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也许你不能拥有亲情,但你拥有友情...

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也许你不能拥有亲情,但你拥有友情;也许你不能拥有智慧,但你拥有知识;也许你不能拥有美貌、但你拥有健康……当别人羡慕地说“你真幸运,我没有……”的时候,我总可以告诉别人:“我拥有……。”

请你以《我拥有           》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要求:①言之有物,情感真挚;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③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略 【解析】“我拥有     ”是一篇半命题作文。既有限制,又有一定的开放性,要求学生在补题时,补出与众不同的写作角度和中心主题,这样才会脱颖而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24分)

最后的母爱

很长时间了,一直无法忘记她。

她曾经是我的病人,一个年过六旬的妇人。她的一双儿女将她送来时,她已经非常憔悴,但依然保持着一个女人并未随时光老去的优雅。头发没有白,梳理得非常整齐,黑色毛衣开衫套一件墨绿的衬衣,黑色短裙,方口皮鞋。略瘦,习惯性地先微笑再开口。笑容苍白但真诚。

  她的女儿说她刚退下来,之前是大学教授。曾经在国外待过几年。但检查结果很无情,脑瘤,已是晚期。职业本能告诉我,她的时间不太多了,甚至已不再具备手术价值——即使手术,也无法延长她的生命,只能让她白白承受手术的痛苦。

  看得出来,她的儿女很孝顺,目光里满是焦灼和忧虑,但在她面前,还是努力保持着一份轻松。她的儿子偷偷告诉我,若检查结果不太好,不要告诉她实情。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拯救母亲。

  在我想着如何婉转告诉她的儿女这样的状况时,她却敲开了我的门。

  她轻轻微笑,我不是来询问检查结果的,我的身体我很清楚。

   我愣了一下,决定不再隐瞒,点点头,是的,状况不太好。

  她依然微笑,我想请求您帮我安排手术。

   我再次愣怔,这样的要求,并不理智。停顿了一下,我说,或者,保守治疗会更好一些。

  不!她果断地说,我要手术。可以做手术的是吗?况且,保守治疗的费用并不比手术少。

  她忽然握住我的手,能够手术我还可以给他们一份希望,让他们相信我还有康复的可能,若连手术都无法做了,他们一定会很绝望,我不想他们现在就绝望。

  我抬起头来,这是我做医生的第十三个年头,在此之前,我不记得我遇见过多少病人,给多少病人做过手术,又给过多少病人无药可救的绝望答案。邂逅过多少相互疼爱和不舍的亲人……因为太多,已经不再随同他们悲伤或感动,可眼前这个平静而憔悴的妇人,还是让我难以抑制地有流泪的冲动——一切都在走向结束,她心知肚明,却在最后的时间,还是要用自己正在凋零的生命给孩子最后一份希望。                                      。儿女们一直在努力地计划怎样瞒她,却不知道,他们的母亲为了给他们这微薄短暂的希望,不惜去额外地承受一份身体的苦痛和折磨。

  十天后,她在儿女的注视下被推上了手术台。

  手术很顺利,但已毫无意义。转回病房的一个月,每次去查房,都会看到她的儿女在那里无微不至地照顾她。这个在儿女口中一辈子都不愿麻烦人的女人,在最后的时间里,尽情地麻烦着她的孩子们,耍小脾气,要求他们帮她翻身,给她唱歌,读报纸,做各种饭菜……背着孩子,她偷偷对我说,让他们尽心尽力吧,这样,以后我不在了,他们会因为这些付出而得到安慰,就不会太痛苦了。

  半年后,她离开了。她的儿女没有太过悲伤,如她所说,他们付出了能够付出的一切,在母亲最后的时间,用尽力气去爱了一场,虽然母亲的离开依然让他们难过,但,他们已经没有遗憾——因为尽力了。

在对母爱的诸多诠释中,她的表达方式让我震撼。那是她生命凋零之前的最后一次盛开,以母亲的名义,开得那样饱满、绚烂。

(选自《读者》,有删改)

1.请把本文所讲述的故事按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出来。(6分)

2.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7分)

(1)下面的划线字属于什么描写?写出了母亲怎样的心情?(3分)

她忽然握住我的手,能够手术我还可以给他们一份希望,让他们相信我还有康复的可能。

(2)结合全文说说“在对母爱的诸多诠释中,她的表达方式让我震撼”,为什么令我震撼?(4分)

3.选文用第一人称来写,有什么好处?请用第一人称为文中空白处加上一段“我”的心理描写。(5分)

4.在文中摘录一个你喜欢的句子,填写在下面的摘抄卡中,并注明喜欢的原因。(4分)

6ec8aac122bd4f6e

5.下面作品和本文一样表达母爱主题的是(       )(2分)

A.余秋雨的《信客》                    B.冰心的《纸船》

C.李森祥的《台阶》                    D.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智取生辰纲正义吗?

