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商汤见伊尹》一文,回答小题。 昔者汤(商朝建国君主)将往见伊尹(商朝初年的...

阅读《商汤见伊尹》一文,回答小题。

昔者汤(商朝建国君主)将往见伊尹(商朝初年的贤相),令彭氏之子御。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汝所知也。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伊尹,天下之贱人也贱人:出身低贱的人

B.则耳聪,目加明加:更加。

C.子欲何之:哪里

D.则吾必而强食之说:通假字,通“悦”,高兴。

2.请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

3.在这个故事中,作为君主的商汤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 (2分)

 

1.C  2.吃了它,耳朵就会更加灵敏,眼睛就更加明亮,那么,我就会高兴的强逼自己吃下去。 3.是个选贤任能,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明君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划线字意思的能力。C项中的“之”为“动词”。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文章对“商汤”的具体描写来分析该人物形象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2分)

(1)晓雾将                   (2)千不穷           

2.翻译下面句子。(2分)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两文作者在写景上都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准确描摹,描写角度多变,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你喜欢的一句。(2分)

 

查看答案

按要求填空。

1.朱自清在《春》中赞美春天的力量,写到: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领着我们上前去。春、日作为新生美好事物的象征,还常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旧事物必将被新事物取代,如(王湾《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              ”就给人以乐观积极的力量。

2.家在哪里?崔颢在《黄鹤楼》中说“日暮乡关何处是?                ”,韩愈在《左迁蓝关示侄孙湘》中则说“云横秦岭家何在?___                _

3.古人很注重修身养性。孔子讲一“恕”字,奉行“                       ”,陶渊明讲究“闲”,“采菊东篱下,               ”。

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                 

5.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分)

A.隐匿侥恕侮人不倦  相形见拙

B.涟漪逞辩出类拔萃  粗制滥造

C.落第臆测呕心沥血好高骛远

D.诀别琐事名列前茅不言而喻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狡xiá星宿xìù慰jí一黄土póu

B.形qī拮桥zhàn义愤填yīng

C.抽息zhì免huò踉踉跄qiàng

D.阴mái着tiǎn执ào怒不可

 

查看答案

脚步声声,敲打心灵,引发思考,激起遐想。 

  我们回望,曾经留下的深深浅浅的足迹;我们聆听,人在旅途前行的心声;我们期待,朝着未来的目标不断迈进…… 

  请以“心灵的脚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字数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