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回答小题。 假 币 ①人有时一犹豫就错过了良机,辰这样想。此...

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回答小题。

假        币

①人有时一犹豫就错过了良机,辰这样想。此时老教授正在滔滔不绝地和新生们沟通感情,辰就没办法把两千元钱交上,而早上乘乱交这笔钱再好没有,可那时辰就是犹豫了一下,错过了,辰为此如坐针毡。

②终于熬到了下课,辰把钱递上,这时,辰脑子嗡的一声,大片空白,他感到一种灭顶之灾的降临,还好还好,老教授点了点,装在上衣兜里。

③辰这一夜没合眼,那钱是单独交的,万一老教授发现了呢?为了进京到这家文学院深造,他卖光了全部药材,没想到该死的药贩子在交款时夹了三张假币!他曾想到市场上买点东西零碎花出去,可小贩们不收这假钱,他已没有更多的的钱了,逼急了才出此下策,但他又怕被识破。假币的事抖搂出来,他如何混得下去?

④辰决定主动坦白,就说不小心夹带了,求老教授容他宽限些日子借来补上,这样总比当众揭穿好。第二天,辰就恭候在老教授上班的必经路上,见到他说:“老师,我昨天交的钱……”老教授的脸立刻板起来:“别提你那钱。”辰魂飞魄散,却听老教授说:“早不交晚不交,偏我揣了你的钱,在市场上走,被小偷割了兜。”啊呀,谢天谢地!辰一边赔礼,一边回到教室,这贼其实是帮了我的忙呢!辰想。

⑤兴奋之后,辰又陷入了苦恼。毕竟老教授损失了那么多钱,想到老教授总穿一件皱巴衣服的寒酸样,他心里就凉了,辰想,好好努力吧,有朝一日我加倍报偿这位善良无辜的老人。辰勤学苦作,不断写出好文章,连《人民文学》这样的刊物也有他的一席之地,老教授时常当众夸赞。每当这时,辰就暗自道:等着,老师。

⑥学习期满,辰直接成了市文联干部,又一年,他又成为省作协聘任的专业作家。辰一步登天,阔步文坛,名声大得吓人,辰从此再也不愁没钱。

⑦辰依然惦记着那可怜兮兮的老教授,该彻底了结这块心病了。他为老教授准备了一万元现金,专程来京。

⑧老教授高兴:“学生出了大名,不忘师恩,这就好。”坚持设家宴款待高徒。酒前,辰鼓足全部气力,向教授认错:“老师,我交给您那两千元学费中,混着三张该死的假币……”他的眼圈红了,并哽咽起来。老教授哈哈大笑:“3张假币,你还没忘哪?在,我留着呢,如今集什么的都有,我集几张假币玩玩有何不可?”说着,从一本影集内拿出那几张玩意儿。“老师,那你说让贼偷了……”辰目瞪口呆。“假话。兴你假币就不兴我假话?”老教授说。辰急着问:“为什么?你当时完全可以揭穿。”老教授的脸色立刻无比严肃起来:“揭穿容易,但我更知道一个山里的孩子该多艰难,那样做对他产生的后果不堪设想,为区区300元钱扼杀一个人才,吾不屑为之也。”

⑨“老师,”辰扑通一声跪了下来,泪流满面,“我不回去了,我还要跟您学几年,您一定要收留我!”(有删节)

1.文章围绕三张百元假币展开情节,请用简洁的词语填空。(3分)

(            )→(            )→(            )→想还万元

2.③段划线的句子在记叙的顺序上属于什么?在这里有什么作用?(3分)

3.你从⑤段中的“想到老教授总穿一件皱巴衣服的寒酸样”外貌描写和⑧段中的“但我更知道一个山里的孩子该多艰难,那样做对他产生的后果不堪设想,为区区300元钱扼杀一个人才,吾不屑为之也”的语言描写中得到什么信息?(2分)

4.第⑦段为什么辰觉得老教授“可怜兮兮”的?(3分)

5.第⑧段写老教授在影集中留下那三张假币,老教授为什么这么做? (3分)

6.有人认为第⑨段是画蛇添足,可以删去。你怎么看?说说理由。(4分)

7.假如你是文中的辰或者老教授,在假币交出之后,你会采取什么方式妥善处理这件事情?说说你的处理方式和理由。(3分)

 

