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请根据提示加以改正。(4分) ①为了建设三峡工程,使得1...

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请根据提示加以改正。(4分)

 ①为了建设三峡工程,使得110多万移民告别故土。十几年弹指一挥,十几年辛勤拼搏,②造新城、建新家、修新厂,上百万移民开始了新的生活。然而,“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乡中水”,③出去见了世面,创出了局面,但已经无“乡”可回,那也许是移民们最艰苦的选择。一边是对新环境新生活的美好向往,另一边是对故土的无限怀念,④不是个中人,难以理解不到三峡库区移民那份复杂的情怀。

1.第①处成分残缺,应将                                                  删去

2.第②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                                                  

3.第③处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4.第④处句式杂糅,应改为                                                    

 

1.应“为了”或“使得”删去; 2.应调整为“建新家、修新厂、造新城”; 3.应将“艰苦”改为“艰难”; 4.应改为“难以理解三峡库区……”或“理解不到三峡库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根据病句的各种类型来修改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

②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

③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④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

A.③④②①

B.④①②③

C.④②①③

D.④②③①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看到宝玉恼怒地拂袖而去,黛玉不禁期期艾艾、对影自怜起来。

B.香菱颔首低眉地立在黛玉旁,等着听她对自己诗作的评点。

C.宝玉遥遥望见父亲来了,便抑扬顿挫地读起《论语》。

D.黛玉深恶痛疾的是贾府上上下下说一套做一套的虚伪。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3分)(   )

A.我们莫要学那落第的秀才,用运气来做脱辞

B.大雁的生命是一场由生到死的迁徙,最终它们都将陨落于沧茫的大地。

C.看到曾经的乡野变成狼籍的工地,我的心中泛起一种不可名状的悲哀。

D.他有着黝黑的脸庞、浓密的须发,以及犀利的眼神,令人过目难忘。

 

查看答案

下面句子中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3分)(   )

A.(suò)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

B.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zhōu)绉的。

C.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jí)首。

D.旅鼠是一种(liè)齿类动物,主要以草根、草茎和苔藓之类的植物为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生命的声音

那是发生在一次煤矿透水事件中的故事。

他被困在矿井下,四周一片漆黑。卧在一个几十米高的工作台上,两天两夜了,他的精神已经临近崩溃。

他知道自己这一次是在劫难逃了。

一个人孤零零地身处千米以下的矿井中,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更没有一点声音,不说饿死,憋也会把人憋死。

他听老矿工说过,以往煤矿透水事件中死亡的人,很少是饿死或窒息死亡,大都是精神崩溃,在救援队伍还未到来之前,先绝望死去。

一般人是肉体死了,而后精神随之消失;而精神绝望的人,一般都是精神死去,而后肉体也随之死去。

他就属于后者。他放弃了,与其这样孤孤单单地熬下去,这样在孤独中无望地等待,还不如早些死了,早些解脱。

黑洞洞的煤坑里什么也没有,除了死亡的影子紧紧地跟随着他,咬噬着他的肉体、咀嚼着他的灵魂之外,什么也没有。这时,若有一点儿声音,哪怕是对他最恶毒的诅咒,不,即使是一双手打在他脸上发出的声音,也会让他欣喜若狂,从而从恍恍惚惚中醒来,重新振作起来。

但没有,一点儿也没有,连一块坷垃滚动的声音都不再有。

迷迷糊糊地,他感到光着的膀子上有点痒,下意识的用手去挠。同时,有一个声音响起,声音很小,若有若无,但在他耳中听来,却如巨雷一样惊天动地。

嗡——分明是蚊子的声音。

他悚然一惊,忙坐起来,听着这天外之音,细细的,一波三折,时断时续。一会儿离他耳朵近了,很是清楚,如二胡的尾音;一会儿又远了,像梦的影子,让他努力侧着耳朵去寻。

这大概也是一只饿极了的蚊子,已临近死亡的边缘。他暗暗地叹了一口气。

当这只蚊子再一次落在他的脖子上时,他一动不动。他清晰地感觉到这只蚊子几只长长的脚在皮肤上爬动。接着,是一只管子扎了进去,吸他的血。

他如老僧入定一般,静静地躺在那里,一动不动。

蚊子吸饱了,飞起来了,嗡嗡地唱着。真好听。它飞向哪儿,他的头就转向哪儿。一直到它飞累了,停了下来,他也停止了寻找。他想打开矿灯去看看,可又怕惊吓了它。

这一刻,他的心宁静极了。

他知道,他还活着,他不孤单,也不感到黑暗,至少,这儿还有一个生命陪伴着他。虽然它那么小那么小,可此时,他们互相是对方的全部,包括希望,包括精神,也包括生命。

要活下去,他突然觉得对生命充满了希望。他想生命之间是相互关心的,尤其在患难中更是需要相濡以沫。他相信,外面的工友们一定在千方百计地设法营救自己,他们绝不会坐视不管。

他没有别的吃的,就将煤撮着一点一点往胃里咽。他听说过,有人在煤坑里就曾以吃煤救过命。

此后的五天,他就以听蚊子叫和吃煤延续着自己的生命。

第六天,一道亮光倾泻而下。他得救了。

当他被救出时,耳边依然听到嗡嗡的唱歌声。

他的眼睛被包着,看不见,但分明感觉到了蚊子飞走的姿势,矫健,优美,绝不拖泥带水。他想,生命是多么美好啊,正是在相互支撑相互扶持中,才显得丰富多彩而毫不孤单。

1.本文标题“生命的声音”有哪几层含义?(4分)

2.层次梳理。从落难到被救,矿工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填补下面的变化过程(每空限2~4字),并简要说说引起整个心理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心理变化:孤独绝望 → 悚然一惊 →(    )→(   )→ 百感交集

变化原因:                                                                    

3.结合文章内容推断“相濡以沫”这个成语的意思,并探究文中矿工与蚊子是如何“相濡以沫”的?(4分)

4.简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

5.本文向我们传达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当身处顺境,过得平平安安的时候,我们又该持怎样的人生态度?(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