   ①“智取生辰纲”是《水浒传》开篇第一个多人参与的重大案件。这个故事为什么那么吸引人,除了写作技巧,更在于主题思想,那就是智取生辰纲的正义性。

  ②人们涂抹在智取生辰纲上的“正义”油彩,是建立在搜刮生辰纲的“不义”之上的。刘唐在向晁盖报信时就很直接地指出,“不义之财,取之何碍?”金圣叹竟两次为之作注:“可见是义旗。”(第十四回)并以此标定了抢劫生辰纲的正义旗帜。关于生辰纲这批财富的性质,晁盖等人在誓词中说的清楚:“梁中书在北京害民,诈得钱物,却把去东京与蔡太师庆生辰,此一等正是不义之财。”(第十五回)施耐庵也为之提供诗证:“只因不义金珠去,致使群雄聚义来。”由此可见,不唯故事的当事人,包括小说的作者与批注者,都把生辰纲视为不义之财,都把劫持生辰纲视为正义之举,从而把晁盖等人的抢劫作案视为英雄行为。

③吴用在拉三阮作为同谋时这样说:“目今朝内蔡太师是六月十五日生辰。他的女婿是北京大名府梁中书,即日起解十万贯金珠宝贝与他丈人庆生辰。”(第十五回)梁中书的十万贯金珠宝贝,当然是不义之财。然而,从梁中书的“不义”中是否就一定能够推断出晁盖等人的“正义”?光天化日之下的抢劫阴谋应否成为竞相讴歌的英雄行为?黑恶势力抢劫贪官污吏应否成为“政治正确”的价值理念?

④应当指出的是,晁盖等人劫持生辰纲,并非为了“杀富济贫”,吴用先生有言在先,“聚几个好汉向山凹僻静去处取此一套不义之财,大家图个一世快活。”(第十五回)晁盖等人劫持生辰纲,既不是为了“济贫”,也不是为了公益,而是装进了他们七人的腰包(晁盖上梁山后分给小头目并小喽啰若干,数目不详。见第二十回)。由此可见,这十万贯财宝,只是完成了在不同所有者之间的两度转移——从黎民百姓到贪官污吏再到黑恶势力的转移。如果说梁中书的搜刮取之不道,晁盖等人的劫持又何尝取之有道?

⑤生辰纲属于“不义之财”,可以“豪取”和“巧夺”,那么,他人名下的“不义之财”是否也可以通过非法和不义的手段占为己有?在千年前的宋代,人们的思维由于停留在“天理知之,也不为罪”(刘唐语),因而天经地义的层次,那么,千年之后的今天,何以还要把“智取生辰纲”这类暴力行径、非法行径,视为正义行为、英雄行为?倘以为此类心理与观念合乎正义与逻辑,因小偷盗窃而东窗事发的官员腐败案,是否应将小偷视为“梁山好汉”予以褒奖?假如有人劫持杭州“许三多”之类身家巨亿的贪官,是否应当视为“黄泥岗事件”予以鼓励?

⑥梁中书送给蔡京的生辰纲,属于“不义之财”,自然没有异议,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人的财富是否“合法”或“不义”,并不是谁都可以界定的。如果容许某些人随意界定他人财富为“合法”或“不义”并随意进行“智取”或“力取”,那么,这个社会一定会成为弱肉强食的丛林世界。晁盖等人梁山聚义不久,尚且立足未稳,正值一起客商路过梁山。已是梁山寨主的晁盖立刻派人前往抢劫,战果可谓丰硕。如果说生辰纲属于“不义之财”,可以被晁盖等人占为己有,那么,路经客商的这批财物是什么性质?对于这种完全可能属于合法经营活动的财物,晁盖等人仍照劫不误,由此来看,晁盖等人的所谓英雄行为,岂不打了折扣?

