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用下列词语中的三个写一段关于“奉献”的话,要求运用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不少于...

用下列词语中的三个写一段关于“奉献”的话,要求运用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不少于70个字)(4分)

厄运 仰慕  淳朴  慷慨大方 深恶痛疾

 

示例: 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郭明义,看起来很淳朴,他平时生活虽然很节俭,但是对需要帮助的人却慷慨大方,他还义务献血54次,他让中国动容,让万众仰慕。他爱憎分明,对弱者他尽一切能力帮扶;对社会上的丑恶现象,却深恶痛疾。这样的好人如果不幸遭受厄运,一定能得到社会的关爱和回报。 【解析】开放性试题,只要内容设计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下列病句的修改,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我一进教室,看到的第一眼是一幅很大的地图。(把“一幅”和“很大的”颠倒过来)

B.当我走到农贸市场时,看到一片热热闹闹的景象。(删掉“当”和“时”)

C.展览室的桌子上厚厚的放着一叠植物标本。(把“厚厚的”调到“放着”后)

D.小明变化了早晨睡懒觉的习惯。(把“变化”改为“改变”)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A.每个人都不愿意如别人的辛苦而zì suī()地生活。

B.决不让这种令人zhì xī()的疲倦把他淹没。

C.不要固执一点,yǎo wén jiáo zì(),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D.在大自然,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wù jìng tiān zé()的法则。

 

查看答案

古诗词填空默写(10分)

1.                 ,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1分)

2.妇姑荷箪食,                    。     (白居易《观刈麦》)(1分)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吴均《与朱元思书》)

4.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表现诗人虽身处逆

境仍然能乐观向上的诗句是:                                             

5.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6.把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默写完整(4分)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查看答案

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也许你不能拥有亲情,但你拥有友情;也许你不能拥有智慧,但你拥有知识;也许你不能拥有美貌、但你拥有健康……当别人羡慕地说“你真幸运,我没有……”的时候,我总可以告诉别人:“我拥有……。”

请你以《我拥有           》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要求:①言之有物,情感真挚;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③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24分)

最后的母爱

很长时间了,一直无法忘记她。

她曾经是我的病人,一个年过六旬的妇人。她的一双儿女将她送来时,她已经非常憔悴,但依然保持着一个女人并未随时光老去的优雅。头发没有白,梳理得非常整齐,黑色毛衣开衫套一件墨绿的衬衣,黑色短裙,方口皮鞋。略瘦,习惯性地先微笑再开口。笑容苍白但真诚。

  她的女儿说她刚退下来,之前是大学教授。曾经在国外待过几年。但检查结果很无情,脑瘤,已是晚期。职业本能告诉我,她的时间不太多了,甚至已不再具备手术价值——即使手术,也无法延长她的生命,只能让她白白承受手术的痛苦。

  看得出来,她的儿女很孝顺,目光里满是焦灼和忧虑,但在她面前,还是努力保持着一份轻松。她的儿子偷偷告诉我,若检查结果不太好,不要告诉她实情。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拯救母亲。

  在我想着如何婉转告诉她的儿女这样的状况时,她却敲开了我的门。

  她轻轻微笑,我不是来询问检查结果的,我的身体我很清楚。

   我愣了一下,决定不再隐瞒,点点头,是的,状况不太好。

  她依然微笑,我想请求您帮我安排手术。

   我再次愣怔,这样的要求,并不理智。停顿了一下,我说,或者,保守治疗会更好一些。

  不!她果断地说,我要手术。可以做手术的是吗?况且,保守治疗的费用并不比手术少。

  她忽然握住我的手,能够手术我还可以给他们一份希望,让他们相信我还有康复的可能,若连手术都无法做了,他们一定会很绝望,我不想他们现在就绝望。

  我抬起头来,这是我做医生的第十三个年头,在此之前,我不记得我遇见过多少病人,给多少病人做过手术,又给过多少病人无药可救的绝望答案。邂逅过多少相互疼爱和不舍的亲人……因为太多,已经不再随同他们悲伤或感动,可眼前这个平静而憔悴的妇人,还是让我难以抑制地有流泪的冲动——一切都在走向结束,她心知肚明,却在最后的时间,还是要用自己正在凋零的生命给孩子最后一份希望。                                      。儿女们一直在努力地计划怎样瞒她,却不知道,他们的母亲为了给他们这微薄短暂的希望,不惜去额外地承受一份身体的苦痛和折磨。

  十天后,她在儿女的注视下被推上了手术台。

  手术很顺利,但已毫无意义。转回病房的一个月,每次去查房,都会看到她的儿女在那里无微不至地照顾她。这个在儿女口中一辈子都不愿麻烦人的女人,在最后的时间里,尽情地麻烦着她的孩子们,耍小脾气,要求他们帮她翻身,给她唱歌,读报纸,做各种饭菜……背着孩子,她偷偷对我说,让他们尽心尽力吧,这样,以后我不在了,他们会因为这些付出而得到安慰,就不会太痛苦了。

  半年后,她离开了。她的儿女没有太过悲伤,如她所说,他们付出了能够付出的一切,在母亲最后的时间,用尽力气去爱了一场,虽然母亲的离开依然让他们难过,但,他们已经没有遗憾——因为尽力了。

在对母爱的诸多诠释中,她的表达方式让我震撼。那是她生命凋零之前的最后一次盛开,以母亲的名义,开得那样饱满、绚烂。

(选自《读者》,有删改)

1.请把本文所讲述的故事按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出来。(6分)

2.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7分)

(1)下面的划线字属于什么描写?写出了母亲怎样的心情?(3分)

她忽然握住我的手,能够手术我还可以给他们一份希望,让他们相信我还有康复的可能。

(2)结合全文说说“在对母爱的诸多诠释中,她的表达方式让我震撼”,为什么令我震撼?(4分)

3.选文用第一人称来写,有什么好处?请用第一人称为文中空白处加上一段“我”的心理描写。(5分)

4.在文中摘录一个你喜欢的句子,填写在下面的摘抄卡中,并注明喜欢的原因。(4分)

6ec8aac122bd4f6e

5.下面作品和本文一样表达母爱主题的是(       )(2分)

A.余秋雨的《信客》                    B.冰心的《纸船》

C.李森祥的《台阶》                    D.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