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 ( 7 分)
音乐让不同国界、不同民族的人心灵相通,音乐让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情感共鸣。生活中跳动着各色音符,让我们带着对音乐的热爱之情来完成下面题吧。
1.活动一:探究结论
从我校初二年级随机抽取100名学生,做了一个关于音乐喜好的调查,下面是调查结果统计表。从表格中,你得出什么结论?(2分)
调查统计表
|
喜欢曲类 |
革命歌曲 |
民歌 |
流行歌曲 |
|
人数 |
11人 |
18人 |
71 |
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活动二:描述意境 (3分)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小桥的旁边,有一条弯弯的小船,弯弯的小船悠悠,是那童年的阿娇。……”请你借助想象描述出歌词中宁静和谐的夜景;适当运用“月”的诗句;6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三:投上一票 (2分)
不少同学喜欢边听音乐边读书做作业,这个现象引起同学们的热议,有支持的,有反对的。班级为此举行一次讨论会,请简要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不超过6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著阅读 ( 5 分)
1.依据下面提供的信息,写出人物的名字。(2分)
A. 她生得黄胖而矮,睡觉时摆成“大”字形,满肚子的麻烦礼节,给小主人讲“美女蛇”的故事,讲长毛的故事,不辞辛苦为小主人买来《山海经》,于是小主人对她“发生新的敬意了”。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他是个私塾老师,一个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他对三味书屋里的学生要求比较严格,思想也比较开明,对爱玩的学生并不严加斥责。 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空。(3分)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最大梦想是___________,梦想破灭后,他由上进好强沦为一个______________的人。文中还塑造了他的妻子__________,霸道泼辣,用欺诈手段控制了祥子,又不惜与有钱的生父刘四决裂,她可鄙又可怜的命运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默写(8分)
1.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_____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
2.胡未灭,___________,泪空流。 (陆游《诉衷情》)
3._____________________,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
4.行到水穷处,______________。 (王维《终南别业》)
5.____________________,故园无此声。 (纳兰性德《长相思》)
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写诗人希望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_______,或轻于鸿毛。”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6分)
很久以前,我听过瞎子阿炳用二胡拉《二泉映月》的录音,这是世上最动人的音乐之一。单纯的声音,缓慢优扬的旋律,带着些许沙哑,在冥冥中曲折地流淌。说是映照着月光的泉水,并不勉强。然而乐曲决不是简单地描绘自然,这是从一颗孤独寂寞的心灵中流淌出来的声音,这声音饱含着悲凉和辛酸,是历尽了人间悲苦苍桑后发出的深长叹息。这是用泪水拉出的心曲,听着这样的音乐,我的心灵无法随之颤抖。感谢那些为阿炳录音的人们,否则,我们也许就听不到这一段(千百年来音乐造诣最高的作品)。
1.给文中划线字注音。(2分)
勉强( ) 寂寞 ( )
2.下面加点的字在文中是错别字,请改正。(2分)
优扬 应改为_______________ 苍桑应改为_______________
3.用一个成语替换括号里的内容,使句子更简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文中划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40分)
谁没有追求?谁没有向往?世上谁没有渴望得到的事物?也许你渴望得到理解、爱护、肯定…也许你渴望拥有一本好书、一台电脑、一个足球…把它写出来吧。
要求:1.字数 500字左右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12分)赞同
透早的枣子园
(1)返乡的时候,我的长裤因脱线裂开了,妈妈说:“来,我帮你车一车。”
(2)我随妈妈走进房间,她把小桌上的红绒布掀开,一台裁缝车赫然呈现在我的眼前。
(3)这个景象震慑了我,这不是三十多年前的那台裁缝车吗?怎么现在还在用?
(4)妈妈熟练的坐在缝纫机前,把裤脚翻过来,开始专心的车我裂开的裤子,我忍不住摩挲着缝纫机上优美的木质纹理,那个画面突然与时空交叠,回到童年的三合院。
(5)当时,这一台缝纫机摆在老家的东厢房侧门边,门外就是爸爸种的一大片枣子园,妈妈忙过了养猪、耕田、晒谷、洗衣等粗重的工作后,就会坐在缝纫机前车衣服,一边监看在果园里玩耍的我们。
(6)善于女红的妈妈,总是帮我们这一群“像牛一样会武”的孩子补撕破的衫裤,以及把太大的衣服改小,把太小的衣服放大,不至于让我们穿破衣去上学。
(7)不车衣服的时候,我们就会抢着在缝纫机上写功课,那是因为孩子太多而桌子太少了,抢不到缝纫机的孩子,只好拿一决木板垫膝盖,坐在门槛上写字。
(8)有一次,我和哥哥抢缝纫机,不小心跌倒,撞在缝纫机的铁脚,在我的耳后留下一条二十几厘米的疤痕,如今还清晰可见。
(9)我喜欢爬上枣子树,一边吃着清脆香甜的枣子,一边看妈妈坐在厢房门边车衣服。 如果是星期天,我们都会赶透早去采枣子,因为清晨刚熟的枣子最是清香,晚一点就被兄弟吃光了。
(10)妈妈是从来没有假日的,但是星期天不必准备中午的便当,她总是透早就坐在缝纫机前车衣服。坐在枣子树上,东边的太阳刚刚出来,寒冬的枣子园也变得暖烘烘的,顺着太阳的光望过去,正好看见妈妈温柔的侧脸,色彩非常印象派,线条却如一座立体派的浮雕。
(11)这时我会受到无比的感动,想着要把刚刚采摘的最好吃的枣子献给妈妈。我跳下枣子树,把口袋里最好吃的枣子拿去给妈妈,她就会停下手边的工作,摸摸我的头说:“真乖。”然后拉开缝纫机右边的抽屉放进枣子,我瞥见抽屉里满满都是枣子,原来,哥哥弟弟早就采枣子献给妈妈了。
(12)这使我在冬日的星期天,总是透早就去采枣于,希望第一个把枣子送给妈妈。有时觉得能坐在枣子树上看妈妈车衣服,生命里就有无边的幸福了。
(13) “车好了,你穿看看。”妈妈的声音使我从回忆中回过神来,妈妈忍不住笑了:“大人大种了,整天憨呆憨呆。”
(14)我看着妈妈依然温柔的侧脸,头发却都花白了,刚刚那一失神,时光竟匆匆流过三十几年了。
(摘自林清玄《谈品人生》)
1.本文采用了________的记叙顺序,通过作者的“一失神”主要回忆了两件与母亲有关的往事,一是: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请简要概括)(3分)
2.第4段中划线字“那个画面”所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写出画线句子“我瞥见抽屉里满满都是枣子”时“我”的内心想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妈妈是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课文内容简要说说。(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