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在必醉:                                                                

环堵萧然:                                                                

⑶短褐穿结                                                                

⑷以此自终                                                                

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

⑴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⑵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联系文章内容填空:(4分)

文中“                               ”一句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分别是                              

4.陶渊明“好读书”却又“不求甚解”,这矛盾吗?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1.⑴期,期望。⑵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⑶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⑷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 2.⑴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就高兴地忘记吃饭。⑵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3.“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读书、饮酒、著答案。 4.参考答案:不矛盾。陶渊明为了精神的享受、心灵的满足,而“好读书”;他不为名利,故不需拘泥于字句,所以“不求甚解”;“好读书”又“不求甚解”恰恰体现出了他淡泊名利、率真自然的性格。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各个加点词的意思有的取其常用意,有的需要从从课文中迁移过来。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翻译(1)句时除了注意关键字“便、会意”等字,还要补出省略的“书中的内容”;翻译(2)句时注意“戚戚、汲汲”等字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来分析“五柳先生”的心境以及其“三大志趣”。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陶渊明的“不慕荣利”以及其志趣来谈看法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填空。

1.亭亭山上松,                                      。(刘桢《赠从弟(其二)》)

2.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行到水穷处,                                         。(陈子昂《终南别业》)

4.念天地之悠悠,                                       。(王维《登幽州台歌》)

5.弃我去者,           ;乱我心者,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6.《过零丁洋》中,作者文天祥借用比喻,感慨国事艰难、自身命运多舛的诗句是:“

                                                                        。”

7.人们常常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一句来鼓励自己应对未来充满信心。

 

查看答案

《媒体话一中》是重庆一中著名的校刊,集合了一年里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对于一中的采访报道和评论,极富收藏价值。现在你有幸作为实习编辑加入到2012年《媒体话一中》编委会。你受命完成以下三项任务。(10分)

1.任务一:你很快发现家里的旧报纸上有如下一则新闻,但由于沾过水,新闻标题已模糊不清。你需要将新闻标题复原,且将字数控制在20字以内。(3分)

《沙坪坝报》12月2日讯(记者 赵杰昌)今日区公安分局向重庆一中赠送了一辆校园巡逻车,以增强该校校园安全保卫能力。赠送仪式上,重庆一中校长鲁善坤代表全校师生对区公安分局帮助学校增强安保能力表示衷心感谢,表示学校将全力支持校警,积极开展巡逻工作,提高校园安保能力,确保校区和谐稳定。据了解,今年以来,区公安分局扎实开展校园周边治安秩序整治,加强与辖区学校协调和沟通,增强校园安保能力,确保了辖区校园安全稳定,受到居民群众及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2.任务二:恰逢一中老校友、著名书法家李云老先生回母校怀旧,编委会准备借此机会邀请李云先生为校刊题写今年的刊名。于是你走上前去,向李老鞠躬行礼,然后恭敬地说道:(4分)                                                                   

3.任务三:李老准备考考你,如果你能够对出下面这个简单的对联,那么他就愿意题写刊名。他还提醒你:对联讲究对仗,更讲究意思的连贯巧妙。(3分)

上联:一食堂二食堂香飘校园;

 

 

 

 

 

 

 

 

 

 

下联:

 

查看答案

6.仿照下列划线部分的句子,另写两个句子,使前后意思衔接一致。(4分)

诗人用灵魂写诗,所以当我们吟咏那些美丽的词章时,我们也在阅读他们的灵魂:太白,你的灵魂是酒,醇香而激烈元亮,你的灵魂是菊,清新而自然                

                                                                           

                       

 

查看答案

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请根据提示加以改正。(4分)

 ①为了建设三峡工程,使得110多万移民告别故土。十几年弹指一挥,十几年辛勤拼搏,②造新城、建新家、修新厂,上百万移民开始了新的生活。然而,“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乡中水”,③出去见了世面,创出了局面,但已经无“乡”可回,那也许是移民们最艰苦的选择。一边是对新环境新生活的美好向往,另一边是对故土的无限怀念,④不是个中人,难以理解不到三峡库区移民那份复杂的情怀。

1.第①处成分残缺,应将                                                  删去

2.第②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                                                  

3.第③处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4.第④处句式杂糅,应改为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

②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

③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④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

A.③④②①

B.④①②③

C.④②①③

D.④②③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