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全国第三届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典礼在...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全国第三届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典礼在北京举行后,李明武无时无刻不忘以“全国道德模范”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B.“绿化库布其、保护母亲河”植树活动参与人数超过了10000人,栽植面积5000多亩,在中国西部地区掀起了一股生态环保热潮。

C.广州市赋予校车“优先通行,上下学生时,后车不得超越”,全力营造安全、良好的校车环境。

D.学生能够在5月的初三体育会考中拿下60分,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体育优等生”的基本标准之一。

 

B 【解析】A“无时无刻不”相当于“每时每刻都”  C.在“后车不得超越”后加“的权利”  D.“能够”改为“能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划线的词语,能够用括号中的词语替换的是(     )               (3分)

A.鹤们一律将长颈伸向前方,双足向后方笔直挺身,悠然翱翔太空的美姿,实在是无可言喻(不言而喻)。

B.去年的《财富》杂志说,近30年来新成立的科技公司的总资产,已经接近1万亿美元,这个增长速度还在与日俱增(与时俱进)。

C.两个杀人狂被美化成“英雄”和“武士”,在日本国内鼓噪一时,成千上万的日本青年被他们蛊惑(迷惑),参军来到中国战场,进行野蛮的杀戮。

D.上中学时的我只能偷偷地看闲书,如今我三十八岁了,也可以像父亲当年一样大摇大摆(摇摇晃晃)地看闲书了。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分)

A.销蚀  心犷神怡  赃物  锋芒毕露

B.旁鹜  自知之明  造型  粗制滥造

C.作揖  一泻千里  真谛  瞑思苦想

D.帷幕  险象迭生  宽恕  红装素裹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3分)

A.污diàn     两xī       骨biān     天衣无fèng

B.归xǐng     单bó       解fǒu      轻怕重niān

C.徨páng     射bèng     证quàn     浑身数xiè

D.瓦lì       丽yǐ       收liǎn      直言不huì

 

查看答案

写作(1小题,共60分)

请以“学会欣赏”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 

②自选文体;

③不少于6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题目。(共24分)

王崑玉先生

季羡林

王崑玉老师是国文教员,是山东莱阳人。父亲是当地有名的文士,也写古文,所以王先生有家学渊源,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特别是古文写作方面更为突出。他为文遵桐城派义法,结构谨严,惜墨如金,逻辑性强。我不研究中国文学史,但有一些胡思乱想的看法。我认为,桐城派古文同八股文有紧密的联系。其区别在于,八股文必须代圣人立言,“四书”以朱子注为标准,不容改变。桐城派古文,虽然也是“文以载道”,但允许抒发个人感情。两者的差别,实在是微乎其微。王老师有自己的文集,都是自己手抄的,从来没有出版过,也根本没有出

版的可能。他曾把文集拿给我看过。几十年的写作,只有薄薄一小本。现在这文集不知到哪里去了。惜哉!

王老师上课,课本就使用现成的《古文观止》,不是每篇都讲,而是由他自己挑选出来若干篇,加以讲解。文中的典故,当然在必讲之列,而重点在文章义法。他讲的义法,正如我在上面讲的那样,基本是桐城派,虽然他自己从来没有这样说过。《古文观止》里的文章是按年代顺序排列的。不知什么原因,王老师选讲的第一篇文章是比较晚的明代袁中郎的《徐文长传》。讲完后出了一个作文题目一一《读徐文长传书后》。我从小学起作文都用文言,到了高中仍然未变。我仿佛驾轻就熟般地写了一篇“书后”,自觉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不想竞获得

了王老师的青睐,定为全班的压卷之作,评语是“亦简劲,亦畅达”。我当时很高兴。我不是没有虚荣心的人,老师这一捧,我就来劲了,于是就拿来盐:韩、柳、欧、苏的文集,认真地读过一阵儿。   。

实际上全班国文最好的是一个叫韩云鹄的同学,可惜他别的课程成绩不好,考试总居下游。王老师有一个习惯,每次把学生的作文簿批改完后,总在课堂上占用一些时间,亲手发给每一个同学。排列是有顺序的,把不好的排在最上面,依次而下,把最好的放在最后。作文后面都有批语,但有时候他还会当面说上几句。我的作文和韩云鹄的作文总是排在最后一二名,最后一名当然就算是状元,韩云鹄当状元的时候比我多。但是一二名总是被我们垄断,几乎从来没有过例外。

北园高中(即山东大学附设高中)的风光是非常美丽的。每到春秋佳节,风光更为旖旎。最难忘的是夏末初秋时分,炎夏初过,金秋降临,和风微凉,冷暖宜人。每天晚上,夜课以后,同学们大都走出校门,到门前荷塘边上去散步,消除一整天学习的疲乏。其时月明星稀,柳影在地,草色凄迷,荷香四溢,如果我是一个诗人的话,定会好诗百篇。可惜我从来就不是什么诗人,只空怀满腹诗意而已。王崑玉老师大概也是常在这样的时候出来散步的。他抓住这个机会,出了一个作文题目一一《夜课后闲步校前溪观捕蟹记》。我生平最讨厌写说理的文章,对哲学家们那一套自认为是极为机智的分析,我十分头疼。除非有文采,像庄子、孟子等,其它我都看不下去。我喜欢写的是抒情或写景的散文,有时候还能情景交融,颇有点沾沾自喜。王老师这个作文题正合吾意,因此写起来很顺畅,很惬意。我的作文又一次成为全班压卷之作。

自从1928年日寇占领了济南,北园高中解散以后,我再没有见到过王崑玉老师。后来听说,他到山东大学(当时还在青岛)中文系教书,只给了一个讲师的头衔。我心中愤愤不平。像王老师那样的学问和人品,比起某一些教授要高得多,现在有什么人真懂而且又能欣赏桐城派的古文呢?如果在今天的话,他早已成为了什么特级教师,并会有许多论文发表,还结成了多少集子。他的大名会出现在什么《剑桥名人录》上,还有花钱买来的《名人录》上,堂而皇之地印在名片上,成为“名人”。然而这种事情他绝对不干。王老师郁郁不得志,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在我的心中,王老师的形象却始终是高大的,学问是非常好的,是一个真

正的读书人。王老师将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节选自刊于《文史哲》2002年第5期的季羡林《我的高中》一文。有删改)

1.在北园高中任教时,王老师做了哪几件对“我”影响巨大的事?请分点概括。(5分)

2.王岜玉老先生是怎样一个人?试结合材料分析。(6分)

3.作者写道:“他的大名会出现在什么《剑桥名人录》上,还有花钱买来的《名人录》上,堂而皇之地印在名片上,成为‘名人’。”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5分)

4.作者说:“王老师郁郁不得志,也在情理之中。”接着又说:“王老师的形象却始终是高大的。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

5.“韩、柳、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中的“四家”。对此“四家”的人名对应判断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韩愈

B.柳公权

C.欧阳修

D.苏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