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一箱葡萄》,完成小题。(共15分) 一箱葡萄 金科 ①正是新疆瓜果飘香的季...

阅读《一箱葡萄》,完成小题。(共15分)

一箱葡萄

金科

①正是新疆瓜果飘香的季节,在乌鲁木齐飞往北京的飞机上,很多乘客带了不少新疆的时鲜瓜果,像葡萄啊、哈密瓜什么的。这些东西虽说不上贵重,体积却很大,多是用纸箱子装着,很快就把飞机上的行李舱给塞得满满当当的了。

②一位高大年轻的巡查正忙不迭地帮着乘客整理着行李舱,以便多腾出点空来,好多放些行李。当他打开一个行李舱时,一箱葡萄猝不及防地落了下来。随即,旁边的一位中年女人站了起来,对着巡查大声叫道:“你是怎么搞的!看把我的葡萄都摔坏了!”

③巡查一边连声说着对不起,一边赶紧捡拾起散落的葡萄来,直到将那箱葡萄给捆扎好了之后,又重新将它放回到行李舱里。

④中年女人站在一旁,不动声色地看着巡查做着这些事情。当巡查收拾完毕,准备离开时,她却一把抓住巡查,又大声叫了起来:“你把我的葡萄给摔坏了,你得赔我!”

⑤巡查一时显得很窘迫,急急地说道:“我一打开舱门,它就落下来了,大家都看见的,怎么能怪我呢?再说,你的葡萄也没有摔坏多少,我又帮你重新捆好了的,你怎么能让我赔呢?”

⑥中年女人却一声不吭,只是紧紧抓着他的衣服不松手,连对闻讯来劝说的空姐也不理不睬。

⑦这样僵持了一会儿之后,巡查沉吟了一下,只好说道:“那我下去,看看能不能给你买一箱吧。”

⑧听了这话,中年女人既未答应,也未松手。

⑨周围的一些乘客见状,纷纷说起话来,而且全是一边倒的声音,都说中年女人不对。

⑩中年女人这才松了手,放了他。

11飞机快要起飞了,还不见大个子巡查的身影。中年女人气呼呼地站了起来,嘴里一边骂着“骗子”,一边不顾空姐的劝阻,硬是冲下飞机去了。

12已经到了起飞的时间了,还不见那中年女人回来,乘客们又说开了。有说巡查不守信用的;有说那女人真够厉害的,敢追着不放……

13大家正说着,只见那中年女人满面怒容地回来了。一落座,她就一连声地高声骂了起来:“骗子!骗子!骗子!……”

14周围的乘客又七嘴八舌地劝开了,算了,算了,一箱葡萄不值得生这么大的气……

15中年女人又一下站了起来:“刚才就是你们说要放了他的,这下好了,下去他就不见了。你们再说,我今天就让你们都走不成!”

16周围的乘客一听这话,就没人再吭声了。

17这时,隔着通道坐着一位带小孩的青年女子,大概不胜其烦吧,就对那中年女人说了句:“你究竟想要怎么样啊?”

18中年女人马上转过脸来,对着青年女子,狠狠地说道:“我要他赔钱!”

19“赔多少?”青年女子问她。

20“一百块!”中年女人回答得很干脆。

21青年女子不再言语,由随身携带的手提包里取出一只皮夹,从中抽出一张百元钞票,隔着通道,随手扔到了那中年女人的身上。

22中年女人一愣,脸一下子便红了起来,犹疑了片刻,就拿起那青年女子扔过来的钱,又给扔了回去。嘴里还说着:“谁要你的钱啊?”只是,那声音已经小了许多。

23又过了好一会儿,中年女人才悄悄地伸出手来,将那张百元钞票装进了自己的腰包。

24飞机上开始供应午餐了。大家正吃着的时候,机舱里响起了广播,有位乘客突然生病,希望是医生的乘客能够前来相助。

25青年女子一听,马上放下手中的饭盒,对她那大约五六岁的男孩交代了几句,就匆匆离座而去了。

26直到飞机降落了,青年女子还没有回来。这时,一位空姐来到小男孩的身边,告诉他,不要动,妈妈马上就会回来了,并且坐到了小男孩的身边。

27中年女人下飞机的时候,只从行李舱上取下一个红色的皮箱,却没有带走她的那箱摔坏的葡萄。

28当机上的乘客都要走完的时候,中年女人又回到了机上。她径直走到了小男孩的身边,将一张百元的钞票交到小男孩的手上,笑容满面地说道:“小朋友,等你妈妈回来,把这钱交给你妈妈。”说完,还亲热地摸了摸小男孩的脑袋。

