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归园田居 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归园田居

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用自己的话描绘“带月荷锄归”的优美意境。(3分)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3分)

 

1.皎洁的月光下,劳动归来的诗人显得充实而快乐。他肩扛一把锄头,穿行在草丛中,构成了一副美好的月夜归耕图。(3分) 2.隐居躬耕、不在污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不与世俗同流合污。(3分) 【解析】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1)从内容角度来描绘诗句的画面;(2)体会诗歌主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下列对划线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自军  劳:慰问犒劳

B.使人称  谢:感谢

C.军中不得驱驰  驱驰:策马疾驰

D.无何  居:停止

2.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细柳\中闻将军令

B.以胡 众妙毕

C.军士吏甲、流血

D.天子至 年九十

3.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周亚夫之君严明、忠于职守、刚正不阿的“真将军”品质。

B.皇帝两次“不得人”军中的矛盾冲突凸显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C.皇上也是作者重点刻画的人物,因为,他善于用人。

D.本文运用了对比、衬托、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4.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3分)

(2)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4分)

 

查看答案

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区域优势,长江三角洲地区迅速融人世界大市场。

②青少年要学会以合适的方式      心中的烦恼。

③霞光里的故园,在蓝天碧水的      下更加妩媚动人。

④依法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从宏观上调控贫富差距的重要手段。

A.依托 排遣 映衬 征收    B.依赖 排放 陪衬 征收

C.依托 排放 陪衬 征集    D.依赖 排遣 映衬 征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在一座小岛上,住着一位老渔翁和他的妻子。有一年秋天,一群天鹅来到岛上,它们是从遥远的北方飞来的,准备去南方过冬的。老妇见到这群天鹅,非常高兴,于是拿出喂鸡的饲料和打来的鱼虾招待它们。冬天来了,这群鹅竟没有继续南飞。湖面封冻,老夫妇就敞开它们茅屋的门让它们在屋里取暖,并且给它们吃的,这种关怀一直延续到春天来临,湖面解冻。年复一年,每年冬天,这对老夫妇都这样奉献着他们的爱心。有一年,他们老了,离开了小岛,天鹅也消失了。不过它们不是飞向了南方,而是在第二年湖面封冻时,饿死了。

作文要求:

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③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④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综合实践(1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语言表达。

在朋友家做客,我们聊兴正浓。21点时,朋友歉意地说他得打个重要的电话。室内顿静,电话拨过之后却不见朋友说话,而另一端也是一片寂静。朋友却神情专注,持特有的一份温情。撂下电话后他幸福地说:“很奇怪吧?是给我母亲打的。老人聋哑,她的电话就放在床头柜上,每晚尽量侧身睡,为的是看清来电显示。其实这个电话就我和弟弟打,母亲看见来电显示就知道是我,或者是弟弟。‘通话’的时候,虽然双方什么也不说,但母子之心一线相牵——我们知道母亲安康着,母亲也知道她的儿女们平安着……”

故事鲜有,孝心独具。但,人的感情是相通的,因而体验不难!请你说说看到这个故事的内心感受。(不少于100字)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5分)

众人来看时, 以柳絮为题,限各色小调.紫鹃炷了一支梦甜香,大家思索起来.一时黛玉有了,写完.接着宝琴宝钗都有了.他三人写完,互相看时,宝钗便笑道:“我先瞧完了你们的,再看我的。”……说着,看黛玉的是一阕《唐多令》:“粉堕百花州,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球.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众人看了,俱点头感叹,说:“太作悲了,好是固然好的。”因又看宝琴的是《西江月》……宝钗笑道:“终不免过于丧败.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说好了,才不落套.所以我诌了一首来,未必合你们的意思。”众人看道是:“白玉堂前春解舞, 东风卷得均匀.”湘云先笑道:"好一个`东风卷得均匀'!这一句就出人之上了。"又看底下道:“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 送我上青云。”众人拍案叫绝,都说:“果然翻的好,自然这首为尊……”

1.选文出自古典名著《         》,作者是清代小说家               。(1分)

2.面对飘飞的柳絮,黛玉有着和别人完全不同的感受,一首《唐多令》足见她孤苦无依的人生境遇,结合具体词句体会林黛玉所表现出的性格特点。(2分)

3.众人认为宝钗的词为尊,宝钗也说自己的词不落俗套,试分析“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两句表达了宝钗怎样的人生愿望?(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