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小镇女人》,完成小题。(共15分)
小镇女人
丁立梅
①六年前,我在一个小镇住。小镇上有个女人,三十多岁的模样,无职业,平时就在街头摆个小摊,卖些塑料篮子、瓷钵子之类的小杂物。女人家境不是很好,住两间平房,供两个孩子上学,还要侍奉一个瘫痪的婆婆。家里的男人也不是很能干,忠厚木讷,在一个工地上做杂工。这样的女人,照理说应该是很落魄的,可她给人的感觉却明艳得很,每日里在街头见到她,都会让人眼睛一亮。女人有如瀑的长发,她喜欢梳理得纹丝不乱,用发夹盘在头顶上。女人有颀长的身材,她喜欢穿旗袍,虽然只是廉价衣料,却显得款款有致。她哪像是守着地摊赚生活啊,她简直就是把整条街当成她的舞台,活得从容而优雅。
②一段时期,小镇人茶余饭后,谈论得最多的就是这个女人。男人们的话语里带了欣赏,觉得这样的女人真是不简单。女人们的言语里却带了怨忿,说,一个摆地摊的,还穿什么旗袍!隔天,却一个一个跑到裁缝店里去,做一身旗袍来穿。
③女人不介意人们的议论,照旧盘发,穿旗袍,优雅地守着她的地摊,周身散发出明亮的色彩。这样的明亮,让人没有办法拒绝,所以大家有事没事都爱到她的摊子前去转转。男人们爱跟她闲聊两句,女人们更喜欢跟她讨论她的旗袍,她的发型。末了,都会买一件两件小商品。
④几年后,女人攒足了钱,再贷一部分款,居然就买了一辆二手中巴车跑短途。她把男人送去考了驾照,做了自家中巴车的司机。她则随了车子来回跑,热情地招徕顾客。在来来去去的风尘之中,她照例是盘了发,穿着旗袍,清清丽丽的一个人。她的车也跟别家的车不同,车里被她收拾得异常整洁,湖蓝色的座垫,淡紫色的窗帘,给人的感觉就是雅。所以小镇人外出,都喜欢乘她的车。
⑤她的日子渐渐红火起来,却不料,竟很意外地出了一起车祸。所赚的钱全赔进去了,还搭上一辆车和十几万的债务。她的腿部也受了很重的伤,躺在医院里,几个月下不了床。小镇人都说,这个穿旗袍的女人,这次倒下去怕是爬不起来了。可是半年后,她却在街头出现了,干着从前的老行当——摆地摊儿,卖些杂七杂八的日常生活用品。她照例盘发,穿旗袍。腿部虽落下小残疾,但却不妨碍她把脊背挺得笔直,也不妨碍她脸上挂上明媚的笑容。
⑥我离开小镇那年,女人已不再摆地摊了,而是买了一辆出租车。过两年,小镇有人来,问及那个女人。小镇人说:“她现在发达了,家里有两辆车子,一辆跑出租,一辆跑长途。”最近又听小镇人说,女人新盖了三层楼房。我问:“她还盘发吗?还穿旗袍吗?”小镇人就笑了,说:“如果不盘发,不穿旗袍,她就不是她了。真的呢,她还跟从前一样漂亮,一点没见老。”
⑦这样的女人,是应该永远活得如此高贵的,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那种高贵,什么样的艰难困苦也湮没不了她。
1.分析第①段中画线语句的含义。(4分)
2.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何在第②段中描写镇上人们的表现。(4分)
3.小镇女人哪一点最令你敬佩?请用一句话概括,并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一点是如何体现的。(7分)
阅读《读<孟尝君传>》,完成小题。(共9分)
读《孟尝君传》
王安石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1.解释下列划线字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
⑵宜可以南面而制秦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⑵岂足以言得士?
3.文中三处使用“鸡鸣狗盗”这一成语,分别强调了什么?(3分)
综合性学习(共11分)
在中国精神文明网等多家网站联合开展的“网络十大不文明行为征集与评选活动”中, “传播谣言、散布虚假信息”被网民列为“网络十大不文明行为”之首。在“文明上网,抵制网络谣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你承担了搜集整理相关信息的任务,请向同学们汇报你的成果。
1.根据下面两则案例,向同学们概括介绍网络谣言的特点。(4分)
【案例一】
2010年2月,在北京打工的张某为了提高网上点击率,先后在百度贴吧等多处发
布“最新山西地震消息”,消息通过短信、网络等渠道疯狂传播,由于听信“地震”传言,山西太原、晋中、长治、晋城、吕梁、阳泉六地几十个县市数百万群众凌晨开始陆续走上街头“躲避地震”,山西地震官网一度瘫痪。
【案例二】
刘某某为某互联网站经营者,为提高网站点击率,在未经证实的情况下,于2012年2月19日在互联网发布了“保定252医院确认一例非典”的虚假信息,并自己连续跟帖制造影响,引起一些群众的恐慌。
2.有同学认为,网络是虚拟世界,在其中随意转发未经证实的消息没什么大不了。
依据下面材料中的信息,写一段话纠正这种错误看法。(4分)
【材料一】
虚拟社会,一度是互联网的代名词。遗憾的是,形态的虚拟变成了内容的虚假,网
络逐渐成了谣言集散地,给人以不讲诚信、不负责任的印象。其实,虚拟的社会也是由真实的人构成的,虚拟社会的成员应该像他们在现实社会中那样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这样才能让大家更好地享受信息技术的美好。
【材料二】
网络谣言的制造者、传播者穿上“马甲”,就如入无人之境,肆意制造谎言,混淆视听。“蛆橘”的谣言虽已澄清,却难以弥补橘农所遭受的经济损失;“碘盐防核辐射”的谣言虽已远去,但引发的抢购风潮仍让人心有余悸。
3.依据下面材料,针对怎样才能不受网络谣言的蒙蔽,给同学们提出三条建议。(3分)
【材料】
网络谣言是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伴生物。近年来互联网在中国的兴起,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当今时代,社会生活日新月益的变化,为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温床;科学知识的欠缺和局限,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网络推手的恶意炒作,更强化了谣言的扩散,挟持了网民的意见。遏制网络谣言,净化网络环境,已经成为包括广大网民、互联网企业和管理部门等在内的全社会的共识。
名著阅读(3分)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的 ① 。《西游记》以丰富想象描绘奇异的神魔世界的同时,也借唐僧师徒在西天取经途中斩妖除魔的故事,表现了 ② 的古老主题。其中“三打白骨精”、“计盗紫金铃”、“ ③ ”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
默写(4分)
1.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1分)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分)
3.晏殊《浣溪沙》中的“ , ”一句,揭示了美好事物的消逝与重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2分)
下列句中使用修辞方法不恰当的是
A.那一簇簇的芦苇,远看犹如朵朵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浮着。 |
B.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谁也不孤峰突起,谁也不盛气凌人。 |
C.一起风,绯红的樱花便漫天飞舞,把头顶的天空都染红了。 |
D.一首好歌,可以促进团结,可以抚平忧伤,可以凝聚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