(选自《齐鲁晚报》,有删改)

1.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故事的当事人、小说的批注者与本文作者,都认为劫持生辰纲为正义之举。

B.作者认为“生辰纲”是不义之财,但不可以通过非法和不义的手段占为己有。

C.作者认为,晁盖等人劫持生辰纲,并非为了杀富济贫,只是为了自己快活。

D.晁盖等人抢劫路经客商的财物并占为己有,使他们的英雄行为打了折扣。

2.第五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结合议论文语言的特点,说说划线句连续两个问句对论证中心有什么作用?(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9小题,40分)

陈家祠堂

①坐落于广州市中山七路的陈家祠堂又称“陈氏书院”,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光绪二十年(1894年)落成,它是由清末广东省七十二县的陈姓联合建造的,是广东省著名的宗祠建筑。陈家祠堂的建筑结构可分为三轴、三进,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祠堂的每进之间既有庭院相隔,又利用廊、庑巧妙地联接起来。整个祠堂共有九座厅堂,其中各种各样的装饰随处可见。院落、祠堂的整体布局上下对称,殿堂楼阁,虚实相间,气势雄伟。

②陈家祠的建筑风格以装饰精巧、富丽堂皇而著称于世。木雕、石雕、砖雕、泥塑、陶塑、铁铸工艺等各种各样的装饰,遍布在内外的顶檐、厅堂、院落、廊庑之间。既有大型的制作,也有玲珑的小作品,装饰风格或粗犷豪放,或精致纤巧,各具特色。祠前的壁间有六幅画卷式的大型砖雕,每幅砖雕长达4米,是用一块一块的青砖雕刻好了以后再连接成一体的,立体、多层次的画面里有神话传说、山水园林、花果禽兽、钟鼎彝铭等等,就像是民间的艺院一般。书院中数量最多、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是木雕艺术。首进头门梁架上雕的“王母祝寿”、“践士会盟”等就是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的木雕。而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三国演义》中曹操大宴铜雀台一组,描绘曹操坐在铜雀台上观看校场各员大将比武的场面,突出刻划了徐晃与许褚在比武后为了锦袍而争夺得难解难分的情景。

③陈氏书院坐北朝南,其整体结构布局严谨、虚实相间,厅堂轩昂,庭院宽敞幽雅。中进大厅聚贤堂为书院建筑的中心,是当年族人举行春秋祭祀或议事聚会的地方。屋顶上的陶塑瓦脊长27米,全高4.2米,是清代广东石湾陶塑商号文如璧的作品。堂前有白石露台,石雕栏杆嵌以铁铸的花卉等图幅。堂宽五间,27米,进深五间,16.70米。用柁墩抬梁,设斗拱,21架6柱出前后廊,属通堂木框架。中进东西厅面宽三间,14.05米,进深五间,16.70米。又有21架6柱山墙承檩,出前后廊。后金柱正间装设4扇双面镂雕隔扇,后金柱次间和厅前后设通花隔扇。后进大厅三间是安设陈氏祖先牌位及族人祭祀的厅堂。大厅面宽五间,27米,进深五间,16.40米。用瓜柱抬梁,21架5柱后墙承重,前出卷棚式廊。厅后老檐柱之间装有5米高达7米多的木镂雕龛罩。东西厢房均用瓜柱抬梁卷棚式瓦面,出前廊。厢房用通花格嵌套色蚀花玻璃上落窗装饰,光线柔和,显得十分清新幽雅。

④陈家祠堂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清代晚期特有的建筑装饰工艺,集中体现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精华。在1958年修缮后辟为广东民间工艺馆。郭沫若同志曾在1959年参观陈家祠堂后留有一首五言诗:“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可以说,陈氏书院是广东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装饰最精美的古代艺术建筑,不愧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

(选自《百度百科》,有删改)

1.下列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木雕、石雕、砖雕、泥塑、陶塑、铁铸工艺等,都反映出陈家祠的装饰精巧。

B.陈家祠堂集中体现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精华,历代都被称为广东民间工艺馆。

C.陈家祠屋顶上的陶塑瓦脊气势恢宏,是清代广东石湾陶塑商号文如璧的作品。

D.大型砖雕的画面内容有神话传说、山水园林、花果禽兽、钟鼎彝铭等类型。

2.第②③段分别从陈家祠的                                方面介绍陈家祠,为了说明陈家祠的特点,第②③段画线句子分别用了                          的说明方法。(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请找出描写早春特有景象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一诗句中的画面。(4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4小题,16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各组划线词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恒亡               险而民附

B.舜于畎亩之中       野芳而幽香

C.生忧患             天将降大任是人也

D.曾益所不能         惧不已也

2.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本文从个人说起,得出“困境出人才”的观点后,转到治国上,最后推出论点。

B.第二段先从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述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C.就国家而言,“死于安乐”中“安乐”指的是“无法家拂士,无敌国外患”。

D.本文语言气势磅礴,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饿其体肤。

⑵入则无法家拂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