、“       ”、“        ”的景色,创造出一幅意境朦胧、悠远脱俗的西湖夜雪图。(用原文词句回答)(4分)

4.下列句子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B.“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为下文作伏笔。

C.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的喜悦和豪爽之情。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1.D 2.冰花一片弥漫,天、云、山、水浑然一体,上下白茫茫一片。 3.人鸟声俱绝  上下一白  一芥  两三粒 4.D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D项中“是”都是“这”的意思。 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写法在文章中找出相应的词句即可。 4.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为“侧面烘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2011年4月公布的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显示:2010年,我国0-8周岁未成年人的平均阅读量为4.78本。在家长“喜欢,经常看书”的家庭中,0-8周岁儿童的阅读量达6.40本;在家长“喜欢,但不经常看书”的家庭中,0-8周岁儿童的阅读量为4.38本;而在家长“不喜欢,基本上不看书”的家庭,0-8周岁儿童的阅读量是4.07本。数据还显示,在家长“喜欢,并经常看书”的家庭中,有九成以上(91.2%)的0-8周岁儿童喜欢看书,其中有近七成(69.8%)的0-8周岁儿童“喜欢,并经常看书”。

1.分析以上材料,你得出的结论是                      (不超过50个字)(3分)

2.给家长提两条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建议。(3分)

 

查看答案

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评价人物的话。 (80字以内)(6分)

当之无愧 恪尽职守 自知之明 吹毛求疵 狂妄自大 狡黠 气量 轩昂

 

查看答案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次比赛的获胜,将决定着我们能否进入决赛阶段。(将“获胜”改为“胜负”)

B.为搞好百年校庆,学校领导研究并征集了师生们开展活动的意见。(在“校庆”后加“活动”)

C.在阅读名著中,使我们能够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去掉“在……中”)

D.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决不能骄傲自满。(把“即使”改为“虽然”,或把“但改为“也”)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这也真够huá jī,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

2.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jìn gù思想的囚牢。

3.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xiāo shēng nì jì。

4.在此基础上,chí zhī yǐ héng地进行各种尝试。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王安石《伤仲永》)(2分)

2.家在哪里?崔颢在《黄鹤楼》中说“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则说“                 ?                  。”(2分)

3.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相见欢》)(2分)

4.                                            ,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分)

5.把李白《渡荆门送别》默写完整。(4分)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