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在今年北京市人代会上,人大代表、北京实验二小李烈校长提出“取消三好生评选”的建议...

在今年北京市人代会上,人大代表、北京实验二小李烈校长提出“取消三好生评选”的建议,主张采用更为多元化的标准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提议引来了不少学校和教师的关注。为此,某校901班准备就这一热点开展主题班会活动。下面是活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2分)

1.为了给主题班会提供第一手资料,班委会委托你就“是否取消三好生评选”在校园内展开调查,你准备采用怎样的调查方式?(请写出两种)(2分)

2.4月17日下午第一节课,班级将举行“是否取消三好生评选”主题班会。4月16日下午,你受班委会委托,邀请学校张校长参加这次班会活动,请你将对张校长说的话写下来。(4分)

3.在班会进行的过程中,班上的同学就是否“取消三好生评选”各持己见,你认为“三好生评选”是应该取消还是应该继续?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4.班会活动结束后,班上的同学写了一则报道,准备发到校广播站,但是有一句话不通顺,请你帮助修改一下。(2分)

4月17日上午,我班举行了题为“是否取消三好生评选”的主题班会。班会上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表达出当代中学生追求自身健康成长、创建公平美好校园。

 

1.示例: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观察调查法 2.示例:张校长您好,我是901班同学,明天下午第一节课我们班将举行“是否取消三好学生评选”的主题班会,班委会委托我邀请您参加,请问你有时间吗? 3.示例一:我认为应该取消。 过早给学生贴上好学生与坏学生的标签,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而且由于挂钩小升初等实际利益,“三好生”评选明显变味,其负面作用较大。示例二:我认为不应该取消。任何一种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应该存在竞争,竞争是自身不断提升的动力,中小学“三好生”评比同样如此,一方面可以激发、鼓励被评选为三好的同学;另一方面可以带动其他同学,从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 4.不通顺的句子是:“表达出当代中学生追求自身健康成长、创造公平美好校园。”修改:在“美好校园”后加上“的愿望”。 【解析】 1.本题是一道实践题。采用的调查方式能够实行即可。 2.本题是一道口语交际题。邀请张校长时注意称呼、语气等即可。 3.本题是一道辨析题。无论赞同哪种观点都必须说出充足的理由才行。 4.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根据病句的类型来辨别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的题目。(4分)

1.下面是《伊索寓言·马和驴》的开头,请你根据阅读的印象写出该故事的结尾。(2分)

开头:某人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在途中,驴对马说:“你如果肯救我一命,就请分担一点我的负担。”马不听。驴筋疲力尽,倒下死了。

结尾:                                                                              

2.《安徒生的童话》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为王子祝福的          ;有历经千辛万苦、重重磨难之后变成了白天鹅的丑小鸭;还有虽身材微小但理想远大、富有爱心、向往光明、追求美好生活的           。               (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有这样一位战士,他没有沙场上的浴血奋战,没有建立过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但他却成了中国人民学习的榜样。有这样一种精神,它不是一瞬间的光芒四射,也不带有丝毫堂惶的理由,但它却被人民永远铭记在心里。这位战士叫做雷锋,这种精神就是雷锋精神。

时间像流水一样轻轻地从我们身边滑过,50年过去了,这个闪着人性的光辉和无私奉献的炽热的名字并没有在我们自己的土壤里逐渐地àn淡,逐渐地冷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雷锋”相伴,不论是年度感动人物,还是各级道德模范,抑或是你我不经意间的见义而趋、见善而行……都在                  雷锋精神。雷锋,真的没有离我们远去……

1.给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           )热     àn (           )淡                   

2.第一段中有一个错别字,它是      ,应改为      。(2分)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传承、升华 、实践   B、升华、传承、实践   C、实践、传承、升华

4.文中“这位战士叫做雷锋”和“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雷锋’相伴”两句中,“雷锋”的意思不一样,前句中“雷锋”的意思是             ,后句中“雷锋”的意思是               。(3分)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6题)

①蒹葭萋萋,                  。                        (《诗经·蒹葭》)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孟子《鱼我所欲也》)

                  ,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

                  ,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

⑤天街小雨润如酥,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⑥商女不知亡国恨,                   。                 (杜牧《泊秦淮》)

⑦足蒸暑土气,                。                        (白居易《观刈麦》)

⑧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周敦颐《爱莲说》)

2.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查看答案

作文。(60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按要求作文:

拿破仑.希尔的祖父是北卡罗莱州的马车制造师。老人在清理耕种的土地时,总会在田野的中央留下几株橡树,并用这些橡树制造马车的车轮。年幼的希尔对祖父的举动困惑不已,问:“森林中那么多树可以砍,你为什么偏偏用田野里的橡树做车轮呢?”祖父和蔼地笑了笑说:“森林中的树互相遮蔽,缺少风吹雨打,容易折断。田野中的橡树没有什么依靠,需要百般挣扎才能和大自然对抗,没有茁壮的身躯就难以存活。用它们做车轮,才可以承受沉重的负荷。”

在拿破仑.希尔的自传中,他表示,那是他一生中受到的最好的教育!

读了上面的故事,你是否有所感触?是啊,森林中互相遮蔽的树,缺少风吹雨打,容易折断;而在田野中独立成长、身经磨练的橡树,才能承受沉重的负荷而委以重任!人生如树!你是否也想拥有橡树一样的人生呢?请你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查看答案

①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

②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利用铂作为电极放入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1984年,美国科学家设计出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到了80年代末,细菌发电有了重大突破,英国科学家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分子,释放电子向阳极运动,从而产生电能。操作时还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液,来提高生物系统输送电子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往电池里不断地充入空气,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合物。据计算,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电,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且能持续数月之久。即使这样,还有10%的潜力可挖掘。

③利用细菌发电原理,可以建立较大规模的细菌发电站。计算表明,一个功率为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仅需要10立方米体积的细菌培养液,每小时消耗200千克糖即可维持其运转发电。这是一种术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而且技术发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秸秆、落叶等废有机物的水解物来代替糖液。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

④现在,各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美国设计出一种综合细菌电池,里面的单细胞藻类可以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然后再让细菌利用这些糖来发电。日本科学家同时将两种细菌放入电池的特种糖液中,让其中的一种细菌吞食糖浆产生醋酸和有机酸,而让另一种细菌将这些酸类转化成氢气,由氢气进入磷酸燃料电池发电。

⑤人们还惊奇地发现,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种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约10%的阳光转化成化学物质时,即可产生电荷。科学家们利用它们制造出一个小型实验性太阳能细菌电池,结果证明是可以用嗜盐性细菌来发电的,用盐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由此可见,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经不再遥远,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 (选文有改动)

1.请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2分)

2.文章第②段介绍英国科学家在研究利用细菌电池发电时,为了提高发电效率,操作时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3.文章第②段中加着重号的“这样”指的是什么?(2分)

4.文章第④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2分)

5.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4分)

6.利用细菌发电除了发电效率高之外,还具有哪些优越性?(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