29中年女人步履轻快地朝着机舱门口走去。走着走着,忽然又转身回来,将她那箱摔坏的葡萄从行李舱上取了下来,提着走了。  (有删改)

1.阅读文章第②-?段,说说中年女人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2.文章围绕一箱不小心摔坏的葡萄,不仅刻画了中年女人,还刻画了与之有关的其他人物。阅读作品,填写下表。(4分)

 

与中年女人相关的人物

与中年女人相关人物的表现

葡萄落了下来

青年女子

3.结合作品,简要分析青年女子是如何影响中年女人的,并谈谈你的认识。(不超过150字)(7分)

 

1.得理不饶人,固执,斤斤计较,自私。 (共4分。共4个要点,每个1分) 2.①巡查(或:巡查、周围人)  ②巡查:道歉,捡捆葡萄,息事宁人。(周围人:都说中年女人不对。) ③中年女人返回飞机 ④替巡查赔钱、扔钱。(共4分。共4空,每空1分) 3.答案示例: 青年女子通过自己的语言、行为逐渐影响中年女人。先是考虑大家的利益和感受,替巡查赔中年女人一百元钱,让中年女人脸红、声音变小,意识到不妥与自私;然后不顾自己没吃完饭、小孩没人照顾,无私帮助别人,让中年女人感动,意识自己的缺点,最终改正错误。我的认识:人都有一颗向善的心,只要方法适当,就能收到效果。(共7分。结合作品1分,分析2分,认识2分,语言表达2分) 【解析】 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人物性格总结合理即可。 2.根据故事情节来了解人物的表现,从而理解人物的不同心理特征。 3.能结合作品分析,只要观点正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三峡》,完成小题。(共10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⑴不见月            曦:          

沿溯阻绝            沿:          

⑶晴霜旦             初:          

⑷属凄异             引: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⑴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作者从俯视的角度,描写了春冬之时三峡什么样的景物?(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共10分)

自1997年以来,本市已进行了八次“北京市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活动。学校就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两则材料。请你说说北京市公民在具备科学素养方面呈现出哪三个特点。(3分)   

【材料一】   北京市公民具备科学素养基本情况调查表

项  目

18—39岁

40—54岁

55—69岁

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

14.3%

7.5%

3.6%

最感兴趣的科技信息

计算机与网络

经济学与社会发展

医学与健康

(数据来源:《第八次公民科学素养抽样调查》)

【材料二】

1997年,北京市首次开展“全市公民科学素养调查”。1997年,具备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仅有4.0%,2002年增至6.6%,2007年达到9.2%,最新一次调查又攀升至10.0%,15年间增加了1.5倍,年均增长率达到7.3%。

特点:⑴                ⑵                 ⑶                    

2.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进行了现场采访。下面是对初中学生、在职人员、居家老人的采访记录。请你说出这些记录分别说明了什么,从这些记录中可以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5分)

初中学生:我最喜欢去北京海洋馆、北京植物园、北京科技馆等地方参观。不仅玩得开心,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增长了见识。

在职人员:我的科技信息和科学知识主要来自报纸和网络,看报纸和上网是我每天的固定“节目”。

居家老人:我特爱看电视上的“养生堂”“生活与健康”“快乐健身一箩筐”节目,多看看这些,对怎么样科学地保养身体有帮助。

说明:⑴                                                            

结论:                                                              

3.这次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完成一份研究报告,请你根据以上搜集到的材料和采访记录,给你的报告拟写一个题目。(2分)

题目: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3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    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         ,是各地的歌谣,我们学过的《       》就出自“秦风”

 

查看答案

默写(5分)

1.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分)

2.                ,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分)

3.隔篁竹,闻水声,                     ,心乐之。(柳宗元《小石潭记》)(1分)

4.王安石《登飞来峰》诗中表现作者高瞻远瞩,坚韧无畏的句子是:                 ,                 。(2分)

 

查看答案

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着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A.选段中“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一句,运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白杨树的特点。

B.选段中“它是树中的伟丈夫”一句,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对白杨树的赞美和敬意。

C.选段中把“守卫家乡的哨兵”比喻成“傲然挺立的白杨树”,表现了他们的坚强不屈。

D.选段中连用四个反问句组成排比句式,感情充沛,气势磅礴,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