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配合班级拟开展的“走近科学”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试题。(7分)
1.班刊“科学成就”专栏要介绍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请在《辞海》“爱因斯坦”的释义中选择用的信息。(填写序号,多选不给分)(2分)
爱因斯坦 ①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物理学家。生于德国,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②在物理学的许多部门中都有重大贡献。③其中最重要的是在二十世纪初的一些新发现的推动下,建立了狭义相对论(1905年);并在这基础上推广为广义相对论(1916年)。④还提出了光的量子概念,并用量子理论解释了光电效应、辐射过程和固体的比热。⑤在阐明布朗运动,发展量子统计法方面都有成就。⑥后期致力于相对论“统一场论”的建立,企图把电磁场和引力场统一起来,惜无成效。⑦爱因斯坦的理论,特别是相对论,揭示了空间一时间的辩证关系,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无论在科学上,还是在哲学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⑧相对论的观念和方法对二十世纪理论物理学的发展。有极为深刻的影响。⑨因理论物理学方面的贡献,特剐是发现光电效应定律,于192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摘自《辞海》)
适用的信息:
2.公众科学素养事关国家的竞争力。下面是某部门对“我国公众获得科学技术信息的渠道”的调查情况统计表,请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2分)
结论:
3.活动小组要组织一次主题为“科学技术的两面性”的交流讨论,请撰写一段不少于50字的发言稿:要求有观点、有材料。(3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归园田居
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用自己的话描绘“带月荷锄归”的优美意境。(3分)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下列对划线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自劳军 劳:慰问犒劳
B.使人称谢 谢:感谢
C.军中不得驱驰 驱驰:策马疾驰
D.居无何 居:停止
2.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军细柳\军中闻将军令
B.以备胡 众妙毕备
C.军士吏被甲、流血被面
D.天子且至 年且九十
3.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周亚夫之君严明、忠于职守、刚正不阿的“真将军”品质。
B.皇帝两次“不得人”军中的矛盾冲突凸显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C.皇上也是作者重点刻画的人物,因为,他善于用人。
D.本文运用了对比、衬托、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4.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3分)
(2)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4分)
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 区域优势,长江三角洲地区迅速融人世界大市场。
②青少年要学会以合适的方式 心中的烦恼。
③霞光里的故园,在蓝天碧水的 下更加妩媚动人。
④依法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从宏观上调控贫富差距的重要手段。
A.依托 排遣 映衬 征收 B.依赖 排放 陪衬 征收
C.依托 排放 陪衬 征集 D.依赖 排遣 映衬 征集
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在一座小岛上,住着一位老渔翁和他的妻子。有一年秋天,一群天鹅来到岛上,它们是从遥远的北方飞来的,准备去南方过冬的。老妇见到这群天鹅,非常高兴,于是拿出喂鸡的饲料和打来的鱼虾招待它们。冬天来了,这群鹅竟没有继续南飞。湖面封冻,老夫妇就敞开它们茅屋的门让它们在屋里取暖,并且给它们吃的,这种关怀一直延续到春天来临,湖面解冻。年复一年,每年冬天,这对老夫妇都这样奉献着他们的爱心。有一年,他们老了,离开了小岛,天鹅也消失了。不过它们不是飞向了南方,而是在第二年湖面封冻时,饿死了。
作文要求:
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③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④不少于600字。
综合实践(1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语言表达。
在朋友家做客,我们聊兴正浓。21点时,朋友歉意地说他得打个重要的电话。室内顿静,电话拨过之后却不见朋友说话,而另一端也是一片寂静。朋友却神情专注,持特有的一份温情。撂下电话后他幸福地说:“很奇怪吧?是给我母亲打的。老人聋哑,她的电话就放在床头柜上,每晚尽量侧身睡,为的是看清来电显示。其实这个电话就我和弟弟打,母亲看见来电显示就知道是我,或者是弟弟。‘通话’的时候,虽然双方什么也不说,但母子之心一线相牵——我们知道母亲安康着,母亲也知道她的儿女们平安着……”
故事鲜有,孝心独具。但,人的感情是相通的,因而体验不难!请你说说看到这个故事的内心感受。(不少于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