1.交假币    想讨回假币   庆幸假币被偷 2.插叙(1分) 补充交代了假币的来历(1分) 以及家境(1分) 3.说明老教授生活俭朴(1分) 目光远大,懂得爱护学生的尊严(1分) 4.①老教授穿着寒酸;②收到钱后被小偷偷走;③收到假币却不知道学生在欺骗他。 5.这张假币来历不寻常,(1分)留下它是为当年帮助和爱护学生的行为留下见证和纪念.(2分) 6.不可删去。从结构上看是故事的结局,删去后结构不完整(2分);从内容上看写出辰改过自新,突出中心。(2分) 7.略。示例:辰:可以及时直接向教授说明情况,表达内疚,向老师认错。免得内心长时间受到良心谴责。 老教授:可以暗地里找辰谈话,及时指出他的错误,也可以允诺辰缓交学费或帮代交学费,这样可以让辰及时明白并纠正自己的错误。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文章情节的能力。根据文章的情节以及情节的提示来梳理情节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叙事方式以及作用的能力。此处运用的是“插叙”,作用是交代了“我”用假币的原因。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围绕“教授的人物形象”来分析语言中的信息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的4、5两小节的内容来分析老教授“可怜兮兮”的原因即可。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老教授”的人物形象来分析老教授这样做的原因即可。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结构的能力。一般从结构上、内容上来考虑即可。文章第9小节在结构上的作用为:总结全文;在内容上的作用为:点明文章的主旨。 7.这是一道开放题。根据自己的经历说出自己的处理方式以及理由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4分)

①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      ②父(           )焉

③日(       )仲永环谒于邑人            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孙权指导吕蒙读书的方法和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分)

方法:                                                                 

目的:                                                                  

4.吕蒙跟方仲永求学经历有什么区别,你从这两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2分)

5.台球“神童”丁俊晖,现已成了世界级体育明星,关于他父亲让一个处在求学“黄金”时期的少年“不使学”,而是弃“学”从“体” 。他的这一做法随之成为颇有争议的热门话题。请你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3分)

 

查看答案

按照提示,在下列横线上默写古诗文。(10分)

1.                  ,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2.《逢入京使》一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请写出这首诗前两句:                                                                 。

3.“歌以咏志,诗以传情”, 李白“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表现的是浓郁深沉的思乡思亲之情;杜甫“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抒写的是时世凋敝、人生飘零的感慨之情,韦应物“春潮带雨晚来急,                     ”(,韦应物《滁州西涧》)传达出一种悠闲恬淡的心情。

4.人生难免会遭受挫折,有的人会从此萎靡消沉,有的人会怨天尤人。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诗人却以饱满的乐观情绪鼓舞我们:“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

5.许多成语都源于古文,请你写出扑朔迷离在《木兰诗》中的原句:              

                                         。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活动(9分)

万州国本中学初2014级18班在学完第二单元以后,开展了“黄河之旅”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古之黄河】

1.面对黄河,唐朝大诗人李白曾吟咏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请再写出一组与黄河有关的古诗句(含上下句)(2分)

【近之黄河】

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读后说说你对这两则材料中的“黄河”的理解。(3分)

材料一  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主席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无限感慨地对身边的卫士们说道:“谁如果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材料二 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在他的《黄河颂》一诗中写道:“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今之黄河】

3.2011年3月 12日,地处黄河入海口的利津县近千名机关干部来到黄河大堤,植树种草,绿化大堤。为号召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这一活动,请你拟写一则宣传标语。(2分)

【黄河故事】  

4.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在他的《黄河颂》一诗中写道:“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请你简要写出与黄河有关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的故事。(2分)

 

查看答案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话的只要内容(2分)

东方网4月1日消息:记者昨日从市公众信息网获悉,我市(重庆市)将严控“三公”经费。今年,政务接待经费支出、公务出国经费支出需实现“零增长”。而在政务接待中,禁用高档烟酒。

  近日,市机关事务局先后召开局党组会和局长办公会,传达贯彻国务院及市政府第五次廉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会议要求,加强廉政建设与搞好机关事务管理保障服务工作相结合,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相结合,强化廉政意识,落实廉政责任,严守廉政纪律,严控“三公”经费。

 

查看答案

名著导读(3分)

《童年》、                                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其主人公是                   (高尔基的乳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