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题目.(共6分)
广州白云山
人们常用“白云珠水”来美誉广州,“白云”指的是白云山,“珠水”指的是珠江。广州白云山为南粤名山,自古就有“羊城第一秀”之称,素享广州“市肺”的美誉。它位于广州市东北向,属我国南方五岭大庾岭支脉的九连山山脉末段,白云山聚拢着三十多个山峰,山体相当宽阔,总面积20.98平方公里,相当于澳门特区的总面积,最高峰摩星岭,海拔382米,是广州市最高峰。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绿化面积4.2万亩,绿化覆盖率已达95%以上,植被种类相当丰富,共有植物1038种,据统计,每天可吸收2800吨二氧化碳,放出2100吨氧气,可供近300万人正常呼吸之用,是广州市的一张生态名片。
每当霏雨绵绵,云雾缭绕于黛山葱绿间,半壁皆素,故名白云山。白云山气势磅礴,山峦起伏,沟谷纵横,山上道路四通八达。风景优美,名胜古迹星罗棋布。
白云山很早就闻名于世。战国时已有名士出入,晋朝时已风景宜人,唐朝便以胜地著称。宋代以来的“羊城八景”,白云山就占了多处。羊城人们一向喜欢到此登高游览,尤其在九九重阳,更以登白云山为乐事,每逢此时,扶老携幼,人流熙熙攘攘的热闹场景便构成羊城一幅独特的风情画。
千百年来,白云山名胜古迹虽多,但屡经兴废,遗存很少,尤以近百年来历尽沧桑,频遭破坏,满目疮痍,到解放时,只剩下“天南第一峰”牌坊和部分寺院的断壁残垣。建国以后,经过历届广州市政府的建设和多年的苦心经营,白云山这座千古名山成为广大游人一个可游、可居、可乐的现代桃源仙境。
目前白云山风景区从南至北散落着7个游览区,依次是:麓湖游览区、三台岭游览区、鸣春谷游览区、摩星岭游览区、明珠楼游览区、飞鹅岭游览区及荷依岭游览区,区内有四个全国之最的景点,分别是:全国最大的园林式花园——云台花园;我国第一条自行设计的观光索道——白云索道;全国最大、亚洲第二的天然式鸟笼——鸣春谷;全国最大的主题式雕塑公园——雕塑公园。
几千年来,白云山几经盛衰,到今天已成为“山幽、林绿、气清、景美”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首批“4A”景点,并以“云山叠翠”之名列新世纪羊城八景之首。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白云山最高峰摩星岭,海拔382米,是广州市最高峰。 |
B.白云山历史悠久,战国时已有名士出入,晋朝时已风景宜人,宋朝便以胜地著称。 |
C.鸣春谷是全国最大、亚洲第二的天然式鸟笼。 |
D.白云山以“云山叠翠”之名,名列新世纪羊城八景之首。 |
2.下面对文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1段写了白云山的地理位置、山体面积和绿化植被等情况。 |
B.文章写最高峰摩星岭,说明摩星岭山势高峻挺拔,令人生畏。 |
C.文章将白云山面积和澳门特区的总面积进行比较,是为了说明澳门特区的面积小。 |
D.文章写羊城人们在九九重阳,以登白云山为乐事,说明了羊城人们的娱乐方式非常单一。 |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习题。(6分)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中的“岱宗”“钟”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2分)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吾孰与徐公美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
B.乃下令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
C.暮寝而思之环而攻之而不胜 |
D.今齐地方千里荆之地方五千里 |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为什么?请注意结合原文内容进行回答。(4分)
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5分)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童趣》)
2.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3.此诚不可与争锋(《隆中对》)
4.几欲先走(《口技》)
5.在宋城上而待楚寇也(《公输》)
默写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中通外直,不曼不枝,香远溢清,亭亭净植。 |
B.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
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
D.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小园香经独徘徊。 |
E.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F.登临五蜀横分地,三年多难更凭危。万里来游还望远,徙倚湖山欲暮时。
2.根据课本,补写下列各句空缺部分。(5分)
①池上碧苔三四点, 。(晏殊《破阵子》)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③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④欲渡黄河冰塞川, 。(李白《行路难 其一》)
⑤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3.克服困难,我们不能幻想一劳永逸,要有长远的打算,要有长期与困难作斗争的准备。因为国家和个人的坎坷,有时一个接着一个,就像宋代诗人杨万里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一诗中所说的那样:“ ,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某班同学在完成综合性学习活动“献给母亲的歌”的过程中,搜集到如下材料。
请你按照要求做题。(3分)
【材料一】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
(史铁生《我与地坛》)
【材料二】每天出过晚饭,往往九点来钟,我们上床睡,母亲则坐在床角,将仅仅20瓦光的灯泡吊在头顶,凑着昏暗的灯光为我们补缀衣裤。 (梁晓声《母亲》)
【材料三】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这个人就是妈。(车行《母亲》)
1.以上三则材料,没有体现出母亲辛劳的一则是___________。(1分)
2.根据【材料二】或【材料三】提供的情景,仿照示例,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2分)
示例:母爱是儿女离家时亲切的叮咛,那份牵挂陪伴我们远行;母爱是儿女酣眠时细密的针脚,那份辛劳陪伴我们入梦;母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